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改
(中共临泉县委党校 安徽 临泉236400)
[内容提要]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端,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但是当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现状不容乐观,面临一定挑战和困境。因此,本文旨在从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着手,客观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并基于问题对加强新时代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提几点对策。
“意识形态”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和“末梢神经”,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指“通过树立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集聚民力、凝聚民心、汇聚民智,来实现精神力量培育和积聚的目的,从而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主导意识形态的政治感召力和价值认同力。”它直接关乎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顺畅落实,是研究和考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认同力的一个尺度,也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即宣传思想工作找准路径的入手点。因此,弄清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困境,不仅关乎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更是关乎国家利益、民族安危的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硬实力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社会利益诉求日渐增多,社会阶层分化也不断明显,社会矛盾日益叠加。这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引发了各类社会问题,比如心理失衡、价值失范、群体冲突等,民众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和心灵秩序的“无序化”逐渐明显。导致了一些人在认识上和意识形态上的摇摆不定和无所适从,进而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威胁,特别是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产生威协,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就会削弱。
首先,随着世界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中国深受各种敌对势力的挤压,特别是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多种渠道,强烈冲击着基层民众原有的思想观念。第二,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不同利益群体大量出现,“基层群众由于受认知差异、利益分配等因素影响,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另外,部分反主流社会思潮常以大肆渲染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为着力点,混淆基层干部和民众对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认知和价值判断,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威胁。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而且更具“亲民性”特点。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它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失去了一定的差别和界限,公众不用担心因发布的内容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任何威胁。信息源增多,信息流增快,网络信息往往先声夺人,引发舆论焦点。而且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内容,也有消极反动虚假的垃圾信息,而基层民众辨识程度不高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使思想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网络信息的泛滥、网络技术的异化,网络舆论的蔓延等多重力量对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产生了消解作用。”
敌对势力往往通过各种不易被察觉的途径散布谣言、散布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散布敌对势力的价值观。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更加便捷和隐蔽。相对而言,基层民众和干部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辨别力较弱,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贫富差距的存在、腐败的发生,再加上互联网的“芜杂”声音,部分民众心态扭曲,对一些非主流思想言论深信不疑,对一些主流声音却视而不见。对于基层干部来说,部分干部仍然存有侧重经济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现象。有些基层干部甚至以“不争论”为借口躲避转嫁矛盾。尤其对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言论不置可否,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置若罔闻,这样的思想观念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影响极为恶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相对而言,我国基层政治改革却一直处于滞后阶段。基层政治改革进程缓慢突出表现在政务信息公开滞后、行政手段单一以及不能及时有效满足民众诉求等,这些致使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不断流失。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比如在贯彻执行征地拆迁、占地补偿、医疗保险、惠民利民等措施中,利益纠纷不断发生,非法上访、闹访缠访多发频发,基层政府往往迫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退而求其次,导致基层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再加上一些基层腐败现象,使得民众在社会现实面前产生出无力感,势必引起民众对基层政府的质疑,进而导致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影响。
对于基层干部而言,部分干部还未真正认识到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有的基层干部推卸责任,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中央和省委的事,与基层工作关联不大,“八竿子打不着”;还有的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件“务虚”的事,不能快速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工作政绩。另外,部分干部自身理论素养并不高,对政策的解读能力也不强,理论工作开展少,宣传力度不大,直接影响基层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总体来看,基层思想理论宣传专业人才不足。据调查“,当前基层街道、乡(镇)宣传宣传干事70%以上均为兼职”,不仅承担宣传工作,而且身兼数职,任务繁忙,直接导致他们没法投入过多精力在宣传工作上。从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还有一部分是“半路出家”,缺乏理论基础、工作经验、专业水平和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负责基层思想理论宣传工作的干部队伍不稳定。特别是一些成绩突出的宣传干部,极易被提拔调走,不利于基层宣传工作的连续性开展。
现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多逐步向农村倾斜。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渐齐备,特别是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相对比较齐全。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在一些基层一些文化广场杂草丛生,设施遭到毁坏;一些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设施使用率不高,成了摆设,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还不能充分发挥出宣传、引导、教育群众的作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不广,基层阵地建设有待加强。
首先,由于相应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目标责任不明确,分工任务不清晰,部分基层单位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统一的研究和部署,以致工作开展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其次,部分基层干部开展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部署日常工作,遇到问题常常凭借过往政绩和经验。对一些政策的解读和宣讲往往带上主观色彩,甚至误解政策,势必影响党的主流价值的培育和传播。
首先,要突出思想理论的主导作用,加强理论武装力量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思想宣传工作,而且是一项政治工作,因此必须旗帜鲜明的坚定政治立场,认真研究基层民众中的现实问题,把科学理论和党的主流思想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武装全党、教育全民,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其次,要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干部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形成精神共识和价值认同,第三,要完善基层政权的正常学习机制,增强基层政权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责任感,加强对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制定学习制度,进一步推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专项学习和培训,确保理论学习的有效性。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一是要选拔和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宣传队伍。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充实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按照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养较高、专业过硬、适应思想宣传工作的标准配齐相应宣传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业务能力强的宣传队伍。尽量做到专职专业,并为他们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有精力开展好本职工作。二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宣传干部能够走上重要工作岗位。同时,要注重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留住工作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人才。营造奋发有为、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激发人才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加强培训,加强宣传人才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能力提升,特别是要加强重要核心理论的培训,与时俱进,组织新媒体知识的实时培训,解决应对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的问题。
经费投入是阵地建设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保证资金的充足,特别是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基层文化文艺场馆、中小学校等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把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落实到岗位管理中,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打造“根据地”,营造“山清水秀”的思想舆论生态环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宣传工作创新,重点就是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因此,要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突出内容上的创新,注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艺术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综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和民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使工作内容更富于吸引力,以更加利于民众接受、吸收的方式开展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其次,要重视方式上的创新,推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载体化。特别是基层各级宣传主管部门,要跟上和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并能积极使用微博、微信和网络客户端的新媒体平台,采用多种载体和途径,促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开展方式的改进,三是加强机制创新,推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推进考核机制改革,促进思想工作量化、细化、具体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工作机制,采取“一项工作、一名责任领导、一套领导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个保障机制”的方法,把各个环节的工作具体考核到月、细化到周、具体到天,确保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绩可考。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维稳功能,要把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相结合,落实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健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找出基层工作结合点和突破口,推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细化、深化和实化,切实牢牢掌握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