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热点分布与演化趋势及展望

2019-01-24 06:24彭国强舒盛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城乡农村体育

彭国强,舒盛芳

农村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对农村体育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农村体育理论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收集的有关农村体育的文献为分析对象,检索时间跨度设置为不限,截止日期为2016年6月17日。检索方式为与农村体育相关的主题词,例如“农村体育”“小城镇体育”“农民体育”“乡镇(村)体育”“村落体育”等。来源期刊设为核心期刊。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91篇,为了提高样本的有效性,采用初步甄别法和逐一筛选法对文献进行精选,去除会议信息、征稿启事、新闻报道等非研究性文献和部分不相关文献。发现符合要求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92年[1],因此,将知识图谱构建的起始年份设置为1992年,最终获得1992—2016年6月17日的有效文献共838篇。

1.2 数据分析

采用基于JAVE平台的CiteSpaceⅢ(版本号为CiteSpace3.8.R)可视化分析软件,将获取的838条文献转换为CiteSpace可以识别的格式。最后,将转换后的838条文献导入基于JAVE平台的CiteSpaceⅢ(版本号为CiteSpace3.8.R)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共词分析、共现分析、词频分析”等,绘制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同时结合重点文本进行阅读,把握农村体育的研究热点。群众体育、农民体育、新农村、村落体育、体育人口、体育文化等是农村体育研究中关注的热点关键词。其中群众体育、新农村、农民体育的节点最大,反映出不同学者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表1统计情况来看,农村体育研究主题的高频关键词达302个,由于同一个关键词在不同文献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将表达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进行规范、合并和汇总,例如,将农民运动会、全国农运会、全国农民运动会统一为农运会。根据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梳理出1992—2016年农村体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1)农村体育基础理论研究;2)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3)农村体育文化与公共服务研究;4)村落体育与地域性农村体育研究;5)城乡体育统筹与组织管理研究;6)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与供给研究;7)农村体育与学校体育研究。

1.3 数据分布

我国农村体育主题研究数量呈现出“马鞍形”分布,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体育研究开始出现,其后的10年间研究数量分布走势平缓,从2003年开始骤增,之后的近10年基本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直到2008—2011年达到高峰,2011年之后该主题研究数量开始下降,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农村体育研究数量趋势大致分为4个阶段:低潮徘徊期(1992—2002年)、快速发展期(2003—2007年)、相对稳定期(2008—2011年)、整体下降期(2012年—)。从2003年开始,该主题研究数量呈2位数增长,步入提速增长阶段,2011年达到了103篇,农村体育研究成果数量达到顶峰,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可以说,农村体育是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热门研究领域,成果数量呈现的“马鞍形”分布,可能与不同时期我国的农村政策及体育领域政策密切相关。例如: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的通知》[3];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4];2008年,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2011 年 4 月,国家体育总局《“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6]中强调“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可以说,农村体育研究成果的增减与一系列农村和体育政策的颁布息息相关。

图1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热点和高频关键词分布

2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分布

2.1 农村体育基础理论研究

农村体育基础理论是有关农村体育的基本概念、范畴、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体系,通常作为该领域中其他主题的研究基础。如图2所示,农村体育、体育人口、群众体育、新农村、农民、农民体育等关键词出现频次高且关系网络中心性强。该主题的主要关键词有农村体育、新农村、农民体育、新农村体育、村落体育、乡镇体育、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问题。该主题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农村体育概念、问题和发展。主要观点认为农村体育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农民,其性质是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目前农村体育中存在着场地设施资源不足、消费水平低等困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初具特色阶段 (1949—1957年)、波浪式前进与提高阶段(1957—1966年)、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年)、全面恢复与社会化发展阶段(1976—1992年)、小城镇建设与城镇化发展阶段(1992—2003年)、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阶段(2003—)[7]。2)小城镇体育的性质、发展依据和作用。主要观点认为小城镇体育是连接城乡体育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体育的重要突破口,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乡镇体育旅游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作用[8]。3)村落体育的特征与功能。主要观点认为村落体育表现出组织的松散性、形式的灵活性、时间的季节性、内容的民俗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等多种特征,具有健身、健心、弘扬先进文化和建构村落认同等多重功能。4)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作用、制约因素。主要观点认为农村体育对于建设新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塑造新型农民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健身认识不足、体育资源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是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9]。总之,我国农村体育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一些基本概念还比较模糊,部分研究的针对性不够,农村体育的功能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

图2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成果数量分布

2.2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体育的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农村体育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围绕此主题的关键词主要有发展现状、对策、改革、路径、农民健身工程、新农村体育、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和谐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等。主要观点认为目前农村体育发展滞后,区域体育活动开展不均衡,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落后、农村体育文化氛围不足、体育活动经费缺口大、农民健身意识淡薄等。相关研究把农村体育发展分为3种模式:一是内驱型,农村体育发展要以增强农民自身体育观念和兴趣为前提,提升农民的体育需求意识;二是依赖型,农村体育发展依赖于国家的扶持和政策导向,依赖于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三是综合型,新农村建设中要依据农村体育发展现状,逐步转变农民的体育观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对农村体育发展路径形成了多种观点:1)农村体育与地方民俗体育相结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进、整合和推广,推动民俗体育活动发展[10]。2)农村体育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开发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和体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推动农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3)农村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农村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之间互利共生、相互促进,一方面,全民健身活动可以推动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普及,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另一方面,丰富的农村体育活动也符合全民健身政策的要求,农民健身工程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4)农村体育要兼顾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中西部地区可对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开发,发展区域体育旅游产业;东部地区要统筹城乡体育发展,重点解决农村体育组织、场地设施等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体育发展[11]。总之,该主题的研究既有宏观政策探讨,也有微观案例研究,对于农村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目前定性研究较多,缺乏对农村体育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2.3 农村体育文化与公共服务研究

在从新农村建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体育文化一直是研究热点。1992年以来,有关农村体育文化与公共服务的关键词主要有体育文化、供给、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公共产品、体育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体系等。从关键词的分布来看,经历了从对农村体育功能的单一认识向文化、公共产品与服务层面的转变。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价值、农村体育文化特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困境与出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瓶颈与措施等。认为农村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文化习俗特征[1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方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与评价等,普遍认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市场为两翼,非营利组织和农村社区为主要实施对象的公共服务模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方向为城乡体育一体化和农村体育现代化,打造符合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需求的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13]。这些研究无疑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但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和实践运作中的具体问题的探讨还有待深入,从供需视角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行研究较为鲜见。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实证研究,围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产品推介、资金筹集与使用、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2.4 村落体育与区域性农村体育研究

村落体育即在农村村落中,以农村居民为参与主体,以健身为目的,以休闲娱乐项目为主要形式的非生产性身体活动[14]。区域性农村体育特指我国不同地区的各类体育活动。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该领域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村落、村落体育、农民工、民俗体育、失地农民、社会变迁、乡村精英、小岗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等,对不同地区的村落体育探讨较多。主题主要包括村落体育基本概念、村落体育特征与功能、村落体育的社会变迁、村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区域性农村体育发展特征等。该主题主要有2个研究视角:1)从农村体育宏观视角研究乡镇、小城镇农民与村落居民的观念、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村落体育的影响,发现村落体育的开展要选择小城镇为重点,乡镇以村落为切入点,促进城乡体育一体化。2)以村落为研究对象,将村落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采用田野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从微观层面对典型村落展开研究。例如,有学者对小岗村进行田野调查,对村落体育发展的沿革、社会习俗、村民体育价值观等进行分析,发现村落体育植根于村落民俗文化生活中,能反映村落中居民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区域性农村体育研究从研究领域看,具体领域集中在3个方面:1)小城镇农村体育研究。主要对小城镇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制约因素及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研究,提出了“体育特色乡镇”等概念,认为农村体育要实现“小城镇体育-乡镇体育-村落体育”方向的转移。2)区域性农村体育研究主要认为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是要打造城乡体育一体化,以乡镇为重点,以中心镇为切入点实现突破。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研究。例如对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朝鲜族等农村体育的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但体育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提出利用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和体育文化资源,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产业。

2.5 城乡体育统筹与组织管理研究

1983年,原国家体委提出“全国普及城乡体育运动”,实现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打造覆盖城乡的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成为重要课题[15]。该主题关键词主要有城乡一体化、城乡体育、统筹、发展、健身体系、管理体制、发展机制、小城镇体育、体育组织、组织管理等。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1)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内涵。主要形成了2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把农村体育作为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中心,另一种观点认为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中心应定位在城市,通过城市体育优先发展带动乡村体育发展[16]。2)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目标定位。认为城乡体育统筹的最终目标是消除城乡体育差距,推动城乡体育一体化。3)城乡体育统筹的管理体制与发展机制。认为城乡体育统筹必须要政府管理、社会协同。4)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模式与路径。认为城乡体育统筹发展模式主要以“大城市”与“东南部沿海区域”为主的城乡体育一体化模式、城乡体育网络化发展模式、小城镇体育发展模式,“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是我国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基本路径。5)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认为影响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因素包括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人口、体育消费、农民体育意识、体育生活方式等[17]。总体而言,对于城乡体育统筹与组织管理主题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存在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缺乏;研究区域失衡,多数成果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研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体育统筹探讨不够;关于体育社会组织、民间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等参与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研究不足。

2.6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与供给研究

体育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能够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的物质条件和服务的总和。随着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体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然而,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不足成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18]。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与供给成为重要议题,该领域研究主要分布在5个方面:1)公共体育产品的概念。主要在“体育公共产品”和“公共体育产品”2种表述上进行辨析,认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是体育公共产品的子集,是以农村为服务区域,提供包括公共体育设施、体育无形服务和相关政策法规等服务的总和。2)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现状。该研究调查性成果较多,多数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认为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分布不均衡,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缺乏公共政策的支持是制约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3)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管理和制度。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体育管理主体为农村地区的基层政府,我国农村体育的管理和制度领域还存在很多空白,组织和指导农民进行体育健身的机构不多。4)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约因素。研究认为农民体育健身观念淡薄、农村体育文化体制不健全等是制约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5)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模式和策略。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模式主要有4种:政府推动型、内需拉动型、小城镇带动型、结合型。政府、村落等发挥多种供给主体的联动和辐射效应是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主要模式[19]。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研究成果呈现多元化趋向,围绕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不足与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同时,存在多数成果侧重于现状调查和宏观策略研究,产品供给不足与对策研究较多,供给制度和供需均衡等问题涉及较少;多学科研究视角和多种研究方法的应用较少。

2.7 农村学校体育研究

围绕该主题的关键词主要有学校体育、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体育教学、身体素质、体育知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体育锻炼、教学活动、体育资源、体质教育等。该类研究主要分布在3个方面:1)农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认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薄弱、体育设施资源不足、体育教师资源缺乏,提出要多方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改善硬件条件,多渠道筹集经费,拓宽教学内容,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2)农村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融合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地域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特征,探讨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措施,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3)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关系。研究认为学校作为农村体育发展的载体,在农村体育发展中起到“龙头”和“基础”的作用,提出构建场地器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知识宣传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体系,不断培养体育人才和增加体育人口。总体而言,现状调查研究较多,地域性研究较多,全国范围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上,问卷调查多,实验、案例研究少。基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视角的研究较多。

3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热点的演化趋势

3.1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热点的时区分布

农村体育研究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化,不同时区的研究主题分布能够反映出该主题的研究时间节点变化趋势。关键词作为研究主题的精确表达,关键词间的关联性可以揭示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内在联系[20]。对此,针对1992—2016年发表的有关农村体育的838篇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中提供的膨胀词探测技术,以关键词为节点,以2年为分割线,选择“Top N per slice”为阈值,运行结果以“时区”方式显示。通过考察词频的时区分布,将其中词频变化率高的关键词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探测出来,见表2,依据词频的变动趋势预测研究热点的变化,呈现出农村体育研究热点的演化趋势。

表2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

图3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热点时区分布图谱

如图 3所示,1992—1998年,“农村体育”“体育人口”“发展”“现状”“对策”等高频关键词的节点较大,与后续出现的关键词连线较多,说明关于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是当时领域的热点问题,反映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速,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是从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对策”等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尤其在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以后,农村体育问题成为我国体育学研究者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领域。代表性观点认为我国农村体育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政府导向等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体育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体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体育健身资源不足、农村体育组织不健全、农民缺乏体育意识等。“对策”方面的主要观点体现在:加强政策引导,培育农村体育文化氛围;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农村体育场馆设施;健全农村体育组织,加强农村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引导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等。进入21世纪后,农村体育领域逐步出现了“全民健身”“小城镇”“体育文化”“体育消费”“体育管理”“新农村建设”“村落体育”“农民健身工程”“体育公共服务”等高频关键词,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体育研究主题在不断调整,从时区的总体发展趋势看,农村体育研究经历了从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对策”等研究层面向“全民健身”“小城镇体育”“体育消费”“新农村建设”“村落体育”“农民健身工程”“体育公共服务”等研究层面的转变,这种转变顺应了不同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的政策,有利于从微观层面寻找到解决农村体育发展的策略。例如,提出了“村落体育”的概念,采用个案分析和田野调查的方法,探索不同地区村落体育开展的可行性。

3.2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热点的演化趋势

从表2和图3的关键词共现分布特征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热点的演化趋势体现在4个方面。

1)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是该领域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动态研究课题,是早期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成果主要从3个角度进行的研究:一是从农村体育发展的宏观视角研究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二是从地域分布角度研究不同地区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三是针对农村体育的场地设施、活动形式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体育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现状和新的问题,因此,有关农村体育现状与对策的探讨将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2)21世纪初的农村体育与小城镇、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研究。21世纪初,群众体育研究开始逐渐从城市体育转向农村体育。这一时期主要探讨农村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小城镇体育对农村体育的辐射效应、小城镇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等。2003年《关于小城镇作为中国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思考》[21]一文的发表对当时小城镇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参考。随后,学术界展开了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研究。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小城镇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将依然是该领域的热点议题。

3)2003—2008年的农村体育文化、体育组织管理、体育消费、村落体育、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新农村建设研究,呈现出研究主题多样化、研究问题具体化的态势。从2002年开始,农村体育研究重心开始向农村体育文化、农村体育消费、农村体育管理组织及村落体育等领域转移,尤其是村落体育成为了热点问题。如何破除新农村体育的制约因素,场地设施建设及农村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构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成为当时探讨的热点主题。2006年,大量研究通过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地调查,提出构建以体育社会服务、体育组织服务和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

4)2008年以后,新型城镇化和社会变迁下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2006年以后,构建现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成为重要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投入不足,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这一情况下,大量研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视角,把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与产品供给相结合,围绕公共体育服务中的主体、模式、机制和管理进行探讨,提出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将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4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不足

农村体育研究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研究主题在不断调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早期的农村体育研究呈现边缘化。1992—2002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处于低潮徘徊期,从2003年开始,呈2位数骤增,农村体育研究步入提速增长期,2012年后又进入整体下降期。总体而言,农村体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化状况。以农村体育为主题的群众体育研究弱化,导致了早期农村体育研究的边缘化处境。即使有少量对农村体育的涉及,也多是侧重于发展现状探讨,缺乏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探索。

2)多视角研究不足,实证研究不够。由于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起步晚,农村体育研究理论指导不足,多样性的研究视角不够。具体表现在:①研究方法使用的多样性不足。以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为主,实证研究倾向于问卷调查法,但由于调查时间、地域、农民文化水平等的差异,很难对多个变量进行控制,缺乏个案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体现不足。②多学科交叉研究视角体现不足[22]。农村体育是农村生活方式的体现,涉及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但目前运用多学科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3)农村体育研究地域分布失衡。我国农村体育研究地域失衡,成果的地域分布规律是:多数成果集中在“城市”“沿海地区”的农村体育,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研究较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体育研究多于经济落后地区;国家扶持力度大的地区成果多于其他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体育探讨不够[23]。我国农村体育的地域性特征突出,导致了农村体育研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农村体育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2个地区,差异较大的研究主题主要体现在体育人口、场地设施、公共体育产品、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及健身项目等方面[24]。

4)研究内容宽泛,发展对策性研究偏多,地域针对性研究较少。农村体育研究内容集中于现状、问题、对策、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层面,主要涉及到了7个热点研究领域,主题覆盖面宽泛。经归纳分析发现,相关研究多是在文献资料和调查抽样的基础上,围绕农村体育开展的重要性,在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体育人口、管理体制等方面展开的讨论,对农村体育概况的研究成果偏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相对集中,针对特定地域农村体育实际情况开展的研究偏少[25]。

5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展望

5.1 农村体育研究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展开,服务于农村发展的新需要

农村体育研究主题的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战略不同,农村体育研究要服务于农村发展需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对农村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对农村体育的研究要围绕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展开。1)农村体育研究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重点研究农村体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农村体育对推进健康中国的关系、农村体育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体育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的功能、“一带一路”倡议下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村体育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中的作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农业旅游与休闲体育、健康养生等的融合等领域,推动农村体育研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农村体育研究主题应遵循农村体育需求而调整,注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和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研究,拓宽农村体育在健康产业、经济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价值,重点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农村体育健康促进,注重新农村建设中的健康文化产业研究,积极构建提升农村体育的保障机制和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体系。3)注重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与治理研究,加强农村体育法律法规的研究,把农村体育放在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与文化大局中进行研究,探讨农村体育组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评价及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机制。4)拓宽农村体育定位,挖掘农村体育的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价值,推动农村体育向健康服务转型,构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正在发生转变,农村居民对于体育的娱乐、休闲、健身、教育、经济、文化等层面的需求不断高涨。然而,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居民健身氛围不足、农村体育组织不健全等方面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基于此,农村体育要以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为中心拓宽研究视域,深化农村体育理论研究。1)围绕农村居民体育需求,拓宽研究视域,研究重心要从关注农村人口流动向保障农民体育权利转变、从关注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向提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转变、从探讨农村体育组织缺位向打造城乡体育一体化体系转变、从注重健全农村体育组织向推进农村体育治理体系转变、从关注农村居民健身向提升农村居民健康转变、从发展农村体育向推动农村体育产业转变,不断提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2)农村体育研究要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相

5.2 农村体育研究要以农村居民体育需求为中心,拓宽研究新领域

吻合,研究主题要围绕农村体育设施、科学健身知识、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农村居民健身、农村体育人口、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等,以趣味化、民生化、产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农村体育的研究方向,探讨如何满足农村居民体育需求。3)农村体育研究定位应突出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对农村体育组织、农村体育管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等围绕农村居民需求展开调查研究,把农村居民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依据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来推动农村体育研究,把研究重点放在挖掘农村体育价值,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上。4)重点研究农村老年人、妇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体育活动,将农民工体育活动纳入研究视野,探讨农民工的体育需求,从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出发研发符合不同人群的健身器材,不断探索农村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5.3 农村体育研究要拓宽理论视野与学科视角,优化方法体系,加强实证研究

农村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需要引入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26];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知识薄弱,学术界对农村体育的探讨在理论层面的深度有待提高。1)借鉴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农村体育文化、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农村体育管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等主题进行探讨。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构建农村体育的长效发展路径。2)随着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调整,农村体育作为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体现,必将与农村的社会、经济、教育、卫生、医疗等多方面融为一体[27];因此,农村体育研究要由研究农村体育活动的基本问题,向研究农村体育的深层次问题转变,开展多层次的实证调查研究,从农村居民的身体、心理、行为、观念、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探讨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和需求,基于农村经济、教育、文化、医疗等整体发展来剖析农村体育的价值与功能。3)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体育发展程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农村体育研究对象上要重视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重视中西部地区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研究,推动不同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城乡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城乡涌动创业潮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