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由国家承担监护职责。
10月21日,据新华社报道,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将增设“政府保护”专章,对国家监护制度作出详细规定。拟确立国家亲权责任。对于符合法定情形的未成年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代表国家进行监护。各级民政部门承担临时或者长期监护职责,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予以配合。
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用规章制度遏制“任性改名”的冲动,让地名尊重历史现实、合乎民情民意、更有情怀底蕴,也能让更多人从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0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对民政部发布关于《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撰文评论,认为此举为保护地名文化、整治“任性改名”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证。
县一级的红头文件首先得遵守地方规章和上级文件,“超过200公里不属于政府指导价格范围内”站不住脚,而殡葬服务的非营利性质,也不能被随意立规打破。
10月25日,《新京报》就“四川游客云南去世,运回乡单程640公里被收2.4万”引发官司和社会热议撰文评论:首先,由殡仪馆提供的殡葬服务行业并不能脱离公共服务的属性,也仍须执行《价格法》中“政府定价”的规定。其次,云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殡葬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运尸(遗体运送)属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殡葬服务单位不得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或扩大收费范围。”
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增值服务是可以的,但这种服务不是盲目地追求利润,更不能为一些保健产品背书。应该从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将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等领域,承载一些专业、可以由自己直接提供的居家服务。
11月7日,《经济日报》就民政部组织起草《养老机构基本服务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报道,指出养老机构直接向入住老人销售保健品、康复器械、药品、旅游卡等嫁接“增值服务”行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各地民政部门应严禁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推销保健产品和服务,或为其他经营主体的推销活动提供支持。
11月8日,据中国政府网官方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大部署,加快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在全国范围内“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体上线试运行。企业和群众通过中国政府网(www.gov.cn)首页设置的入口,进入全国一体化平台。全国一体化平台目前已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余个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接入地方部门300余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一大批高频热点公共服务。依托全国一体化平台,企业和群众可直接通达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
12月5日,民政部官方网站报道,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民政部党组在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党员干部大会全面部署学习、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交流学习的基础上,11月中下旬组织直属机关32个工作组,分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各级民政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相关情况。各工作组共深入107个县(区、市)、118个乡镇(街道)、112个村(社区)、207家民政服务机构,在全国民政系统兴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1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规定老年医学科应当设置门诊诊室、病房、综合评估室。床位数应≥20张,每床净使用面积应≥7m2,床间距宜≥1.0m,卫生间面积宜≥4m2。
12月7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日前在京举行2019年度第100场。至此,这一活动两年来已在全国31个省份举办200场,超过15万名留守儿童受益。
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0.4%。1至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