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地处长三角沪宁杭城市群几何中心,是长江下游新兴滨江工业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共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是A股市场“华夏第一县”,工业百强县市(市)之首。江阴市供销合作社作为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13个省级试点县(市)社之一,曾荣获2017年度全省供销合作系统先进集体,无锡供销合作系统综合考评一等奖第一名。近年来,江阴市供销合作社为顺应农村市场网络化、信息化的深刻变革,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便捷高效农村服务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的天然优势,坚持“实体先行,下上融合”,围绕“全面精准、深入紧密、长期稳定”三方面积极助推农产品产销衔接,构建了以“线下”为基础、“线上”为支撑的为农服务新体系。
农村电商要有产品为依托,要有专业的营销团队,有政府长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江阴以业立市,目前有48家上市公司,三产增加值占比 1.2:54.4:44.4,农业比重较低,农产品的品牌培育滞后。江阴供销合作社1999年至2014年归乡镇管理,2015年1月由市社恢复管理,1999年至2017年18年没有新进人员,平均年龄53岁,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2011年,江阴市社凭自有资金试水农村电商,总计投入300多万元,由于缺乏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后续发展乏力。
针对以上情况,江阴市社从自身实际出发,盘点自身优势和不足,将“实体店先行一步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作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构建城乡贯通的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和经营体系的着力点,助推产销对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挖掘自身优势,寻找工作突破口。一是有场所。江阴市供销合作社共有29个基层社,有14万多平方米的沿街房屋,评估价值近10亿元,基本上均位于镇中心的商业用房。二是有人员。由于乡镇撤并,29个基层中24个基层社有人员,目前行政办公人员近70人,基层社均属于企业性质。2017年开始,江阴市社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2018年已向社会公开招聘6名,重点招聘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三是有电商平台。2011年组建“江阴网上供销合作社”,2016年依托苏省供销合作社“地平线”电商平台,组建“江阴名特优农品馆”,2012年组建“网上双代店”,为线上线下融合奠定了基础。
用好激励机制,培育干事创业氛围。2015年1月恢复市社统一管理后,市总社专项调研摸清全市基层社行政岗位人员工资福利现状,出台《基层社人员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基层社在册行政岗位管理人员工资报酬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试运行一年多后,市社先后10次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广泛听取总社机关、基层社、离退休、人社局和国资办等专业人士意见,专题研究出台《基层社在册行政岗位管理人员工资报酬的实施意见》,做到了同岗同酬,多劳多得,鼓励发展。基层社主任平均工资15万元以上,利润增加部分的30%可以作为报酬分配,进一步规范基层社工资福利,强化绩效考核,基层社的内生动力被有效激活,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依托供销网络,借势借力发展。供销合作社系统上有全国总社,下有基层社,组织网络健全。唯有供销人能做到“买全国、卖全国”。江阴由于经济发达,消费水平比较高,通过“买全国、卖全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解决本地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针对农产品营销渠道交易方式单一落后、效率低下的问题,江阴市供销合作社根据本地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展线上线下建设,构建市级以澄记农产品公司为龙头,镇级以名特优农产品连锁店为依托,村级以“网上双代店”为基础打造农产品产销服务体系。
有针对性布局设点。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格局”四个统一要求,各基层社根据自身实际创建农产品实体店,布局销售网络。目前有三种方式,共建成8家,准备用5年时间建成20家以上:一是完全自营模式,云亭供销合作社利用闲置房屋资源,改建装修满足经营需求,依托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建设农产品销售实体店;二是合作农业实体联办模式,长山供销合作社与本地优质农庄合办农副产品直营店,专营全国优、特、鲜农副产品,采用自产直销、定点采购、联购分销等形式确保产品质优价低;三是开设农产品专柜模式,青阳供销合作社与当地小型商超合作,统一门面装修,增设农产品柜台。利用供销网络优势,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同时解决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问题。
多种形式电商营销。组建“江阴网上供销合作社”平台,以农产品和农资展销为主,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提供便捷的产销对接平台,通过广告策划、抽奖等活动,提升平台的知名度,聚集网站人气。依托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地平线”电商平台,组建“江阴名特优农品馆”,通过网络与线下农产品市场着力改善农产品“卖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2年组建“网上双代店”,引进行政村(社区)、省供销网城、中国邮政、中国电信、苏宁集团等单位作为网上双代店的合作方和内容提供商,让农村居民,特别是偏僻地区和老年农民进行网上代购代销,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差别化的购物和服务,“网上双代店”已开始兼顾实体店的功能,目前已建成“网上双代店”22家。
公司化经营运作。创办澄记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作为供销合作社发展实体店经营和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抓手和实施主体,全面负责跨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和线上线下的建设规划,推进农产品销售网络建设;各基层社主动参与,依托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与农副产品丰富的兄弟供销合作社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用市场化手段,形成实体店、网站、仓储、冷链配送、终端服务资源整合,发展线上线下两个综合服务网络。
为有序有效推进本地农产品服务网络建设,江阴市供销合作社加快资源整合,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发挥自身优势和合作特色,创新管理体制,为农产品产销衔接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农药惠农提升农产品品质。按照供销牵头、部门联动、政府推动,对高效低毒农药统一采购、零差价卖给农民,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农民农药成本下降40%左右。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和农用地膜的回收试点工作,乡镇34个基层农资经营点专门设置临时收储点,将收回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地膜进行无害化处理,净化土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产品品质。今年7月底以来,共销售农药600多万元,回收处理了30吨。预计明年农药销售2500万元,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00吨左右。
以金融服务降低产销风险。随着江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单纯依赖传统金融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为解决农产品产销资金瓶颈,积极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联合市金融办、银行等部门,组建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以“三农”金融服务为主营业务,积极发展小额信贷、信用担保、农业保险代理、涉农产业投资、农业农村人才培训等综合金融服务,降低农产品产销风险。
以农业综合服务助农增收。通过联合、合作等互助共赢形式,把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等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组织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及社有企业成立江阴市农村供销合作经济联合会,开展农产品对接、信息技术推介等活动,推动江阴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广泛开展农民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近两年已累计举办培训班16期计1160人次。每年组织专业合作社参加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推荐江阴特色农产品,参展商品品质、参展规模逐年提高。
线上线下产销衔接模式,创新了为农服务方式,构筑起多载体、有实效的服务体系,满足了农村居民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
一是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以传统实体店销售和现代电子商务两种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探索了“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与构建的现实路径,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供求失衡、品牌繁杂、产品滞销等问题,带动农产品销售,提升本地农产品销售水平。今年以来,线上线下自营销售农产品410万元,实现收益35万元。
二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联合、合作等互助形式,把农产品经纪人、种植养殖大户、农村能人等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累计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51家,带动农户22194户,助农增收5.8亿元。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及社有企业自发成立江阴市农村供销合作经济联合会,推动江阴农村合作经济深入发展。
三是打响本地农产品品牌。组织农产品经营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整合当地名特优农产品资源,自建平台,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塑造苏之酥的马蹄酥、华西冰油等江阴本地知名名牌。开展与新疆霍城等地供销合作社跨区域农产品直销对接,把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且迎合江阴大部分消费群体的优质特色农副产品整合一体,在江阴实体店销售。实体先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掘地方特色农产品,抢占产地资源和品牌优势;深挖农产品产地风土人情,扩大品牌影响;重塑农产品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