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分子遗传新机制和临床诊治新策略

2019-01-24 06:39
上海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项目组肾脏病性反应

陈 楠

慢性肾炎(CGN)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遗传和炎性反应是CGN的重要内因,但机制不明,且缺乏有效治疗靶点,而目前CGN的治疗方案主要基于西方人的研究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楠教授(图1)开展的“CGN分子遗传新机制和临床诊治新策略”项目紧扣临床需求,探讨CGN遗传、炎性反应新机制和诊治新策略,以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为研发CGN防治药物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为中国人CGN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新依据。

图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

本项目创造了本领域研究的多个首次。首次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发病率进行调查,发现其呈“南高北低”的趋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家族性FSGS患者的临床和预后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家族性FSGS患者的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现象均较散发性患者严重,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差,且肾衰竭发生率较高,这样的结论对于规范家族性FSGS治疗具有重要作用。首次发现COL4A3和INF2突变可引起汉族人FSGS,并对携带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对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新的治疗靶点,推动了对该病的重新定义。首次报道部分(3.6%)中国人家族性FSGS由INF2突变所致,并应用多点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成功定位了2个INF2新突变(p.S85W和p.S129_Q130ins VRQLS);功能研究发现,突变影响INF2与Cdc42的相互作用,抑制血清应答因子(SRF)活化,下调人α辅肌动蛋白4(ACTN4)的转录水平,影响足细胞骨架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通过大组拷贝数变异研究,首次定位了Ig A肾病(Ig AN)致病新基因,发现CFHR1/CFHR3缺失是Ig AN保护性遗传变异,为调控补体活化药物应用于Ig AN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以上成果分别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r Society of Nephrology(JASN)、Kidne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elecular Cell Biology(JMCB)等高水平杂志。

HIPK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是一种参与器官发育和肿瘤发生、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的激酶。在肾脏病学领域,本项目组通过系统生物学分析和体内、体外研究首次证实HIPK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足细胞内多种炎性反应通路,如NF-κB通路、TGF-β通路、Wnt/β-catenin通路、Notch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激活中发挥决定性调控作用,并参与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损伤,促进相关炎性反应因子(如 p53、Smad3、Snail等)的表达。敲除HIPK2可有效抑制上述炎性反应通路活性,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肾脏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其很有可能成为肾脏病治疗的新靶点。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组后续就HIPK2与糖尿病肾病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Cre-Loxp系统构建了足细胞特异性HIP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证实HIPK2参与糖尿病状态下的足细胞损伤,并通过激活TGF-β通路、p53通路,上调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desmin和炎性反应相关的Twist、构建趋化因子2(CCL2)、Hey1、Axin1的表达,而抑制结构性蛋白nephrin的表达。阻断HIPK2表达可有效减少上述损伤,减轻糖尿病肾病损伤改变。相关研究文章发表于2012年的Nature Medicine和2015年的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2012年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杂志专文评述HIPK2很有希望成为肾脏病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在短期内被引用61次。目前,HIPK2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本项目组首次提出低体重、贫血、血型是Ig AN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Ig AN的预后评估指标。通过对大组Ig AN患者的长期随访,建立了首个汉族人Ig AN危险评分系统,分析显示在汉族人中该系统优于已有的评分系统,从而为Ig AN患者风险分层提供了一个简易、准确的方法,目前该系统已植入互联网并应用于临床。本项目组前瞻性地比较了FK506和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FSG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此项研究成为国内外首项探究FK506和CTX治疗难治性FSGS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证实了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且两者间的安全性无明显优劣差别。本项目组认为,CTX仍是发展中国家难治性FSGS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为今后相关指南的制订提供了参考。本项目组在国内率先开展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肾小球肾炎,首创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FSGS和微小病变肾病(MCD)的“瑞金方案”,该方案使FSGS和MCD的平均复发次数均从4次降到0.13次,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可较治疗前下降89.27%。与国外报道的方案相比,“瑞金方案”治疗难治性肾炎的复发率低,维持缓解时间更长。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建议,仅在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的FSGS患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其余患者则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治疗为主。然而,既往临床经验显示,中等量(1.0~3.5 g/d)蛋白尿的FSGS患者亦可因激素治疗而获益。因此,进行相关临床试验来探究中等量蛋白尿FSGS患者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项目组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中等量激素联合ACEI和(或)ARB类药物治疗的蛋白尿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纯ACEI和(或)ARB治疗,且1年后复发率更低。本项目组首次重点关注了非NS表现的中等量蛋白尿FSGS患者,具有较好的创新性,为今后的指南修订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本项目组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多种国际高水平杂志,其中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20篇,累计影响因子115.986分,最高影响因子32.261分;本项目组主持制定《中国法布里病诊治专家共识》《Gitelman综合征诊治共识》《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诊治共识》3项专家共识;项目成果在国内20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项目组肾脏病性反应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