《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探析

2019-01-26 22:56高利娟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全球化

高利娟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关于人类前途命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在《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打破了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存在状态,“人”不再以个体的形式而逐渐的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人们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一、全球化思想在《宣言》中的三种表现形式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深刻揭示了《宣言》中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资本的全球扩张促进了人类的普遍交往,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虽然马克思在《宣言》中并未使用“全球化”一词,但是文中明确地提出了“世界市场”的建立,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全球化的发展蓝图。

(一)《宣言》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改变了以往地域之间、人与人之间彼此孤立的状态,消除了地缘与血缘的障碍,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引起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尖锐地指出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资本家为了攫取超额剩余价值,使得一切都带有侵略性和奴役性了,使阶级矛盾更加激烈,客观上也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在《宣言》中不仅阐述了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还对其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宣告了人类“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前景,指出资本主义主导下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推动世界人民的联合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封建、闭关锁国的国家带来了沉重的世界性灾难。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开创了人类新的时代,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马克思认为由于资产阶级的发展使局部的市场变成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大工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变革,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再者,资产阶级为了销售其剩余商品,必须奔走于世界各地。资产阶级对超额利润的向往以及资本逐利的本性,逐渐打破了世界各国之间封闭的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总之,经济全球化的起因,从本质上可以归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逐利性和资产阶级对市场的需求,三者共同推动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推动了资产阶级主导下全球化的发展。

(二)《宣言》中的政治全球化思想

资产阶级主导下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加速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的交流与交往,同时也促进了政治上的联合,“政治的集中”是资本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各个相互独立的,具有不同利益、法律、政府的地区,现在却因某种因素都相互联系了起来,促使他们联系起来的力量是资本的本性,即资产阶级对利益的追求。经济利益的需求促使资本家不得不联合起来,夺取更多利润。“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3]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被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联合起来反对殖民者的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马克思在《宣言》中谈道“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4]无产阶级要想争取自己民族的独立,争取政治上的解放,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

(三)《宣言》中的文化全球化思想

资本主义主导下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地域之间经济与政治上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在文化上的交流与交融。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5]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中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同时也作为一种商业产品传播于各个大洲、国家、民族之间。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地区文化与民族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不断交流、碰撞、吸纳和融合,不合时宜的民族文化将逐渐衰落,或日益被世界优势文化所同化。按照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人类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只有适应人民、历史时代需要的文化才会被保存,被传承,民族的文化便可能发展成了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文化便发展成了民族的文化。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和主要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际国内变化提出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向世界提出的新的治理方案。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起源,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

1.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是民族间相互联系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和合”思想作为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理念。当今世界人们对“和合”思想的追求与向往与日俱增,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和平,追求和平,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思想。其次,是天下大同的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古人怀着对未来社会的期望,站在全人类的视角,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挖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6]再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交往中提倡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基于世界发展新形势提出的发展理念,是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继承与发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理念,还将天下大同、义利观思想贯彻其中,充分表明了我国对待文明多样性、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立场。

2.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在其大量著作中提到了共同体思想,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虚假共同体的批判,到《宣言》中对真正共同体建构的历程,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虚幻的共同体”和“抽象的共同体”只是资产阶级的共同体,是少数人的共同体,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共同体。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学说、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以及对货币和资本掩盖下虚假共同体和抽象共同体的批判,从而建构自己真正的共同体。在《宣言》中,马克思认为人们只有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才能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实现个人的联合体,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在当代的鲜明体现,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符合各国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如何在这次革命和变革中抓住机遇,将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机遇,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提出的新的治理方案。回顾建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始终将走和平与发展道路作为外交理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所作出的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在当代的鲜明体现,是中国始终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是中国基于自身的利益,而是将人类的共同利益诉求作为出发点,是中国为了构建多赢、双赢、共赢的发展格局而提出的发展理念。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的外交需要新的理论指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是当前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中国领导人面对当前世界发展局势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着力于构建一个和平、繁荣、开放、包容、美丽的新世界。

1.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国际环境。随着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发展,国家间利益的相互交融。国与国之间逐渐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虽然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局部的动荡依然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面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构建一个更为安全、和平的国际新秩序对各国来说成为一个新的挑战。中国作为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大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各国对话协商,主张建设更为和平、更为安全的国际新环境。

2.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党的十八大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8]我们要搭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便车,在这次改革中抓住历史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最大程度上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繁荣、共赢、共享的方向发展。

3.坚持对话交流,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中国对一切事物所秉持的态度。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兼收并蓄,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坚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牢牢握住民族的“根”与“魂”。坚持对话交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9]摒弃资本主义主导下资本逻辑对人类文明的冲击和侵蚀,打破任何形式的“文明中心论”,破除“文化欺凌”和“文化歧视”。承认人类社会不同文化和文明样式的平等地位,坚持对话协商、交流互鉴,坚持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交往,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4.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全球生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10]以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止境的向自然索取和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的破坏,最终的结果只会伤及人类自身。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人民应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共担责任,建立公平有序的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自觉地遵守《巴黎协定》等文件规定的一系列条目,合理利用世界资源,力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解”。

三、《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借鉴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当今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世情的映照,是新时代中国敢于、勇于向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的真实写照。不同时代召唤不同的理论。马克思基于历史和时代的需要写作了《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时代的呼唤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马克思在《宣言》中不仅写出了资本主导下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将资产阶级快速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描写得淋漓尽致。全球化思想作为《宣言》中的内容,对于我们如何构建一个经济更加繁荣、文化更加多样、世界更加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

马克思在《宣言》中提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1]资产阶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主导下的全球化驱使人们趋向于利己和拜金,并扭曲了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削弱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当今各国要扭转这种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转利己主义为集体主义,促进人类社会向着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审视《宣言》,可以清晰的发现,资产阶级出于本身利益需要,资本逐利的本性,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12]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构建的共同体要以有利于多方利益发展作为出发点的,不能单纯的为一个阶级或一个集团牟取私利。中国为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基于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寻求多方利益的最大化,构建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共同体,推动世界历史朝着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迈进。

(二)以加强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互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

马克思认为,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不仅打破了各地之间的隔阂,也加紧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根与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与世界其他民族进行交流交往的前提。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我们要秉持“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正确对待文化多样化,将地方的文学发展成为世界的文学,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三)以和平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足点

中国基于世界各国利益需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将构建和平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中国也坚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的发展理念。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潜在地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如何在当前局势下转危为安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秉持着和平的外交方针,坚持与各国平等对话协商的原则,在世界舞台上积极提供有利于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我们要将构建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作为外交的出发点,坚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摒弃资产阶级主导下“人的异化”,推动世界政治环境向更加和平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逆全球化思维、单边主义、传统以及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各种挑战层出不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全球问题提出的新的治理方案,是中国从世界各国发展需要出发,为了更好的构建一个和平、繁荣、开放、包容、美丽的新的世界提出的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充分向世界各国展示了勇于承担责任的中国形象与中国作风。中国愿同其他各国人民一道,携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全球化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新旧全球化
柔软宣言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