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与脂质代谢和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019-01-23 01:49:34崔艳欣胡豆豆姜相君
胃肠病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结肠镜脂蛋白脂质

张 旭 崔艳欣 胡豆豆 姜相君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二科(266000)

背景:目前研究发现脂质代谢异常、脂肪肝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仍有争议。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在评估肝脏脂肪变程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脂质代谢和肝脏CAP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CAP、BMI,并分析脂质代谢指标与CA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息肉组TG异常的发生率、CAP、BMI均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血清TC、HDL、LDL、ApoA1、ApoB、脂蛋白a水平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CAP与TG、LDL、BMI呈正相关(r=0.201,r=0.135,r=0.438;P均<0.05),而与TC、HDL无关(P>0.05)。结论:TG、CAP、BMI可能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相关。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西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多数结直肠癌来源于结肠息肉,利用结肠镜检查行息肉筛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目前研究发现脂质代谢异常、脂肪肝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仍有争议。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在评估肝脏脂肪变程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脂质代谢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CAP,旨在探讨脂质代谢、肝脏CAP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内镜中心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由结肠镜检查和病理结果确诊,同时将同期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①肠道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观察的患者。②结肠镜检查未至回盲部。③有结直肠手术史或其他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结肠黑变病、结肠癌、结肠憩室等疾病的患者。④近期服用过调脂药物的患者。⑤既往有除脂肪肝外其他的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或有肝脏手术史的患者。共纳入466例患者,其中结直肠息肉组287例,男189例,女98例,年龄39~77岁,平均(57.60±7.81)岁;对照组179例,男114例,女65例,年龄25~78岁,平均(56.20±10.4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

结肠镜检查均由有丰富内镜操作经验的内镜医师完成,所有息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组织切片至少由2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阅片。

所有患者均空腹8~12 h后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检测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0~5.18 mmol/L)、三酰甘油(TG)(0~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04~1.5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0~3.37 mmol/L)、载脂蛋白A1(ApoA1)(1.2~1.6 g/L)、载脂蛋白B(ApoB)(0.8~1.1 g/L)、脂蛋白a(0~300 mg/L)等。

所有入选者通过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购自Echosens公司)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检查由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完成。CAP诊断肝脏脂肪变程度≥11%、≥34%、≥67%的cut-off值分别为238 dB/m、259 dB/m、292 dB/m。

同时记录入选者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

三、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两组TG、TC、HDL、LDL、ApoA1、ApoB、脂蛋白a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息肉组TG异常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TC、HDL、LDL、ApoA1、ApoB、脂蛋白a水平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表1)。

二、两组CAP、身高、体质量、BMI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息肉组CAP、身高、体质量、BMI均显著升高(P<0.05)(表2)。

三、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息肉患者CAP与TG、LDL、体质量、BMI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TC、HDL水平无相关性(P>0.05)(表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引起社会负担增加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34.79万例,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16.49万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位列主要癌症的第5位[2]。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之一,因此早期对结肠息肉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积极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发病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筛查高危人群、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同时提高公众对结肠镜筛查的依从性。陈宏达等[3]发现伴有肠息肉、结直肠癌家族史等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患者有较好的结肠镜筛查依从性。

本研究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非结肠息肉患者,这与李璐蓉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高TG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脂饮食,特别是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或饱和脂肪酸时会刺激胆汁分泌,进而增加结肠中性固醇、胆汁酸浓度,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加之膳食纤维摄入减少,会使致癌物质、次级胆酸等物质的滞留时间延长,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致癌物质浓度进一步增加,次级胆酸可激活α-蛋白激酶C,使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和腺瘤细胞异常增殖,从而使结直肠息肉发病率明显增加[5]。Fu等[6]发现,肥胖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李艳萍等[7]发现摄食红肉比例高是结直肠息肉的高危因素,而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是保护因素。有氧运动和饮食干预可通过上调脂肪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表达起促进脂质代谢的作用[8],推测有氧运动和控制饮食可促进TG水解,降低TG水平,从而降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此外,体育锻炼可使肠蠕动活跃,有助于缩短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减少肠黏膜与粪便中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9],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表1 两组TG、TC、HDL、LDL、ApoA1、ApoB、脂蛋白a水平异常的比较 n (%)

表2 两组CAP、身高、体质量、BMI比较

表3 结直肠息肉患者CAP与TG、TC、HDL、LDL、体质量、BM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中,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推测原因可能为身高越高的人群结直肠长度越长,故发生息肉的概率越高。但结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验证。

王松等[10]的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非NAFLD患者(66.3%对40.0%),结直肠息肉组NAFLD检出率亦显著高于非结直肠息肉组(72.6%对47.4%)。Mahamid等[11]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增生性息肉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ASH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风险增高相关(OR=1.69,P<0.001)。杨文等[12]的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结肠腺瘤性息肉与NAFLD呈正相关(P<0.05)。CAP可评估肝脏脂肪变程度。本研究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CAP明显高于非结直肠息肉患者。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息肉患者CAP与TG、LDL、体质量、BMI均呈正相关。推测通过相应措施降低患者TG、LDL、体质量、BMI,可能会降低肝脏CAP,即降低肝脏脂肪变程度,从而降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结直肠息肉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表明TG水平、肝脏CAP升高可能为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今后应继续积极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其他危险因素,并加强对公众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科普的宣传,指导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红肉摄食比例,适量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同时,提高公众对自身健康的意识,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科学宣教,个体化给予结肠镜筛查或复查建议,增加其对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的认识,对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018-05-07收稿;2018-06-04修回)

猜你喜欢
结肠镜脂蛋白脂质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36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19:53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26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