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中“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路径研究

2019-01-26 21:35王钰博王国斌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民性党性工作

王钰博 王国斌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对于新闻工作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曾提到“我们党历来有一个传统,就是通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的呼声,代表人民的利益”。表明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于新闻工作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就马列经典著作中有关“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论述进行整理,梳理“党性与人民性”在发展过程中的嬗变轨迹,就当前国内新闻生产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对策,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前提下,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新闻作品提供理论参考。

一、新闻工作中“党性”与“人民性”关系

(一)“党性”“人民性”概念

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党性”一词最初为一个哲学概念,无产阶级建立政党后,“党性”开始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被广泛使用。“党性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宗旨和组织原则等”。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讲,“党性”存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方方面面。从新闻宣传事业的微观视角考察,体现的就是坚持“党性原则”。这里的“党性”是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闻工作为前提,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培育守土有责、爱岗敬业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人民”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阶级属性,毛泽东同志对“人民”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定义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习近平同志“2·19”讲话中提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里的人民性是在新闻工作中充分表达人民的正确利益和意愿的属性。人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要深入基层,善于发现、表达和传播人民的情感。

(二)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嬗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和1849年先后提出了对于党的出版物的党性论述。恩格斯指出:“党的出版物是做什么的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时任《新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在会议上对同事提议:“在委派普林茨任联合会正式机关报编辑的同时,再成立一个编辑委员会,用于监督机关报是否真正代表了联合会的利益,并根据我们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党报中的“党性”与“人民性”关系,但对于其认为的党的报刊应该表达党的精神和言论,与新闻工作中要求的“党性”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列宁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伟大领袖,1905年在《前进报》上对新闻工作中“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表明了观点:“我们对于把工人的机关报与知识分子的机关报分开的想法深表怀疑,我们希望社会民主党的报纸能够成为整个运动的机关报,工人的报纸和社会民主党的报纸能够合并为一个机关报”。列宁对于合并报纸的提议其实就是将精英阶层和普通阶层相融合,坚持党性的过程表达人民的声音。这给我国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对于“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党性与人民性”关系概念在我党历史上的的发展

党性作为一个独立概念提出是在1941年7月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开端,中央政治局对于党性的决议为这次运动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同志在后来的讲话中也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全党范围内的干部队伍进行内部教育还很少,中央关于加强党性的决定,我们全体从上而下地注意了这个问题,这个意义非常之大,是有全国意义的”。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对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概念的认识,成为了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为庆祝《新华日报》创刊8 周年撰文“《新华日报》是人民报纸的典型,要成为人民的报纸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力求真实、丝毫不苟”。同年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在报告中论述“共产党的党报,是真正够得上称为人民的报纸”,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新闻工作中,对于新闻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关系已经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2013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要求“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要求”。多达1.5 万字的发言给新时代的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新闻工作中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路径

(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人才队伍的建设是营造良好的新闻生产环境的重要一环,因而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新闻采编队伍,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顶层设计主要是管理模式的改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的合并就是很好的例证,在互联网冲击下,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要想内容更加吸引受众,各媒体之间须取长补短,以弥补在体制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在新闻工作中应该广泛的吸收意见,拒绝刚愎自用。统筹现有编制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以生产好作品为目标。在对重大问题政治导向不清楚时,应实行一票否决制。

2.打通上升渠道,提高使命感。长期的新闻生产过程中,一线的工作人员压力较大,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要打通上升的渠道,除行政级别外,加入动态的业务能力考核,激发青年人才的创造性,更有效的奖励机制可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增强其使命感。

3.完善监督。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对于假新闻要严格的惩处,通过立法完善对新闻的监督体系,然而比起法律的实施和推广,相关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对新闻采写的规范显得更加迫切。

(二)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自我修养提升

在新时代,新闻工作如何开展,新闻工作者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强化政治学习。政治学习要常态化,不仅仅是针对中共党员的学习,而是应该在更广泛的新闻工作者中强调政治学习。常态化不仅仅要体现在时间上,更应该体现在空间上,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去深入开展教育,修炼党性,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新闻采编团队。

1.坚持正面宣传,坚持问题导向。正面宣传应该是注重新闻宣传的正面效果,坦然面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全面去看待事物的发展过程,针砭时弊,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引导舆论导向。切不能将正面宣传曲解为报喜不报忧,而是正确客观的看待事物。央视2018年4月1 号曝光的投资16 亿人民币建设的折达公路偷工减料问题,该公路考勒隧道内原设计“双层钢筋”,施工后变成了“单层钢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事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将成立由厅长任组长的调查工作组,彻查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背后的违规违纪腐败问题。基层工作新闻工作人员要严守底线,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自己作为新闻工作人员的责任。

问题导向不是单纯的针对问题,而是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反映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作为新闻工作人员不能将生产新闻获得经济报酬为目的,作为党的喉舌,要善于发现问题,客观分析,针砭时弊。坚持正面宣传和问题导向并不矛盾,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性,新闻就是让更多人看到事物原有的本质。

2.贴近人民。贴近人民,生产具有时代气息的“泥土味”新闻不仅是从新闻选题以及内容上体现,在新闻写作的文风上也应该贴近群众。在新闻写作中,一定要有充实的内容,内容要有深度,需要多和人民接触,了解人民的呼声。坚持群众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对于工作的一贯要求,在新闻工作中亦然如此,生产“泥土味”的新闻需要广大新闻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去挖掘具有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的典型素材,做到既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又密切联系人民、团结人民。

创新新闻写作的手法,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调动主观能动性,不依赖通稿。新的文风,要从写作手法及语言等方面更加贴近民生,通俗理解就是“接地气”。从“苍蝇、老虎一起打”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语,让深刻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在新闻写作中,多用人民耳熟能详的话语,既不失新闻的严肃性同时,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让文字深入人心。记者作为社会发展的瞭望者,让新闻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精神,文风朴实,拒绝溢美之词,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提高业务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新闻采写能力是其必备的核心素质这点不言而喻,为了最终得到较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发散性的思维,这种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发掘在新闻事件背后的价值。2008年在的汶川地震中,新华社1篇《一位校长创造抗震迹:安县桑枣中学师生无一伤亡》报道引人深思。记者们来到绵阳的安县,看到这里的教学楼没有倒塌,采访校长后发现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在大部分记者觉得该学校没有“新闻”准备离开的时候,新华社记者朱玉留了下来。在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后发现,这所学校没有受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是因为早在两年前,校长就对学校进行了加固,同年该新闻获得了中国新闻一等奖。因此在业务能力提升上,除了写作水平以及采访能力的提升,更迫切需要更新采访思维。

4.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在5G 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节点,华为作为5G 技术的短代码提供商,在技术层面我们已逐步追赶世界强国。技术的进步,传播媒介的变化,必然引起新闻工作的创新。从目前情况看4G技术的普及和5G 技术的逐步成熟并应用,其传播速度都在不断的提高,更快的传播速度,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去生产新闻。在2018年亚洲博鳌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次共同报道了这一盛会,集结优势力量生产更好的内容,三网融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截至2017年,我国有网民7.72 亿,网络普及率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面对庞大的网民群体,海量的网上信息,在2016年4月19 号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新时期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互联网的运用是绕不开的问题,传播技术的更新需要我们重新从用户角度进行思考。如何研究受众?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新闻的宣传力度?比如今日头条用算法优化内容,虽然其方法还有待改进,但是它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内容的推荐和提升内容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因此在新闻生产工作中必须直面挑战,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利用大数据精准的分析和判断,做到因时而异,因势而动,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精准传播。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服务人民,沟通心灵,引领导向,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三、结论

当前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运用互联网思维,以实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价值。此外,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着重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媒体公信力,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但在这些阻碍面前,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篇新闻报道是否满意、合格,需要我们站在人民的角度去衡量,只有人民才是工作的试金石。坚持党性,新闻宣传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新闻宣传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

猜你喜欢
人民性党性工作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不工作,爽飞了?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选工作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