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清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统一战线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一论述既阐明了新时代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也阐明了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立足中国国情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 周年,认真总结70年来党领导多党合作事业取得的丰富经验,夯实新时代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8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新时代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作为根本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统一战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强大支持。
为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支持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1956年9月,党的八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确定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成为新时期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的指南。1982年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进一步强调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十六字方针”作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和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给予高度评价。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工作平台更加多样,合作手段更加丰富,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合作舞台更加广阔,合作共事能力不断增强,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实已雄辩地证明,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才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都曾中断过,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延绵不绝,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各族人民幸福线。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发展和进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就能更加彰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就能更加夯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论和实践的根基。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革开放40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尊重、包容、和谐的局面,各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守望相助、共荣共兴,携手共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和现实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团结就是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建立起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起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
加强民族团结的根本制度保证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是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又有利于民族自治区域的发展,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民族团结,归根到底靠教育。通过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各民族文化中,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才能转化为各族人民的行为习惯。为此,必须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少数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集中体现着少数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少数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内涵,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形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牢固精神纽带。
2016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做好宗教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要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正确认识我国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着力研究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努力做好宗教工作,就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治上同心,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既是党和国家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着力研究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努力做好宗教工作,就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宗教工作。以党的政策为指导,以法律为准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宪法法律和教规教义的关系,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丰富管理手段,解决好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着力研究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努力做好宗教工作,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纵观中国和世界的宗教历史,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任何宗教要存在和发展,都要与所处社会相适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必然要求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然要求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既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也是宗教发展的方向。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就要积极探索宗教的实践特色、宗教思想体系的理论特色、宗教制度规范、礼仪方式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及时总结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着力研究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努力做好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尊法守法,坚决抵御非法宗教渗透活动,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维护宗教关系和谐稳定。
着力研究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努力做好宗教工作,要高度重视网络宗教活动与宗教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宗教”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鼓励、支持、引导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利用互联网旗帜鲜明地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守正创新、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同时,大胆创新,引导宗教界人士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中华文化精神和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着力研究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努力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首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各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宗教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要保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化方向,我国宗教才能行稳致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形势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善于准确把握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新时代,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制定出切合我国宗教实际的方针政策,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落实好,从而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再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深刻阐明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本质、原则、方法和艺术,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破除了长期以来处理政商关系存在的认识误区,“官无商不富”“商无官不安”的不正确政商理念,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习近平同志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市场活力源自于人,特别是源自于企业家,源自于企业家精神。“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习近平同志围绕“两个健康”的工作主题,对民营企业家提出希望和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对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把全部精力用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在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优质服务,一手抓市场监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定位了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共产党对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贡献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上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大力表彰,扩大了统一战线的团结面和包容性。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是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主阵地。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仅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配强工作力量,还要创新工作内容、丰富工作手段尤其是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强互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工作艺术,以教育引导为主线,以培养使用为重点,以组织起来为依托,以健全机制为支撑,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增强政治领导的本领,增强学习本领,增强统一战线工作本领,这样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重视和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工作,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都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目前看,这些人主要在党外、体制外,流动性很大,思想活跃,往往根据自己的职业或兴趣爱好加入了各种社会组织。我们要注意通过他们所在的组织了解情况、开展工作,对其中的代表人士更要高度关注、重点培养,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对他们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经常关心,认真把握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凝聚他们的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