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道路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立足于中国实际,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所探索的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体系。其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带领广大人民所创造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探索的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
近代以来,我国面临国内封建统治日益衰微,国际上西方列强疯狂入侵的悲惨状况。我国社会性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人民长期处于外受帝国主义压榨,内受封建地主阶级和封建官僚军阀剥削的悲惨境地。为此,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为挽救民族于水生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的求索,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救国主张。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始睁眼看世界,向国人介绍西方世界;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领袖以反清为目标,举行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以奕沂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以变革器物为主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引进西方制度,实行变法图强的百日维新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等。但是,这一系列的救亡运动并不能挽救民族覆亡的命运,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国家该向哪里去”,中国知识分子痛定思痛,寄希望于引进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通过观念的变革来改造国民性进而摆脱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发动了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使得中国进步人士彻底地认识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丑恶嘴脸,同时也破灭了中国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希望。觉醒的仁人志士发动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正在苦闷中摸索黑暗中求索的知识分子指明了新路。从此,历史和现实让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从此,中国历史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迅速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开始领导工农运动。它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由于幼年时期的党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教训,革命屡遭失败。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全党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其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所处的特殊国情和革命面临的严峻形势,创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从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实现了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伟大飞跃。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引导下,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的第一大历史任务,彰显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建国之初,我国面临一穷二白、百废待新、满目疮痍的窘况,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为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现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两大历史性转变。为此,我党开始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艰苦探索。党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经历了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表现在:过渡步骤上,经历了由最初七届二中全会上“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到之后先建设再过渡的设想,最后达成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共识的过程。过渡时间上,认为须一个较长的建设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体现了党紧密结合现实情况的变化,提出适合本国实际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在总路线指引下,我国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新制度的确立足以证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在此期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明确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等。这些都是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长达20年的探索。建国之初,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没有现成经验,照搬了苏联模式。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后来由于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在摸索阶段获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但其间也由于受急躁冒进“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对社会主义阶段矛盾认识的不清醒以及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等,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国家发展长期陷于停滞状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重大命题。1987年,十三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1989 到1991年,面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遇重挫的紧要关头,我党抵御来自国内外的风险与挑战,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 世纪。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纵深拓展。“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命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信心,顶住来自国内外巨大压力,坚决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阔步踏入新世纪。世纪之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家发展全局的新形势新需要,深刻总结国内发展实践,大胆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总结探索历程基础上取得的宝贵经验。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党的奋斗目标,取得一系列开创性的成就,进行了许多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伴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内涵,并将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中释放更加强劲的魅力。
中国道路走过了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铸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追寻中国道路怎样沿着一条崎岖曲折的道路实现从旧中国迈向新中国进而跨入新时代的伟大飞跃,将会看到中国道路经历的探索、发端、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漫长发展历程,将会体悟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呕心沥血、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铸造伟大事业的不易,将会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中折射的巨大光辉和智慧。
总之,道路自信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道路自信的逐步确立正是源于其所经历的每一次艰辛探索历程之中,体现在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次关键抉择之中,彰显于党对中国实际的每一次清醒认识之中。我们坚定道路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必将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