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继文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长期以来,一提到“灌输”,一些人甚至包括从事多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师脑海中马上涌现出的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负面词汇,以至于有人认为灌输教育是一种早该丢弃的教育方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2019 年3 月18 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学校思政课在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充分说明了思政课教学中灌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有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在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人民尽可能明确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这里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用到“灌输”二字,但已经很明确地表达出了加强对人民进行阶级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与各种非马克思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表达了用科学的理论对工人进行理论灌输的重要意义。
真正把灌输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的人是列宁,针对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存在的崇拜自发论的工联主义倾向,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灌输的思想,他认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产生工联主义的意识”。列宁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学说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历史发展自然而然就能产生的,需要“有教养的人”一代一代接续发展,直到马克思、恩格斯二位理论的集大成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将其表述出来。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性和工人阶级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教育。由此可知,虽然当今的时代已大大不同于马克思、列宁生活的时代,但有一点不变的,那就是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如果没有必要的灌输,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依然不能自觉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之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也正是基于此,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灌输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2018 年6 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目前,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是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西方往日的老牌强国已陷入“老龄化”深渊,呈现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全面颓势状态,经济长期增长乏力;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也一改过去的朝气,各种“退群”、贸易战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美国优先”等“更年期”表现频出;在非西方国家,嫁接的所谓“西方发展模式”出现严重“水土不服”,各国尤其是亚非拉国家根据国情走自己道路的探索之风日趋兴盛;世界并不安宁,局部冲突不断,世界大环境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反观我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复兴期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前所未有”,即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民族复兴的能力和信心,指明了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确定形势与我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复兴期的关键节点,二者之间矛盾交织、冲突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灌输教育,使其认清大势,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主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经过了高中阶段的高强度学习,身处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由高中阶段的被动接受开始向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转变,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敏感、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看待社会现象容易走极端。当下的大学校园不单单是学习交流的场所,也是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地,各种非马和反马的思潮在此激烈碰撞,竞相争夺大学生的思想空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之中,思想上尚未定型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干扰、迷惑,甚至走向反面,此时他们最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栽培。另外,与革命战争年代的青年人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危机意识淡薄,历史使命认识不清,有些人存在着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对理想信念嗤之以鼻。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理论水平不高,他们的思想素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性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从外部灌输是迅速提升大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的主要途径。
思政课的重要性“是由我国教育制度的性质和育人目标的要求决定的,也是由思政课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思政课的难点在于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理论性和不对等性。政治性,表现在思政课与当前的大政方针、国家政策高度一致,这样“高大上”的课程与大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在一些学生眼中思政课有“假大空”的“嫌疑”。理论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一代一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接力发展而来的,有其深刻的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背景,要想吃透理论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只有理论上清醒了,政治上才能做到坚定。不对等性,表现在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思政课教师有时候花了很大精力给大学生培养起来的价值观念,甚至经不起一个不良事件的回击,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可信度。与专业课相比,思政课不但要传授具体的知识,而且还要传递正确的“三观”、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无论是传递“三观”还是树立理想信念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学生经过反复的比较鉴别、心理认同直到最终确立起来,这正是思政课最难的地方所在。思政课的特点在于内容广、变化快,源于思政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效性,需要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新发展。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不断的修订,同时要求教师的教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使用最新的、科学的表述。可见,灌输教育是应对思政课本身难点和特点的需要。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灌输教育要符合现代化的视角,不搞枯燥的说教,坚持教育的政治性、知识性和生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内容很多,但是什么内容能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正是思政课教学中首先要灌输给大学生的主要内容,因为“三大规律”不仅是确立科学“三观”的基石,更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的“定海神针”。
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都不同,承认人的历史主体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物质资料产生为基础,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两个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同时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对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要有清晰的意识和觉悟,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改变自身处境从而获得解放。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对大学生而言,只有真正懂得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各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课题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现实中,由于受政治、经济、理论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上世纪末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重大挫折,一时间“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中国共产党人凭着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容应对,成功捍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了新时代。放眼当下的世界局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亡我之心不死,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形成了严峻挑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革命年代需要以革命的思想武装头脑,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学生同样需要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这一主渠道,引导大学生坚定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大学生前行的路,激励大学生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然而,近年来在社会和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蒋粉”“国粉”,有些人是无知的叫嚷,有的人则是别有用心的蛊惑,意在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些人以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不能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前的实践探索与改革开放后的实践的坚持、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90 多年的历史,将其放在中国近现代170 多年和中华民族5000 多年的历史中去认识、去把握,正确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辛的探索和付出的代价,做到尊重历史而不歪曲或割断历史,实事求是而不拔高或苛求前人,深刻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综上所述,面对敌对势力的舆论攻势,面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尚浅、理想信念有待继续坚定的现实,思政课教师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充分认识灌输教育的必要性,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理直气壮运用好灌输教育,真正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回击各种非马和反马在大学生中的滋生和蔓延,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