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林权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巫山 404700)
临床中骨折的类型是比较多的,胫骨平台骨折只是其中一种,这种类型所占的比例约为1%,造成此类骨折的原因一般为被高能量所伤,并且极为多变和复杂,患者在受伤期间内,有很大的几率合并有其他病症,其中包括韧带塌陷、软组织受损等。由于该原因,诊断患者的病情十分困难,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1]。为了解决诊断难这一缺陷,临床中已经开展了很多影像学诊断的研究。本文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粉碎性骨折患者500例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加深入的了解CT及后重建在粉碎性骨折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粉碎性骨折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其中对照组男128例,女122例,最大年龄及最小年龄分别为67岁、21岁,平均年龄为(49.2±2.4)岁,坠落致伤、交通致伤以及运动致伤分别有103例、84例和63例。研究组男123例,女127例,最大年龄及最小年龄分别为64岁、28岁,平均年龄为(48.4±2.7)岁,坠落致伤、交通致伤以及运动致伤分别有80例、96例和7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使用DR平片进行检查,拍胫骨正位和侧位片;研究组使用多层螺旋CT及后重建技术进行检查,仰卧的姿势拍照,从脚开始逐渐向上扫描,完成后对所得图像进行重建,该步骤完成后进行上传,最后完成三维重建,得到最佳图像后进行观察和分析[2]。
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研究组检出率和正确率分别为99.60%和95.20%,对照组检出率和正确率分别为81.20%和70.00%,前组均显著高于后组(χ²1=48.76,P1=0.000;χ²2=55.23,P2=0.000),具体见表。
表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情况对比(n,%)
CT重建技术发展起来的时间比较短,以往的科技和医学水平还不足以支撑该技术的出现,但如今已经逐渐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属于新型的诊断方法。该方法具有的优点是取得的数据比较真实,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图像质量非常高[3]。
本研究的数据显示,不论是检出率还是正确率,研究组都要更胜一筹,这与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本研究中使用的CT后重建技术要优于DR平片,不仅如此,前者还能够确切地知道发生骨折的部位产生了多少的碎骨片以及塌陷的程度。
综上所述,相比DR平片检查,本文使用的方法优势更强,在骨折部位信息显示方面更加准确,可以增强诊断的准确性,临床中可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