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9-08-21 13:13刘海琴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源型山西转型

刘海琴 姚 兰

(1.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效果评价

资源型经济转型一直是困扰山西多年的发展难题。从2010年12月1日国家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山西加快了转型发展之路的探索与实践,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单一经济结构正在转变

山西长期以来以煤炭生产和销售为主导的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的格局在2012年之后有所转变。在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迎来较大发展。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一煤独大”的格局正在改变。

同时,省政府还设立千亿规模的转型基金,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多元化的中高端产业体系。山西在全国率先试行企业承诺制、探索无审批管理重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并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出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在制度上形成对转型发展的目标激励和刚性约束。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其中,山西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8.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8%。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38.6%,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25.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1.2%,新材料产业增长11.4%,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表1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表1(续)

(二)能源产业创新得到发展

山西积极推动煤炭减产量去产能,2018年压减钢铁产能225 万吨,淘汰焦化产能691 万吨、煤电产能203.3 万千瓦,进一步促进了煤炭供求关系的平衡。正在实施的能源产业创兴工程,将着力发展新能源,推动形成多轮驱动、低碳绿色的综合能源体系。其中三个正在加快建设的千万千瓦级外送电基地建设,将逐步提升煤层气抽采利用水平。同时山西正扩大风能、光伏装机规模,推进大型水电项目建设。据测算,2017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7%。在煤制精细化工产品、煤气化等煤基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三)环境治理得到有效改善

山西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内生态脆弱和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共同结果。近年来山西深入开展铁腕治污专项行动,针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制定计划。划定太原等六个设区市为城市禁煤区。2018年,山西省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1.8 万多家;完成清洁取暖改造96 万户,淘汰燃煤锅炉5000 多台;淘汰老旧车1.95 万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全年高标准完成营造林510.22 万亩;全省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558 万平方米。

山西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2020年前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推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太原成为全国首个实行出租车纯电动化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单日租车辆、单车周转均率居全国首位。

二、山西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路径选择

(一)山西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长期的政策导向使山西经济发展过渡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由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和资金投入,并且其产出收益高于其他行业,可以在短期内获利较多,使得社会上有限的资本大都流向了资源型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山西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这种低端的产业部门对技术和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企业内部没有动力将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领域,使得山西经济发展缺乏内生的增长动力。再加上这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与煤炭相关行业的不景气带来的山西投资环境恶化导致了资本外流加剧。这一系列原因都迫切需要山西对资源型产业结构做出调整。根据前文所述,山西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将集中在实现产业间平衡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以及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上。

首先,保持产业间的比例平衡十分重要。如果产业间的结构比例不协调,将会给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很大阻力。当然,这个比例也不是绝对的。有时经济会呈现出非均衡增长,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也有快有慢,只有超过了一定界限的结构失衡才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山西实际情况看,长期以来都在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忽略了对第一、三产业的同步发展和培育,这就使山西难以避免地走上了以消耗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之路。因此,各个产业需要相互扶助、共同发展。其次,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追求高品质的GDP,就要做到对资源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这就要求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挖掘资源的多种用途并加以综合利用,这对加快技术进步提出了要求。最后,社会进步不仅指的是经济总量规模上的增长,也包含了社会各方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要利于经济增长,也要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提高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二)山西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分析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产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市场都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以煤炭资源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地区也不例外,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因此要在衰退期到来之前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生命力,使经济增长平稳过渡到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当前山西的煤炭产业已经进入了从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的阶段,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已经成为当下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图1 产业生命周期图

在资源型产业转型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前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结为三类:纵向延伸模式、接续替代模式和多元发展模式。

1.纵向延伸模式。这种转型模式可以有效发挥当地现有的资源优势,增加资源型产品的附加值。主要适用于资源尚未枯竭的地区在其转型初期采用,并为该地区以后进一步转型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具体做法是利用原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纵向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资源型产业的关联效应,实现上下游联合和集约化发展。

2.接续替代模式。这是一种较为彻底的经济转型模式,意味着与当地原有主导产业的完全割裂,要摆脱对原有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另起炉灶”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转型的代价比较大。具体做法是着力培育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战略新兴产业来替代原有的已经衰落的资源型行业,逐步建立起新的产业体系。

3.多元发展模式。这种转型模式实质上是前两种模式的一种综合应用,其优势是既可以逐步培育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业,也可以减少经济转型的成本,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物质保障。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通过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扩大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多个主导产业,为经济提供多元发展动力。

2017年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指出,山西目前正面临着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和重化工基地,山西地位突出。当前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在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无法完全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的现实状况使简单的接续替代转型发展模式在山西难以行通。另一方面,以资源型产业为基础的纵向延伸式的转型发展模式因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型,也不能为山西所用。因此,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发展模式成为目前最适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发展模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山西既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比较优势,纵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为后续转型积累资本和技术,也要加紧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出新的多元竞争优势。

图2 多元复合模式图

(三)山西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

山西目前粗放式、初级化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向集约化、高端化转变。要提高传统资源型产业竞争力,就需要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提升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强技术创新和煤炭资源整合力度。2017年年初,山西省政府公布了《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将进一步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力度。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改变了山西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弊端,但就目前来看山西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偏低,受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少煤炭企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的特点。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形成若干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提升煤炭行业的规模效应。在“十三五”期间,山西重点打造的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将分煤种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特大型煤炭集团。其次,要依靠科技创新,对传统生产设备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污染增量。

2.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型产业联动机制。无论是在资源储备,还是工业基础方面山西都具有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先天优势。作为传统煤炭产业的升级版,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山西前景广阔。例如:通过延长“煤—焦—化、煤—电—铝、煤—电—材、煤—气—化”等资源型产业生产链,可以提高产出价值。重化工企业之间某一企业的废弃物可能会成为其他企业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因此可以利用企业之间的这种共生耦合关系,在产业基地内部建立起循环利用体系,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例如焦化厂产出的剩余焦炉气可以生产氨、尿素等产品。煤炭开采中被废弃的煤矸石可用于发电、化肥制作和建材。这类变废为宝的举措,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是对资源型行业产业层次的一种提升,值得大力提倡。但是我们也要面对诸如产能过剩,技术、环境制约,高技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我们留在后面讨论。

除了加大传统资源型产业的整合升级,山西也应该着力打造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1)发展潜力大的新兴工业

山西在重型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装备、金属深加工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凝聚了像太重、太钢这样一批大型制造业生产集团,山西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已有工业基础,发展这些具有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此外还要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医药、大数据等大型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提高这些接续替代产业对山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占全省GDP 比重达到53.4%,对GDP 增长贡献率为71.7%,高于第二产业45.1 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托于其他产业的兴起,也为我们的转型发展寻找到了突破口。在金融业方面,要加强与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合作,服务于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让山西本土企业享受更多金融领域的实惠,实现稳步发展。在现代物流业方面,要积极构建全省物流综合网络体系,利用山西地理区位和铁路路网优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规划战略,使山西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货运流通枢纽。要建立物流大数据中心,鼓励地区间和行业间信息资源的交流整合,同时要搭建好电商物流服务网络,合理规划和布局物流节点和基础设施。

(3)大力发展旅游业

2018年全省商业住宿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1.3 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7 亿人次,分别增长6.5%和25.5%;旅游外汇收入3.8 亿美元,增长8.0%;国内旅游收入6699.5 亿元,增长25.5%;旅游总收入6728.7亿元,增长25.5%。旅游业带动全省城乡居民人均交通、通讯的增长率达到70%,增加值占山西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以上,新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四万多人。山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一景一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建筑在全国来说都首屈一指。就目前情况看,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还可以进一步释放,因此旅游业也是山西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替代产业。

三、促进山西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

在山西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对传统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开发,一些有利可图的项目也成为各地竞相上马的热门选择,不少地方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项目,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山西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一些招商难度大、建设要求高的新兴产业往往很难在山西落地生根。这其中有片面追求GDP 的原因,也有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的原因。在煤炭市场繁荣的时期,这种隐患还处于潜伏期,一旦煤炭行业危机来临,这种重复建设的单一主导产业的区域产业布局必然导致山西整个地区的整体萧条。

近几年山西经济疲软的表现已经给我们敲响警钟,要重视和科学规划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形成系统性、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具体来讲: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可以利用已有大型煤炭和煤电企业优势,建设国家级的煤电能源基地,纵向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太原等省内重点地市相对来说凝聚了更多科技力量和优势企业,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可以大有作为。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可以争取在这些地方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立起高质量、多领域的工业体系。同时还要注意突出地区发展优势特色,像大同的畜牧业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就可以打造成为乳制品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运城的黄河文化、吕梁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都值得进一步挖掘。让各类产业在空间上形成合理布局,使山西拥有多个优势领域和支柱产业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二)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和转型发展中的工人失业问题

发展离不开人,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在山西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改造、减员增效等原因,必然存在着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失业和正处于下岗边缘的产业工人是一个很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不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将对资源型经济转型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甚至危害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采取积极有力的再就业措施势在必行。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再就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为职工提供更加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劳动力返乡创业和跨区域流动提供方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下岗工人进入服务行业。

各级政府要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项目合作,重点支持与资源型产业转型相关的科研项目,加快转型项目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要多方面开展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环节的投入,为中小企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提供融资平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一方面要从外面引进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为这些高端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重点培养与山西经济转型工作相关的技术性人才,为山西经济的转型提供智力保障。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联系

健康的发展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深入开展铁腕治污专项行动,实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强化自然生态修复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利用。还要构建起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目标考核中,对领导干部造成的生态损害要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要简化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管理效率;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要大力实施“阳光司法”工程,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

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着力构建山西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进一步密切山西与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创优条件、搭建平台、有选择、有重点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面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制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扩大与西部地区乃至中亚、西亚、欧洲等国的合作交流,提升山西的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资源型山西转型
我在山西等你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