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幸福观探赜
----以2014至2019年新年贺词为中心

2019-01-26 22:56吕明洋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幸福观共同体总书记

吕明洋

从2014年至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已连续6年发表了新年贺词。在每一年的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和总结我国过去一年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的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民生愿景进行了展望与规划,并向全国以及全世界人民送上了温暖美好、诚恳真挚的新春祝福。新年贺词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以真正实现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幸福观,积极回应了时代的使命任务、实践的发展要求与人民的翘首期盼,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一、以劳动实践为基础、为人们创造幸福提供价值引导与现实路径的“奋斗幸福观”

在新年贺词中,围绕“奋斗”、“幸福”以及“梦想”展开的一系列表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是一种将实践作为首要原则、将劳动作为坚实基础的“奋斗幸福观”。2014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2015年的“坚忍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2016年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2017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2018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2019年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些暖心提气、朴实深刻的话语无不凸显了“奋斗幸福观”的哲学智慧和时代价值。

(一)“奋斗幸福观”的实践原则

“奋斗幸福观”既在本质与主体维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又丰富和拓展了实践观在新时代的具体内涵与表现形式。实践是联结“奋斗”和“幸福”的中间桥梁。正是在实践的中介作用下,主体与客体之间实现了能量、物质及信息的交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1]人的本质即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实践,而实践活动是现实的感性活动而非头脑中的意识活动。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并贯彻到历史社会领域,开辟了研究幸福问题的新视角,形成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

在每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列举过去一年内诸多振奋人心的事例:屠呦呦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金牌、我国科学技术与重大工程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等等,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2]回首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插队的知青岁月,在思考和学习的同时,他也带领梁家河的老百姓苦干与实干,向美好生活奔跑,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奋斗幸福观”,充分说明了“奋斗者是精神上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3]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反对空谈泛论、崇尚力行实干”的优良传统。

(二)“奋斗幸福观”的劳动基础

“奋斗幸福观”继承与延伸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幸福观,生动且深刻地揭示了“劳动”与“幸福”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劳动既创造了人们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满足了人们吃喝住穿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又创造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璀璨、辉煌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同时还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指出,到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便从只是人们维系和支撑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一种手段升级为人们生活之“第一需要”,真正成为了“人”的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尊重劳动者并维护其劳动,消除异化劳动的束缚与奴役,使劳动者能够体面劳动与全面发展,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劳动快乐、分享劳动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在新时代唯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才能够真正地创造和实现幸福。“辛勤劳动”倡导人们积极面对劳动实践中的不易与艰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收获幸福;“诚实劳动”主张劳动者应具备“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雇佣者应遵守“不欺不诈”的基本原则,二者在良好的劳动关系中实现双赢;“创造性劳动”强调人们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优异的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敢于并善于创新,勇于并强于不断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将“苦干”、“实干”和“巧干”三者有机统一,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民追寻幸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不只是关于幸福的思想理论,更是一种解蔽现实困境、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论。对“劳动”和“幸福”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科学的阐释,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是融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因与果于一体的幸福观。

二、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指归的“人民幸福观”

“人民幸福”是贯穿所有新年贺词始终的主线,也是贯穿每篇贺词的主题。“人民”一词在6年的新年贺词中总共出现了67次,从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占据着不可动摇、无法替代的至上地位。6年的新年贺词中,“困难群众”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与最惦记的对象,“让人民过上更幸福、更美满的生活”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大心愿和郑重承诺。它既是在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在21世纪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幸福观的中国化诠释。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幸福观”

哲学的思考与追问从本质上讲即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而任何关于幸福的思想皆出于对“现实的人”之生命意义的哲学关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以“人民本位论”为其核心,以“现实的个人”为其出发点,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其归宿,为“幸福”注入了科学内涵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强调人是现实、历史和具体的“存在”。早在中学毕业论文中,马克思便提出了青年人要有为全人类奉献和服务的责任意识、选择职业时要同社会发展与人类幸福相联系的观点。同时,马克思也反对宗教神学的彼岸幸福思想而将幸福置于此岸世界,着眼于人们的生存发展状态、实际生活情况以及现实命运走向,批判资本主义世界内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与秩序,主张用“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砸碎束缚追求自由的枷锁进而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与现实幸福。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的“人”并非指“某个人”或者“少数人”,而是代表了生活在社会历史中的“每个人”,即人民群众。人民始终是幸福的主体。

(二)新时代的“人民幸福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要“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4]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对于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以及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5]“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6]“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7]新年贺词里的这些表述和判断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之立场,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给予了高度赞扬。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深深地意识到了党要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以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与时代重任,敏锐地洞察到了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翘首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基本的民生保障问题,提出了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原则指导下要竭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的要求,凸显了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地落到了实处,以实际行动科学地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以及“依靠谁”等原则性与根本性问题。

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以民为根”的“人民幸福观”,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蕴涵了“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8]的人文精神与为民情怀,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至高境界、博大胸怀和伟人担当。

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和平幸福观”

在每篇新年贺词结束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总会将目光由国内转向国际,准确且深切地阐释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与立场以及我国积极主动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9]习近平总书记秉持着宽阔胸怀、开放理念和世界眼光,站在人类与历史的高度审视世界的和平问题、全球的发展问题、国际的秩序问题以及各国人民的幸福问题,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是一种具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与人类情怀的“和平幸福观”。

(一)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以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独特的视角考察了人类的历史发展及现实命运。他的共同体思想蕴含的是从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到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虚假的共同体”,再到“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真正的共同体”的逻辑理路。

伴随封建制度走向灭亡、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私人利益和普遍利益间的冲突与矛盾产生并日益激化,“虚假的共同体”代替了“传统的共同体”,这个新的“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10]在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只是形式上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实则代表统治阶级利益,无法真正缓和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间的矛盾。以人类解放为主题,马克思在批判市民社会以及阐释人的异化及其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其共同体思想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与此同时,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的个人在“虚假的共同体”中所处境遇,明晰了人的本质与利益之间存在的勾连,致力于超越资本主义社会“虚假的共同体”而使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和谐统一,并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从主张无产者联合丰富发展为倡导全人类联合,将共产主义在全球场域的实现作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过程,而共同体思想只有在“世界历史性”语境中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和平幸福观”的生动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理想共同体生成过程中的阶段性的共同体样态”,[1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一种基于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世界历史的整体背景而出场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新思维、新理念。它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在全球化视域中转化为“世界方案”,从把握人类整体利益出发竭力解决中国及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问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准确认知、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全新主张和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远见卓识。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12]“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与“中国梦”相呼应的“世界梦”,是“中国梦”在世界舞台的呈现,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幸福生活与美好未来的强烈诉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动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了我国对外关系发展的新平台并探索出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模式,5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13]体现出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具体的行动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发挥了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指引方向以及规划路径等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大国自信与大国担当,开启了“共赢主义时代”。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中华文化推崇和谐,中国古代便有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的博大情怀,“和”的哲学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平幸福观”的根基与核心。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思想,这些思想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连续性和价值追求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幸福观”主张世界各个国家积极对话、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全球化时代人类智慧与文明发展的果实,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国内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同时也使世界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四、促进人与人、自然及社会和谐发展并坚持创造与享受、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全面幸福观”

在党与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4]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解决好新时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与工作规划,体现出“全面幸福观”。

(一)人与人、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准则与核心理念,“幸福”的内涵主要包括“个人幸福”、“社会幸福”和“生态幸福”三个层面。

首先,“个人幸福”表现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符合人的本质,马克思正是通过剖析人的本质进而形成了建构其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念的方法论。从人和动物的区别看,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是人的类本质;从人的自身独特性看,人是有别于他人(即社会上其他一切成员)的“存在”,这是人的个性本质;从主体间性看,“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这是人的社会本质。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的自主性,即“现实的个人”是其自身活动的“主角”,它是相对强制性而言的。自主性是幸福的内在要求,人的劳动能力越强,自主性就越高,越自主就越自由,这样人就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因而收获更多幸福。

其次,“社会幸福”表现在由人所组成的社会的全面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朝理想社会不断迈进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关系也加快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步伐进而促进了社会走向理想化形态。科技的进步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能够推动社会变革、促进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6]教育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唯有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才真正进入理想社会。

最后,“生态幸福”表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全面改善。人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不但能够从自然界中获得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而且人的意识、思维和精神也正是在改造自然以使其成为合乎人性的“对象”的劳动实践中得以产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坚持自然的人化同人的自然化相统一、自然的外在尺度同人的内在尺度相统一以及自然解放同人类解放相统一,强调符合生态自然的生活才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幸福生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7]当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时,人类得以真正解放、自然得以真正复活进而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地把握了人民的脉搏,深刻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18]“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19]社会的全面进步主要表现在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每年的新年贺词中,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防与军队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腐败斗争等各方面的工作进展与突出成绩,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着眼于努力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为实现全国人民的真正幸福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还格外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他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典论断已然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句”,不仅入脑入心而且润物无声地融入到了人们的行动和实践之中。通过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20]

(二)创造与享受、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种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的幸福观,而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同样是一种坚持创造和享受幸福、物质和精神幸福、个人和社会幸福相统一的“全面幸福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强调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自由、充分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劳动和享受的统一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幸福即是有效满足以社会为尺度并合乎人性的合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快乐、积极的心理体验,幸福诚然以物质性为前提但也离不开人的精神性,正如罗素所说:“贫穷固然是一大罪恶,但物质上的繁荣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大好事。假如要对社会有真正的价值,就必须得创造一种向属于精神生活的更高的善前进的手段。”[21]“美好生活”包含物质、精神、道德等各个领域的生活,“美好生活需要”同样具有多样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增加,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22]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不仅重视人们的物质需求还强调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幸福,倡导人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幸福观并在新时代积极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体并非独立于社会之外且恰恰是“社会存在物”,社会的任务与使命就是让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脱离个人幸福谈社会幸福是抽象且空洞的,而脱离了社会幸福那么个人幸福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致力于在使每个社会成员生活得更幸福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幸福乃至全世界幸福。

综上可见,作为具有历史、现实、未来、政治、哲学、世界等多重维度的新年贺词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幸福观的“奋斗幸福”、“人民幸福”、“和平幸福”以及“全面幸福”四个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幸福观之科学性。回首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虽路途坎坷但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追寻人民幸福的脚步。新时代呼唤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依据新时代的一系列新变化、新情况,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本位论”的内涵及外延,形成了具有理论与方法论双重意义的崭新、科学的幸福观。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观遵循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的经验方法,从而推动了理论及实践创新与时俱进,它不但为中国人民由“富”变“强”、由“强”变“福”提供了依据与指南,而且为世界人民追寻和实现幸福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凸显了其自身的哲学智慧与独特魅力,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张力。

猜你喜欢
幸福观共同体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启示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