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二)在市场经济初期激荡前行

2019-01-24 03:51
中国合作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股金供销产权制度

当前,中央正在将农村综合改革推向深水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也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紧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大势,坚持合作制原则、坚持合作社道路,按照“三社合一”的发展思路,以股权为纽带,加快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按照“对内搞服务、对外搞经营”的合作模式,建立广泛稳固的合作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处理好基层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利益分配的问题。

期盼与迷茫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暖意沐浴神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词也传遍四海,坐落在成都市地理坐标原点的老成都旅馆(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办公地)也开始了重建。1993年,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挖了一个大水坑后就一直停工待建,并引发了省供销合作社内部的一场争论。一种意见是量入为出,修一栋高不超过10层的房子;另一种意见是整合系统资源,建一座现代化高楼。当时正值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初期,国内贸易部和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意见,在宏观政策的鼓舞下,以及对市场经济寄予的美好愿望,第二种意见占了上风,也成就了如今29层的云龙大厦。大厦1997年开业时是成都市为数不多的高层现代化大楼。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市场经济的到来,成为当时众多供销合作社人的梦想和期盼。

然而,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从1992年开始出现的连续汇总亏损让供销合作社人很快从期盼转为迷茫。一方面,从1979年实施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的品种已从1980年的837种减少到1993年的10种,对处于农村市场流通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下级社不再向上级社上缴调剂基金,各级联合社之间原有的行政计划关系一下子演变成为经济联合关系。另一方面,1982年供销合作社与商业部第三次合并后,虽然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保留了牌子,设立了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及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但中央层面对供销总社的地位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各级供销合作社也处于思想混乱状态,大家对在当时的体制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供销合作社能否延续、还能存在多久,普遍感到悲观和迷茫,背上了思想包袱。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发布,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定调,成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文件写到“重视、加强供销合作社,农村、农民就得利受益;忽视、削弱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民就受到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供销合作社的问题实质上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这句话,不仅高度反映了中央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视,同时,为消除当时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悲观情绪和稳定人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冲击与挣扎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四川供销合作社的境遇并没有因中发〔1995〕5号的出台而有所好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其他内外部事件的夹击下,节节败退、摇摇欲坠,中央的良好愿望与供销合作社的残酷现实形成了巨大落差。具体来说,影响90年代中后期四川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政策和历史事件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资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供销合作社的经营随之下滑,首当其冲的是工业品和副食品经营。然而,冲击最大的是1994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通知》和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彻底打破了供销合作社在两个经营领域的垄断地位,在传统经营思维尚难转换、缺乏市场经营理念的情况下,旧有的经营体制难以阻挡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供销合作社经营业务出现严重萎缩,专营的红利也逐步衰减。1992年后,四川省系统连续8年亏损,仅1999年,全省系统汇总亏损就高达10亿元,8年间形成了85亿元经济包袱,历史债务和亏损积累到了临界点。

二是社员股金兑付风波。1997年11月,中央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决定全面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1998年全国各地普遍出现挤兑,四川是“重灾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挤兑风波,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危及农村社会及政治稳定的事件,很快对合作基金会的恐慌情绪就蔓延到供销合作社社员股金。四川是社员股金大省,挤兑发生前有60多亿元,最多的双流县就有3亿多元,5000万元以上的有20个县。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省里提出了将供销合作社社员股金与农村合作基金会一并清理,清理期间停止吸收新股金。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戛然而止的资金周转,加之持续多年亏损造成的资金紧张,彻底地将社员股金存在和积累的矛盾突然暴露出来。1998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爆发了大面积的股金挤兑风波,且一发不可收拾。为了集中兑付社员股金,除争取了中央9亿元社员股金再贷款外,全省供销合作社不得不贱卖了50多亿元资产,造成了严重的资金外流和资产损失,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被迫关门歇业,自身求改革、求发展的难度剧增。

三是伤筋动骨的产权制度改革。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进入需求不足的经济周期。产能过剩导致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恶化,按照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部署,国企进入了三年攻坚阶段,并经历了“抓大放小”、战略性改组带来的阵痛。与此同时,正陷入社员股金兑付危机的供销合作社,也被裹挟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列,经历了一场伤筋动骨的产权制度改革,被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各地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把供销合作社视为国有商业,完全不顾及供销合作社的属性和中发〔1995〕5号文件对供销合作社的定性,强制推动“两个百分之百”的产权制度改革,即职工全员下岗分流、置换身份,企业全面清产核资、改制重组。绵阳市是产权制度改革最彻底的地区之一。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全市供销合作社全面铺开了“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企业重组,联社退出,全员分流,经济补偿,资产转让,清偿债务”为主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0年底,分流了95%、近3万人的在职职工,支付经济补偿等3.5亿元,清偿各类债务7亿多元,180余户企业、破产近20户、解体20多户、改制重组40多户、停产歇业近100户。这场轰轰烈烈、颇具争议的改革直到2000年底基本结束,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陷入“线断、网破、人散”的破败局面,绝大多数沦为“三子”供销合作社,即挂牌子、守摊子、收租子。特别是基层社,95%以上失去了经营服务功能,事实上供销合作社已全面退出了县以下的农村市场。

1999年,在供销合作社系统正走向土崩瓦解的危机时刻,中央再次伸出援手,国务院下发了〔1999〕5号文件,着力解决当时供销合作社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市(地)级以上联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着手启动解决供销合作社亏损挂账历史遗留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稳机构、留体系、卸包袱”,这也是后来相当一段时间,没有了经营阵地的供销合作社能够存活下来的原因。

探索与求变

90年代的四川供销合作社可以说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仓皇应战、被动改革,虽然在全局上来说是被动的,但在局部也有一些改革的亮点,有的起到了缓解市场冲击的效果,如“五为主”、“四放开”改革、“内部承包经营,商品定价权放开,用工双向选择,收入根据效益浮动”的经营管理措施等。

四川全省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积极探索的这种“大合作”,为总社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办社”重大战略,提供了接地气的基层经验和改革一线的鲜活素材。2001年后,总社推广四川供销合作社汇总会计报表改革经验,为中央、总社制定政策,持续推动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提供了全面、客观、真实的行业报表数据。

1997年,时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贺光辉来川调研,在宜宾提出了“大联合、大合作”“开门办社、开放办社”的意见,以内江、南充为首的一批供销合作社也在改制后的残垣断壁中,按照“一会两社建单体”的模式,探索供销合作社的重生。到90年代末期,基层社虽然自身没有了经营业务,但是下岗职工通过租赁等方式继续使用供销合作社的牌子、接受供销合作社的管理,开展经营活动,原来基层社的门市变成了一个个的个体工商户或民营企业,县社的烟花爆竹等特许经营也承包给了个人经营,改制剩余的一些资产也被改造成为商品交易市场。德阳等地供销合作社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行业指导和服务,组织兴办和管理农民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那时,在宏观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农村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供销合作社的衰退而减缓,不仅以前的都有,而且更加兴旺,只是由供销合作社一家垄断变成了千千万万的私营业主,私营业主与供销合作社的关系也从过去的职工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开门开放办社”也逐步孕育而生,供销合作社以一种新的方式“占领”农村,虽然脆弱,但是站住了脚跟。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还适应开放办社的新特点、新情况,提出了以“大合作、大统计、大核算”为核心的汇总会计报表改革方案,将报表汇总单位从县以上联社延伸到基层社,将起报单位从基层社延伸到“开门开放办社”的农村经济组织,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开放成果。

四川省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积极探索的这种“大合作”,为总社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办社”重大战略,提供了接地气的基层经验和改革一线的鲜活素材。2001年后,总社推广四川供销合作社汇总会计报表改革经验,为中央、全国总社制定政策,持续推动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提供了全面、客观、真实的行业报表数据。

反思与展望

上世纪90年代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经历的改革,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认清历史的足迹,展望未来的轨迹,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对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是要汲取产权制度改革之痛,避免重走激进冒进改革的老路。那轮产权制度改革对供销合作社冲击大、损害大,供销合作社完整的组织体系特别是经营服务体系受到严重损害,对今天重构经营服务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年,改革激进、改制彻底的地方,如今恢复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困难重重,一些地方供销合作社既无资产、也无企业、更无网络,没有为农服务的平台和抓手。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中发〔2015〕11号文件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但是,各地供销合作社和“三农”的现实状况千差万别,推进改革、落实任务需因地制宜、因社施策,特别是地方政府在领导供销合作社改革中,应汲取90年代“一刀切”的产权制度改革之痛,顾及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特点、行业特征,确保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为农服务的宗旨改丢了,不能把系统优势、规模优势改没了,不能把社有资产改少了,不能把沿市场经济前行的方向改偏了,不能再搞“一刀切”。

重庆涪陵区供销合作社使用无人机为柑橘园喷药。资料图

二是要辩证审视社员股金之灾,重树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上世纪80年代早期,就鼓励支持发展供销合作社社员股金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合作金融,以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对资金的渴求。社员股金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重要特征。1982年,按照中央精神,四川供销合作社开始积极吸收社员股金,最高时全省系统股金高达60多亿元,省社也成立了股金服务部,开展系统内的资金余缺调剂服务,对增强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缓解资金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90年代后期,全国整顿金融秩序有着较为复杂的国内外因素,供销合作社爆发社员股金挤兑风波,既有受外部连带冲击的时运不济,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内部长期处于亏损,造成资金链紧绷以及社员股金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机制缺失、风险防控不力,致使管理不善、盲目投资借贷,资金固化、损失严重的内部管控失当。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清退社员股金和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后,商业银行主导的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农村资金净流出,农业资金要素仍然稀缺,基层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重新大面积发生,直至今日,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借鉴日韩合作社发展经验,中发〔2015〕1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为供销合作社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社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近年来,四川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稳妥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全省已试点成立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59家,设立县级资金互助联合社2家,总体运行良好,取得了初步的试点成果。但是,90年代股金风波余波尚存,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谈股色变”,不愿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加之当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金融政策趋紧,试点在一些部门遇到很大的阻力。要破解这种局面,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化解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心病”,加大中发〔2015〕11号文件落地的督查督办,争取政策松绑和支持。同时,供销合作社也应重树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信心,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抓住政策机遇,汲取上一轮股金风波的教训,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借鉴和引入现代商业金融的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切合农村合作金融特点的服务机制和监管机制,培养一批懂“三农”、懂合作社、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从业培训,积极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

三是要坚持为农服务之本,坚定走合作社发展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供销合作社为应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从搞活经营、扭亏刹车的角度,大力推行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租赁经营、抽资经营、资产经营多种方式来摆脱困局,单纯盈利的思想十分严重,与农民体现的是商品买卖关系,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相当薄弱。那时,对合作社的理论研究也相当匮乏,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没有能够按照合作社原则来指导和推动,中发〔1995〕5号文件确定的“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实际上已被抛在了脑后。“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是供销合作社立社之本,“坚持合作制原则”是供销合作社发展之策。当前,中央正在将农村综合改革推向深水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也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紧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大势,坚持合作制原则、坚持合作社道路,按照“三社合一”的发展思路,以股权为纽带,加快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按照“对内搞服务、对外搞经营”的合作模式,建立广泛稳固的合作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处理好基层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利益分配的问题。

猜你喜欢
股金供销产权制度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员股金的账务处理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湖北省麻城市粮食局 突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扶贫“股金”撬动产业发展
100个县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合作社“股金”的核算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