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军
(辽宁省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本研究分析了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判断肝癌边缘部强化特征与肿瘤新生血管,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肝癌患者76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8~64岁,平均(47.1±7.6)岁。在病理类型方面,54例为巨块型肝癌,22例为结节型肝癌;在临床表现方面,50例HBsAg(+),46例AFP≥500ng/ml,62例伴肝硬化。
纳入标准:(1)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2)均符合肝癌的诊断标准[1];(3)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心理障碍;(2)有精神病史;(3)接受过抗癌治疗。
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采用4层Light-speed SCT机(美国GE公司),检查前让患者进行4h的常规禁食,将20G静脉套管针留置在肘前静脉,扫描前10min让患者口服600ml清水,扫描时让患者保持平静呼吸。扫描条件:层厚、电压、电流、矩阵、螺距分别为5mm、120kV、160~180mAs、512×512、1∶1。首先CT平扫全肝,对从膈顶到肝下缘的范围进行扫描,将肿瘤大小、位置初步确定下来。然后螺旋CT肝双期扫描选取的扫描范围,途径为用高压注射器将300mgI/ml的欧乃派克注入,速度为3.5ml/s,扫描条件同上。扫描时间: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分别为20~30s、50~60s。如果患者缺乏清晰的包膜显示,则将窗宽、窗位适当调整为250~300Hu、40~80Hu。
肝细胞癌边缘征象的CT分型:Ⅰ型:具有清晰的边缘,有假包膜;Ⅱ型:平扫时呈低密度影,清晰、完整,围绕肿块,或具有清晰的边缘,无假包膜;Ⅲ型:平扫与双期扫描具有清晰的肿瘤边界,无假包膜,或具有模糊的边缘,或肿瘤边缘和正常肝组织分界线不明确,边缘缺乏规则的形态[2]。
肿瘤边缘部形态CT分型Ⅰ型、Ⅱ型、Ⅲ型肿瘤包膜清晰完整比例分别为91.7%、11.1%、0,肿瘤包膜清晰不完整比例分别为8.3%、58.3%、18.6%,肿瘤边缘模糊不清比例分别为0、30.6%、81.4%,具体见表1。
表1 肿瘤边缘部形态的CT分型与病理学表现分析(例/%)
有肝内子灶患者肿瘤边缘部CT强化特征中动脉期未明确、门脉期未明确,动脉期未明确、门脉期高密度,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高密度,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未明确比例分别为61.5%、33.3%、50.0%、33.3%,肿瘤新生血管>30患者肿瘤边缘部CT强化特征中动脉期低密度、门脉期高密度,动脉期低密度、门脉期低密度,动脉期低密度、门脉期未明确,动脉期未明确、门脉期未明确,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高密度,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未明确分 别 为 66.7%、33.3%、50.0%、100.0%、50.0%、100.0%,具体见表2。
表2 肿瘤边缘部CT强化特征与肝内子灶和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分析(例/%)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能够有效判断肝癌边缘部强化特征,进而将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反映出来,从而指导临床诊治工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