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春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内容提要]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面对执政地位的变化、国内外严峻考验以及自身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严治党的系统工程,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分析建国初期从严治党的经验与教训,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对党组织建设提供方法指导,对加大反腐力度、肃清党内风气提供深刻启示,从而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严明纪律的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从严治党是我们的一贯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由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不长,各方面思想、组织、制度尚未成熟,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完善自身、从严治党以适应国内外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从严治党的内容体系,不仅在当时条件下取得了实效,而且为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面对国内外复杂且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变化以及党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思想、组织和作风等各个方面从严治党成为全党工作的重要方向。对此,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新生政权得以有效巩固。
从严治党的首要方面就是树立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党的思想觉悟。建国初期,党中央将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从思想上建党,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要适应新形势、新地位、新任务,党必须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以高标准、严要求进行思想理论学习和建设。第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修养不足,这是普遍的问题”。[1]1951年2月出台的《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对党员思想理论的学习进行了相关规定:“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必须极大地加强起来。这是提高干部改进工作的根本方法。”[2]通过大规模的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思想上的分歧和问题,思想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大大提高。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又一次强调了干部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总体来说,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达到了从严治党的效果,有效解决了全党理论知识欠缺、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要拿它用来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刘少奇也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根据马列主义的原则,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3]
2.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随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变化,党内有一部分党员滋生了贪污腐化、官僚主义的风气,毛泽东将其归结为资产阶级思想。针对这一问题,毛泽东采取了对内对外两个方面的从严治党处理方法。一方面,毛泽东在党内严厉批评和处理党内出现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倾向。他从人民利益出发,开展了整党整风、“三反”运动等,将“小资产阶级者”和“非无产阶级者”排除在党外,并整顿执政后党内出现的贪图享乐、唯利是图等小资产阶级思想。另一方面,毛泽东在党外开展“五反”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资产阶级思想对党员思想的腐蚀和渗透,坚定了其对无产阶级思想的高度认同。无论从党内还是党外,都能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从严治党的勇气和决心,从而使党能够长期执政下去。
从思想上从严治党是整个从严治党过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无产阶级政党能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严治党才能取得实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广泛的经验和教训,从根本上消除了祸害党的生命力、纯洁性的各种思想因子,为党的组织和作风方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条件,保证从严治党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推进。
在党员组织方面从严治党,是其完成各项事业的重要保证。党员的组织和队伍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细胞和基石。因此,只有不断优化党员和干部队伍,提高党员和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党治国理政的战斗力、创造力、影响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1.提高党员标准,发展优质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出现了党员干部复杂化,新党员素质较低,不少动机不纯和投机分子混入了党内。“将一些不够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员条件降低到一般群众的水平。”[4]因此,细化党员发展标准,发展优质党员就成为党执政后极为紧迫的一项课题。对此,毛泽东提出了“积极慎重”和“严格审查”的党员发展指导方针,以严把入口关,防止各种投机分子混进党内。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和《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制定了发展新党员的八项标准。它是当时特定条件下发展党员的特定产物,第一次明确了党员基本的行为标准和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方法,这对于当时以及当代优化党员工作队伍、提高执政水平等问题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同年,党中央还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接受新党员手续的规定》,使发展党员工作在严格的规章体制框架标准内进行,优化了党员队伍。
另外,1951年2月,以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为标志,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三年为期限、以党员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党员素质和净化党员队伍为目的的整党运动。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是主要方面,必须加以肯定”,“但是存在着问题,必须加以整理,并对新区建党采取慎重的态度”。[5]因此,他领导全党进行了整党运动。此次整党运动规模宏大,举措适当,总体上使基层党组织队伍得到了有效净化,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建立,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明显加强,是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在组织上从严治党的强有力的生动实践。
2.党员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短时期内提拔培养了100多万党员干部,其中包括原国民党干部以及大批青年分子和工人。由于提拔迅速,他们的理论水平、执政能力和政治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因此,党员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拔标准上,坚持德才兼备。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忠实于革命事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6]另外,与“德才兼备”相对应,毛泽东还强调了“又红又专”。“红”就是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较高的政治标准,与“德”相对应。“专”就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才”相对应。
第二,工作实践上,开展干部审查工作。基层党员的整党运动效果明显,干部队伍的整顿也逐渐展开。随着全国解放后党员干部队伍的不断壮大,且内部人员逐渐复杂化,一直没有机会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导致党员工作效率不高。1954年底,干部审查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不断与各种反革命分子进行了积极的斗争。通过此次干部审查工作,使得一大部分党内敌对势力“现出原形”。“在这个范围内的干部列为审查对象的占17.5%,查出有个别政治历史问题的有11.8%。”[7]虽然此次干部审查工作在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左”倾倾向,对一些党员干部进行了错误地处理,但总体来说达到了净化党员干部队伍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之一。
3.开展维护党内团结的斗争。建国初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内队伍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但却出现了一些破坏和分裂党内团结的消极分子,如高岗、饶漱石等。毛泽东在1953年12月的中央政治会议上深刻揭露了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的阴谋,并起草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于1954年2月的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反对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充分显示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于从严治党的态度和决心,在充分维护党中央团结的基础上,为今后的从严治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之,组织方面的从严治党是较为严厉的,是整个从严治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建国初期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和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从严治党的顺利开展:通过提高党员标准,发展了优质党员,党员队伍发展优势得到充分显现,为从严治党奠定人员基础;通过培养与选拔党员干部,为建国初的从严治党净化了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开展维护党内团结的斗争,使党认清了党执政后个人主义、骄傲自满情绪的严重危害,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前提。
作风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不断在作风方面管党治党,能够充分净化党内政治空气,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风,作为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8]建国初期的从严治党,除思想理论教育、组织建设外,还进行了作风上的从严治党,具体包括开展整风运动、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严抓作风建设。通过以上运动的开展,使党的作风得以巩固,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
1.开展整风运动。1950年党中央在全党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整风运动,其主要目的是克服党员干部骄傲自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这种作风,是贪污和浪费现象所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9]迅速采取措施以应对各种不正之风是此次整风运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肃清党内政治风气。1950年4月,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领导干部带头号召全党采用科学、正确的批评方式,充分发扬民主,使得党内各种腐败分子“原形毕露”。其次,整顿干部作风,反对干部队伍特殊化。端正党风的重点是端正官风,从严治党的重点从严治吏。建国后,针对党员干部收钱、收礼等腐败行为以及对党员干部歌功颂德的形式主义作风,毛泽东指出:“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的重要……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至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10]再次,严明党的纪律,从严作风治党。朱德同志在建国初期提出了强迫命令、官僚主义、倚老卖老、贪污腐化等四种严重政治错误。刘少奇也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党规党纪以及相关制度。严明党的纪律,要将思想教育与监督约束机制相结合,以说服教育为主,对于屡教不改的顽固党员要以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进行管束,从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角度强化党员的纪律建设,惩治贪污腐败,净化党内风气。
2.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建国初期,为了遏制党员干部以及一般党员贪污受贿、大搞形式主义等违法乱纪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1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建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朱德担任书记,以监督和惩治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行为为主要职责;在195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建立了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有力地克服了党内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增强了党的组织性。有数据显示,当时共查处了30多万起党员违法乱纪的案件。[11]同时,党中央还建立人民信访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以群众的来信来访对各级党组织、党政机关进行监督。在舆论监督方面,毛泽东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12]不管是建立了相关纪律监督委员会还是建立了人民信访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都是从严治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工作,不仅使党的工作得到有效改进,而且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今社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借鉴。
3.开展反腐败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党员的作风建设,于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鼓励群众进行积极检举。1951年12月,党中央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三反”斗争必须大张旗鼓进行的指示》强调要高度重视“三反”运动,充分发动、鼓励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积极的举报、检举、揭发,进行广泛的监督。同时鼓励各类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和监督力度,促进“三反”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高效率处理各类案件。1952年3月,党中央对贪污问题以及追缴贪污分子赃款赃物相关流程进行了政策和流程上的规定。“三反”运动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贪污问题,处理贪污分子,修正官僚主义作风。在坚持“惩罚与改造”方针的基础上,对贪污腐败分子进行惩治。三是收尾阶段,即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批判,牢固树立无产阶级思想。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党中央制定并完善了党员工作制度,并有效精简结构,废除了一些无用党员。1952年10月,“三反”运动以卓越成效结束。此后,为配合“三反”运动,党中央又开展了“五反”运动,以严厉打击不法分子。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以及自上而下的党中央的有效惩治,党内政治风气得到有效改善,使各级党员干部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党的各方面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从严作风治党成效显著:通过开展整风运动,从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角度优化了党员纪律,增强了党员工作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通过开展反腐败斗争,净化了党内政治风气,改善了党员形象。因此,作风方面的从严治党是拯救党于亡党亡国、水深火热边缘的根本之策,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思想、组织、作风三个方面的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刚刚执政,在从严治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工作失误,为党留下了深刻教训。深入研究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思想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政治素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首先,加大思想理论教育力度。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全党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要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实践为源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当前党员思想问题为着力点,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归宿,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拓展理论创新视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次,改进思想理论工作方法。外部的制约终究不能从长期上达到从严治党的目的,只有依靠说服教育和民主讨论的方式深入触及到党员内心,才能不断扩大党员心里认同,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为此,要以新媒体为思想理论工作载体,以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感化、教育党员,对其理想信念进行“补钙”。同时,加强服务型政党教育,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服务观和权力观,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无愧于党和国家赋予其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使命。
最后,强化思想理论实践。理论终归是理论,只有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赖于党员干部不断将已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将理论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从严组织治党方面对党员以及党员干部的各项要求的精细化、科学化,能够在新时代严肃党内纪律、加强和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提供一定程度的方法指导。在党员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方面,毛泽东以“德才兼备”和“又红又专”为党员干部任用的原则和依据。新时代党中央从严治党则从中借鉴经验,面向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对党员干部的任用进行了规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13]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领导个体和领导集体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领导个体看,党员领导干部的各项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说领导干部问题是从严组织治党的核心问题,那么领导干部的素质问题则是干部问题的核心问题。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所要求的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政治素质;三是具有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素质;四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质;五是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因此,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各方面素质,就要花力气、下工夫、抓重点,全面深入地培养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第一,坚持从严教育干部。要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要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增强全局观念,摈弃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强化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执行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全面从严学习知识。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经济、政治、法律以及工作相关的知识都是强化自身学习的重要内容。第三,坚持从严监督干部。要从理论学习、实践、生活等三个方面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不断加大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干部素质。
其次,从领导集体看,党员干部领导班子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分工结构和性格结构。当前领导干部的优化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强化整体意识,综合年龄、知识、分工、气质性格等各方面考虑党员干部的任用工作。第二,深化党员干部制度改革和监督机制,不断推动党员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第三,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培养优质党员干部。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严作风治党使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亡党亡国的危险,塑造了党员的光辉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在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出台“八项规定”,严厉惩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享乐之风,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打虎拍蝇”。他曾指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14]从建国初期毛泽东对贪污腐败分子惩治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出启示:首先,做到有贪必究,有腐必治。对于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失职渎职、腐化堕落等问题,要坚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原则,不断加大惩治力度。要加大对贪污腐败分子的经济惩治和财物追缴力度,防止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不论“老虎”还是“苍蝇”,都要加大查处力度,保持党员光辉形象。同时,要严格依法办事,并做到宽严相济,对不同程度的贪污腐败分子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力度。其次,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单一的惩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还要通过权力的监督机制给予保障。要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原则,有效利用多种监督方式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有力制约,使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最后,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要将反腐倡廉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责任分解、考核、追求等各个环节入手,切实抓好反腐败工作,进一步落实反腐败工作责任制。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对党组织建设提供方法指导,对加大反腐力度、肃清党内风气提供深刻启示,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这一紧迫而重大的系统工程提供了有益经验和现实启示。当前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地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这是历史,更是现实;是要求,更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