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倩 赵 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在当前网络背景下,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而其中关键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加以运用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2]高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发挥着其他载体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因此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我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使网络背景下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够顺利推动。
十九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要求下,高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想保证大学生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平台,自觉肩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并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学会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运用网络手段,主动占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党和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推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高校要不断拓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有效途径,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守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校阵地。
网络的发展给大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我国的互联网人数目前排在全球首位,网络的普及给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随着网络的迅速深入的发展,再加上网络具有的传播速度快、信息较为全面、时效性较强等特点,网络这一新的工具得到了高校老师和学生广泛认可和接受,使高校传统的教育方式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网络工具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之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大多以理论说教为主,课堂模式大多表现为老师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为知识的接受者,但由于这种传统说教模式大多比较枯燥,能够借用的工具也比较单一,最终导致整个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接受也大多数表现为被动接受。而通过网络这一新颖、迎合学生喜好的手段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平等的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他们都可以借助网络工具,平等的发布自己想要发布的内容,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双方沟通和交流的便利性,提高了教育的主动性和易于接受度。在课堂教学中,高校老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工具给学生展示出他们想表达内容的各种相关的辅助信息,比如视频、新闻报道等等,让学生对其所传授的知识能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更有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鉴于网络工具的各种优势,高校传统教育方式便面临着很大的冲击,但传统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课堂中无可利用的辅助手段,对学生信息的传递完全取决于高校教师对其传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这种压力之下,传统教育方式可以促使老师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提升老师说课的能力。但随着网络这一教育手段得到普遍的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必然会受到很大冲击,从而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网络背景下推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重点。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出现了本领恐慌。有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未能适应网络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求,一方面他们知识更新不及时,科研能力不强,固守于自己之前已经烂熟于心的旧知识,对党的新文件、新政策没有很好的分析与研究,不能有效的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前沿性的问题与疑惑。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创新能力不够,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不强,教育的方式、方法依旧使用在网络手段没有得到普及下的传统教育方式,不愿意去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的教育工具,把网络教育工具的优势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把课堂效益发挥到最大。二是高校师资配置不科学。在不同学校之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的发展情况呈现出分化的现象,有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聚集着一批理论知识扎实,敢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大多科研能力较强、信息更新速度也较快,而在一些高校,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骨干严重缺乏。此外,不同性质的高校之间,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讲,部属高校和师范类院校较为重视,而地方高校和理工类高校在重视程度上有所欠缺。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制约着网络背景下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当前,网络等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常用的方式,传统交流方式正在逐渐被取代,优势也在慢慢丧失,人们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来实现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但正是由于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各种信息也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至,再加上网络传播的敏捷性,通过其发布的信息往往会较快的呈现在大众面前,但也有一些不良信息的发布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也有一些信息在没有被证明真伪的情况下被大众通过网络速度传播,造成某种精神上的恐慌等等,这种铺天盖地、广泛传播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导致高校中的大学生的思想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当今社会,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相互激荡,这其中的一些错误思想必会通过网络这一便捷的传播途径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中一部分大学生认识上模糊、理想信念不坚定,迷失自己的前进的方向,找不到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更有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精神追求上的空虚和迷茫,导致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难度的增加。面对这些挑战,如果不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引导,我们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可能陷入思想分化的危机。这就迫切要求在当前网络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背景下能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网络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顺利推进。
要想推进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必须充分的利用各种网络手段,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统教育方法与网络工具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广大青年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成才的过渡时期,大学生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他们认识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实现。网络时代虽然具有两面性,但是我们在利用网络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减少其不利一面带来的影响。同样传统教育方式虽然比较枯燥无味,方式比较单一,但由于其在提升教师能力这一方面还有着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和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提高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质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不断提高高校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进一步根据互联网发展的具体特点,引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与高校的实际相结合,做出相对统一的部署和安排,从而推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处在快速的发展过程当中,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必须提高对信息的分辨和使用能力,通过网络获取有效的知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做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交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此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还要不断提高使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应牢记:“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3]这样才能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工作。通过培训,使每一个教育者使用网络的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评价考核体系,对取得良好成绩的同志进行奖励,对落后的同志也要提出相当的批评。通过科学的奖惩措施,鼓励教育者干好自己手中的各项工作,队伍的成员不仅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还要懂得网络等新技术的运用,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网络新技术的结合,可以“用直观的方式让大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和价值,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信仰和行动,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接受与理解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普及。”[4]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教育广大学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重点工作。只有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了,才能够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弄潮儿。因此,高校的教育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在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的同时,学会运用网络等技术工具,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得到最有效的传播。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阵地建设,是当前网络背景下亟待完成的任务。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全面布局,采取合适的方法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平台。首先我们要不断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用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内容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这样就大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阵地建设;其次还要充分占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网络阵地,就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教育功能,积极进行正面宣传,对不良的网络信息进行监控,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可控,并且还要加强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利用专题网站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基本方针的宣讲,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这样通过学校的特色网站,全面的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最后,确保高校师资配置的科学性。只有在一些科研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教师骨干配备到各个高校,才能起到其带头示范作用,从而才有利于一些创新能力稍微欠缺的高校教师借鉴学习,最终从整体上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者的水平,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阵地上站稳脚跟。
要保障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质量,必须完善和加强对网络进行监管的力度。首先要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信息监管工作队伍,队伍的成员可以包括校内的教职工和学生,然后实现对校园网络的实时监控,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学生发布信息较多的一些自媒体平台,要加强监控,一旦发现潜在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并及时向上级进行反映;其次对学生的上网信息,上网的浏览记录,通过引入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监督;最后监督的工作队伍也要切实负起责任来,确保获得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形成有效的校园网络监督体系,有了网络方面的法律和严格的网络监管,会大大降低不良信息危害的程度。要让广大学生懂得即便在网络空间,网民的自由也是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的,只有自律才能获得自由。有了这样的校园网络防护措施,学生再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交流时,就确保了学校的校园网络安全。网络信息是各种各样的,高校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积极地引导学生规范的使用网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生要对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具有分辨的能力,不能被不良信息所侵蚀,发挥建设干净网络空间的自觉性,积极维护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