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与人才环境

2019-01-25 19:27姬养州
中国人事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环境

□ 姬养州

营商与人才密不可分,营商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环境问题。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营商的主体;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营商驱动更是人才驱动。没有吸引聚集并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环境,就不可能有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吸引、拴留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头等重要的环境。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在人才思想观念更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思想观念是总开关,思想不敢大胆解放、观念不敢领天下先,人才政务环境不可能旧貌换新颜。要下大决心和气力去除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引才是第一工程的理念,把人才的价值体现方式包括社会地位、工作职位、政治与生活待遇、医疗待遇、报酬收入等,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要彻底根除“人才政策不落实、承诺不兑现”的失信行为,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诚信奖励、失信惩戒机制,严肃追究失信、失职责任;要着力解决“求稳怕乱、不敢担当”和“工作越多、错误越多”的无创新作为、怕负责任问题,重用提拔敢于作为、敢于创新、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优秀干部,让平庸无为者让位;要从源头上铲除“新官不理旧账”的恶习,形成新官不但要“理旧账”,还要“买旧账”“还旧账”,在解决“旧账”基础上,形成“新旧账”无缝对接的制度安排,保持人才政策的连续性、制度的衔接性;要从根本上破除“民营企业人才是二等公民”的思维定式和落后心态,把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社会地位、制度安排、政策落实、措施实施等方面,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同时,还要全力破除对“身边的人才视而不见,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妒贤心态,真正做到从理论到实践都能信守“人才难得”的理念,重才不分亲疏远近。要有周公吐哺的精神,善于发现人才、珍惜身边人才、厚待突出人才。要坚持引进紧缺急需外地人才与挖掘选拔本地人才并重的方针政策,不搞“小圈子”。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慧眼识贤用人才。对一些“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业绩平平的干部,要出“重锤”、下“猛药”,不换思想就换人、不敢担当就挪位、不负责任就追责、不去作为就下岗。

第二,要在人才工作方式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工作方式问题,从实质上说,仍是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问题。要从源头上改变“轻雪中送炭、重锦上添花”的做法,多为人才创新创业初期或困难时期“雪中送炭”,改变“一次性支持”的做法,多为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滚动扶持,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踪服务上;改变“坐而论道找问题”的做法,多为人才创新创业分忧解难,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困难和问题上。要多为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铺路”,而不是“添堵”。

第三,要在人才政策措施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新时代人才成长发展的需求是什么?人才创新创业期望得到哪些扶持?人才聚集拴留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这都是新时代人才政策措施创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根据新时代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需求,创新人才政策措施,助力人才实现自我追求的“梦想”。引进人才的关键在于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应有作用。因此,创新完善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更为重要。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留住人才、防止人才“二次”流失,是必须解决好的时代课题。要让人才在经济发展中“落地生根”,就要为他们提供成事创业、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措施环境。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策必须落实、承诺必须兑现。过去很多地区也出台了一系列好的人才政策,但一些非常好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口惠实不至,沦为“画饼”。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可操作性,没办法落实;缺乏现实性,没条件落实;缺乏针对性,没地方落实。好政策悬空落不了地,不仅人才享受不到政策的红利,还影响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进而破坏了整个人才政策环境。在很多地方,让人才政策的落地生效,让人才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尤其迫切。

第四,要在人才支持力度强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人才创新创业以及成长发展项目的支持,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能任务。而对人才项目支持力度的强弱,关乎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纳度和聚集度。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对照,这些年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人才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虽然有所加强,但仍显力不从心。这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些引进人才项目“二次”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引进或人才重大工程建设与发展中,强化其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是吸引拴留人才及其项目的最佳选择。

第五,要在人才创新创业成果保护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人才的创新创业成果,既是人才价值与理想的体现,又是人才付出与贡献的回报。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成果的保护,编织成为人才权益守卫的安全网,对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与激励,十分重要。要加强对人才创新成果的保护,包括对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获得的收益等的保护;要加强对人才创业成果的保护,包括对厂房、机器、设备、原料、产品及其收益等的保护;要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个人及其家庭财产、人身生命安全的保护,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安全的、法治的环境。

总之,良好的政务环境,对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是最重要的环境。

二、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吸引、拴留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平台与载体环境、激励动力环境、贡献回报环境。新时代的人才经济环境,必须满足人才的以下需求:

一是让人才干事、创新、创业有舞台。人才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有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要最大限度地为创新创业人才建造他们需要的科研实验平台、技术攻关平台、新技术推广平台和专利成果转化平台、经济与技术实体平台与载体。要建立健全高质量、高水平的高新科技服务机构,使人才的创新专利项目与科技创新型实体精准对接,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必需、有效的服务;要建立健全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建设发展”服务机构,为人才的创业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要抓紧建设好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尽快完善其现代产业服务承载的功能,使之能够吸引、聚集更多的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前来建功立业。没有这些平台、载体、实体和现代产业园区等“梧桐树”,很难引来、拴留“金凤凰”。

二是要让人才成长发展有机会。要让人才真正看到地区未来的发展远景以及能够给创新创业人才带来的成长发展机会。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科技、产业发展,给人才成长发展带来的机会比其他地区多,这个地区对人才的吸引、拴留,才有可能做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晋职、晋级和奖励制度,形成人才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职业发展通道,包括领导职位通道、管理职位通道、技术职位通道等。还应设立科技副职岗位、首席专家职位等,让人才既有地位感,又有荣誉感、重用感。同时,还要建立并形成人才成长发展的开发培训机制、学习交流机制、进修锻炼机制等,让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现代管理、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

三是让人才成长发展有机会,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有空间。任何一个人才都有一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新技术领军人物及其创新创业团队。他们肯定会对比权衡选择让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空间大、条件优、前景好的地区兴业发展。空间小、路径窄、前景差的地方,肯定不会被人才青睐。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而言,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空间是什么?应该是比别的地区更加宏大的创新创业空间;比别的地区更加宽广的成长发展空间;比别的地区更加优惠的收益回报空间,让他们越干越有奔头,越干越有甜头、越干越有劲头、越干越有盼头。

四是让人才名利双收有回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在他们通过艰苦创新创业付出之后,肯定希望获取相应的回报。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回报,这是市场规律。要创新分配方式、探索薪酬制度、加大奖励制度、保护合法收入,要完善诸如项目绩效激励、贡献与分配挂钩、成果转化收益、股权期权和股票以及股权奖励、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及与其相配套的纳税优惠政策;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奖励;建立市场化薪酬制度、兼容兼职与挂职收入;鼓励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制定协议工资、绩效工资、约定报酬和技术参与分配、项目与技术承包等制度,真正让人才事业有成就、贡献有回报,做到“名利双收”。

五是让人才干事创业无担忧。凡是干事创业、创新开拓的人才,头脑中装的都是事业、都是创新、都是创业、都是发展。他们最担忧的是:“官”员找“碴”,即寻毛病、找问题;出难题、设门槛;写罚单、扣“东西”以及多诺少信、前后不一,不理“旧账”、不买“旧债”,政策“画饼”、口惠实“空”等问题。要真正让人才创新无忧虑、创业不担心、发展没顾虑、收益有信心,就必须彻底解决上述“顽症”,让人才真正“安心、安身、安业”。

总之,要想招引聚集人才、留住拴牢人才,既要给人才成事创业的机会,又要给人才成长发展的空间;既要给人才付出贡献的回报,又要给人才实现价值的平台,包括产业创新平台、科技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技术推广平台等,让人才智力有平台落地,高新技术有项目承接,科技成果有载体转化。要真正实现人才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战略需求精准对接、人才技术智力与工程建设项目需求精准对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聚集发展凝力,切实增强人才由内而外的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事业感和主人感。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青年人才是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营造以高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为主体的人才群体,实现事业追求、自我价值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新时代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下大决心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服务环境

服务环境是吸引、拴留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软环境,也是能够形成人才竞争力优势可无限努力的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硬环境相对处于劣势,但在软环境方面,即对人才的服务上可以做足“文章”,使之形成为吸引、拴留人才的环境优势。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服务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及时有效和配套的投融资服务。投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人才创新创业的制约因素。这里既有对创新创业项目精准评估的问题,有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疑虑担忧问题;更多的是金融机构及投资人“求稳怕险”和投融资失败后的补偿问题等。要加强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估,形成客观公正的结论与建议及未来预测分析,供投融资者决策;对周期较大、收效短时间难见的项目,要敢于冒风险投融资;要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渠道与机制;要强化对民营企业、小微项目的投融资,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应给予力度更大的资金资助、启动扶持、跟踪支持和失败补偿,使更多的大学生敢于走上自主创新创业之路,并确保成功率。

——及时有效和配套的人才、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及时有效和配套的人才、人力资源服务,是人才创新、创业和工程项目建设者们最迫切的需求。凡是计划异地投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的人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当地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等能不能满足其创新项目落地转化、实体企业建设发展对人才、人力资源的需求。对于国内外的创新创业人才来说,他们可能有专利成果、可能有创新技术、可能有创业项目,也可能有资金,但他们不可能带来所需求的大批量的、配套的人才和人力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配套的人才、人力资源及智力技术保证,是中西部地区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必须下大决心解决这一难题,加快培养人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国际、国内规模大、实力强、服务效率快、水平高的著名人才、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入驻服务。同时,培养造就本地人才、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和领军人物,形成规范有序、供应及时、优质高效的人才、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及时有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为创新项目、创业实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对于减轻其人力、物力和财力负担,降低人工成本、去除发展“包袱”、防止相关风险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调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机构,从数量到质量、从人员素质能力到服务功能项目、从规模到实力、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方式创新等,都无法满足经济、技术实体日益增长的对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的需求。因此,必须下大气力解决需求与供应的差距问题。一方面,要强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功能,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质量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外包服务机构建设,从法律、制度、政策层面保证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人才、人力资源派遣服务业的性质、功能和范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加快政府人才、人力资源工作职能转变,进一步明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务性、服务性、技术性等职能转移和公共服务项目购买目录、价格以及承接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公共服务项目购买事项的落地步伐。

——及时有效的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医疗康养等配套服务。这是解决人才异地创新创业、拴留发展的重要服务环境。人才创新创业,可能带来一个项目、带来一项技术乃至一个团队。要保证他们“安心、安身、安业”,就必须满足其随迁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的需求。先让家属、子女“安心、安身、安业、安学”,人才创新创业才能“安心、安身、安业”。要建立健全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增强其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把创新创业人才所需的服务,全部交由其承办,直至让人才满意。要建立健全省、市级人才身体健康档案,定期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使他们能够健康有力地为所在地建功立业。要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的创新人才、创业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骨干专家、学者及工匠型人才的带薪休假制度,每年利用冬、夏季的半个月甚至再长一点时间,组织他们健康疗养、休闲交流、建言献策、谋划发展。要不断提升整体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和就业质量与水平,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创新创业后续服务体系。

——及时有效的生活、安居服务。生活舒适,人才才会“安心、安身”;环境优雅,人才才会“安居、安业”。这是新形势下创新创业人才的时代向往,也是新时代人才流动趋势的重要指向。所以,要在加强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同时,打造多元的人才生活、安居服务模式。一是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廉租房、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与制度安排。二是分层分

类向人才提供安家补贴、购房补贴和购房公益金等优惠政策与制度安排。三是根据人才的付出与贡献,采取奖励、联建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的生活、居住水平。要用宜居住、宜生活、宜立业的城市和自贸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现代服务功能,吸引、拴留人才,高品质地推进人才安居工程,精细化、个性化地为人才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安居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人才环境
人才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