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放,黄旭飞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42)
腹部疝是当前常见的病症,指的是患者腹腔中的组织或者器官等出现异常现象,器官组织存在经间隙,病症诊断很重要,在初期效果不明显,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诊断难度比较大,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直接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为了分析腹部疝患者应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作用及价值,选择近一年临床的100例腹部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X线诊断方式和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后对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选择近一年临床的100例腹部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X线诊断方式和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后对效果分析。两组都是50例患者,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1,年龄区间在30~70岁,平均年龄(52.2±0.5)岁。乙组的男女比例分是3∶1,年龄区间在35~68岁,平均年龄(56.9±0.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差异不明显(P>0.05),信息资料可以对比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采用的是X线方式进行诊断,检查前需要将机体肠道的粪便和积气等消除,禁止食用早餐。采用X线片进行腹部检查,如果存在肠胀气或有阶梯状气液,则判定位腹部疝。
乙组给予的是螺旋CT进行诊断,选择GE16排螺旋机进行扫描,医务人员需要顺着膈下到耻骨区进行全面扫描,在扫描钱半小时,静脉注入100~200ml的碘海醇,充盈肠内,提升准确率。此外患者旋转仰卧位姿势,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扫描后了解具体位置。结合诊断结果对腹部周围的软组织光滑程度进行分析,对腹部疝的实际情况判断,增强扫描组织检查后显示实际情况[1]。
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
采用SPSS19.0对统计软件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检验。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确诊率分别是94%和78%,乙组的优势明显,详情如表。
表 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
腹部疝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指的是先天性或者后天性脏器层腹膜孔道,多是和患者体内的小肠通过腹部部位形成的,根据当前实际资料可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了解实际病症[2]。
结合现有的报道资料,一般情况下,腹部疝患者可能存在腹部不适应或者胀痛等现象,此外很多患者可能存在肠梗阻等炎症,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螺旋CT诊断的过程中,本身有扫描速度快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和分析,能发现隐蔽的腹部疝,显示出腹部疝的实际位置后,对范围和其他内容物等进行了解,此外在腹部疝肠管分析的过程中,合理采用螺旋CT方式能否符合实际血供情况[3]。
螺旋CT在诊断腹部疝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疝囊和疝内容物,腹部疝缓和内容为小肠时,螺旋CT扫描表现为疝囊内管形/不规则形囊腔,含有液体,并伴随着气体或者是小气泡,这是CT断腹部疝的直接征象。针对实际病症和腹部疝的实际情况等,需要做好诊断工作,如果腹部疝比较小,容易存在诊断难度大的现象。在诊断过程中采用螺旋CT的方式,对实际诊断结果分析。整个分析阶段,有可能存在隐匿性包块,如何做好诊断分析工作是关键。考虑到实际位置和疝的体积等,在诊断过程中明确肠梗阻的类型,采用螺旋CT诊断后,显示疝的实际位置[4]。
螺旋CT诊断的实际优势明显,针对肠梗阻以及实际强化现象等,需要了解血管和肠系膜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病症和诊断注意事项等,在病症分析的阶段了解实际内容。在临近肠梗阻的部位对缺陷类型分析。此外肠梗阻的远段与近段肠管的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区域被称为移行区。如果腹部山囊没有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则势必存在肠梗阻的现象。在分层改变的过程中,会存在水肿增厚的现象。
螺旋CT诊断结果优势明显,在异常因素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际征兆,根据缺血症状和临床价值等,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坏死的现象,延时强化符合要求,为了避免出现回流的现象,做好动脉收缩指导工作。由于腹部疝可能存在牵拉的现象。聚集在疝口部位后,出现充血或者其他异常现象,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了解肠管的类型,考虑到肠管扩张以及张力因素等,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缺血现象,肠壁内的液体渗入到患者腹腔内后,出现腹腔以及密度提升等现象,一旦出现腹水的现象,则说明肠梗阻超过6小时[5]。
根据临床病症和实际诊断注意事项等,在病情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分辨率分析工作,结合扫描速度以及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螺旋CT的方式能对病变大小、实际位置以及性质等进行掌握。结合当前诊断注意事项,要求医护人员在现有基础上诊断和分析,提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