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美丽嘉兴·幸福养老”民生品牌

2020-01-07 02:39沈岱峰
中国民政 2019年23期
关键词:嘉兴市居家全市

沈岱峰

截至2018年底,嘉兴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95.18万,占比26.4%,老龄化程度高居全省第二。近年来,嘉兴市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全力打造红船旁的“美丽嘉兴·幸福养老”民生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突出“高效管用”,实现政策制度系统化。将养老服务作为当务之急和民生之要,在要素投入上重点倾斜、优先保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配套制定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养老服务补贴等制度,建立用地用房、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二是强化财政保障。2013年,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18年,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新增医养结合补助、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营补助、老年食堂和中心食堂的建设补助、配送餐服务运行补助、特殊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补助、智慧健康养老等项目,提高照料中心建设与运行、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的补助标准,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等经费支出。三是强化制度创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统筹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由政府出资为所有户籍老年人购买1份保险。2017年,出台《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和4个配套细则,成为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一体、覆盖全民”长护保险制度的地级市。目前,全市参保人数401万人,正享受待遇9968人,基金累计支出8146万元。在嘉善县开展康复辅具租赁服务试点,将护理床、电动轮椅、吸氧机、排泄机和护理床垫等5大类康复辅具纳入长护保险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项目库。

二、突出“城乡统筹”,实现服务设施体系化。按照资源整合、就近就便、功能配套、方便实用的原则,大力推进各类设施建设。一是居家设施遍布城乡。全市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成108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16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全覆盖。目前,全市3A级以上照料中心有820家。建设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等专业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43家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计划在2020年底所有镇(街道)均建成。二是养老机构快速推进。全市有养老机构120家、床位36397张。市区、各县(市)城区均建成1家以上大型公建养老机构,每个镇(街道)有1家标准化的公建养老机构。佳源、大树、双箭等本土实力企业进军养老,民办机构发展呈现出可喜局面。今年4月,大树所属的2个机构获国家发改委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宜居环境稳步提升。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出台《嘉兴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制定全省第一个地方标准《嘉兴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规范》,南湖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老年友好城市”创建单位之一。

三、突出“公建民营”,实现服务运行社会化。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实现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一是创新居家养老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照料中心等级评定工作,引入专业机构运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目前,社会化运行的中心866家,占比80%,长效机制全面建立。依托五芳斋等餐饮企业开展助餐、配送餐服务,形成政府补贴后老年人自付5~16元的梯度价格(含配送费用)。嘉善县依托社会组织推出9辆上门健康服务流动车,被评为全省十大贴心民政服务品牌。二是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全市已有公建民营机构30家。以公建民营改革为契机,重点提升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并在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失智集中照护机构或照护专区,解决失智照护服务体系中最突出的短板。全市有43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77家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今年7月,嘉善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全市首个失智照护专区,共设床位42张,引进英国孝尔集团的专业管理和服务模式,并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9月底,海宁市社会福利中心失智照护专区改造完工投入使用。三是深化专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为老服务组织(企业),丰富市场供给主体。全市有服务组织(企业)近150家、就业人员近2千名。

四、突出“实体运作”,实现智慧养老平台化。通过政府和社会“双轮驱动”,丰富线上、线下服务内容,智慧养老“出实招、见实效”。一是推进实体运行。制定全市智慧养老的指导意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市、县两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实体化运行,初步形成全市“1+9”服务框架(市+9个县、市、区)。二是推广智能产品。为有需要的老年人配备定位手环、智能手表、红外线监测、家庭网关等设备,降低老年人走失等意外风险。三是推动企业发展。积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参与建设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涌现出“统捷”“嘉科”“椿熙堂”“皓月朝阳”等本土智慧养老服务组织,其中“椿熙堂”被命名为国家“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

五、突出“育人留人”,实现人才队伍专业化。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一是重视教育培养。推动高职、中职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通过政府奖助学金、生活费补助和社会捐助等方式吸引学生就读。对报考市本级高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承诺毕业后在嘉兴市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期限不少于3年,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全日制学生,可享受每学年10个月的生活补助费(500元/人·月)。二是重视技能培训。认定一批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在嘉善县试点建设养老护理领军人才工作室。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岗前、在岗培训,推进养老护理知识技能进家庭、进社区。三是重视激励留人。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定期举办养老护理技能竞赛,择优推荐参评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发布年度养老护理人员职位工资指导价位,制定出台特殊岗位津贴、入职奖补等政策。

六、坚持“合作共赢”,实现接轨上海一体化。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合作和养老产业发展。一是推进试点工作。6月12日,嘉兴市被确定为“首批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单位”,嘉善县与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签署《长三角示范区区域养老服务合作备忘录》。二是全面引资引智。引进上海先进理念、优势资源和实力品牌参与全市养老服务,上海“红日”“海洋”“一家人”“佰仁堂”“福寿康”“友康”等多个品牌落地嘉兴市。三是探索养老交流。鼓励有能力、有资源的民办养老机构,通过开展异地养老、旅居养老等形式,为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空置床位的利用率。此外,乌镇雅园等4个养老地产项目相继建成,满足全市及周边的部分高端需求。

七、突出“市场导向”,实现养老用品产业化。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和重点企业为抓手,与养老相关的康复辅助器具等产业初具规模。一是建设重点项目。7月23日,“嘉兴国际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园”正式落户秀洲高新区,整体规划10000平方米,计划投资3000万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康复辅具产业聚集地,12月将举办嘉兴首届养老服务博览会。二是建设重点平台。依托全市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优势,重点推进“中国辅助器具跨境电子商务平台(TOCPAD.COM) ”建设,该平台已入住商家130家、产品1692种,与国内多个地区开展合作。三是发展重点企业。麒盛、世道等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企业发展良好,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合作的“康复医疗设备研究中心”落户嘉兴,重点建设“脑电信号采集与脑机械接口实验室”和“光学动作捕捉与机器人实验室”。

猜你喜欢
嘉兴市居家全市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