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雯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朝鲜族歌曲歌词质朴、旋律柔美、情感丰富,体现出极强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相应改进与完善了各类音乐技术,这部分歌曲经过创新与改变,流传范围更加广泛。歌曲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将本民族音乐作为基本全体,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有效吸收与结合,产生独具特点的音乐风格。这一风格绝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基于民族文化高度整合流行元素,凸显深厚的韵味,成功演变为大众化的歌曲。
第一,劳动民歌根据功能划分为两类:一是与劳作生产密切配合的民谣,这类民歌拥有鲜明的节奏、简洁的节奏、规整的结构等。一般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合,比如《农夫歌》;另一种类型则不与劳作动作直接搭配,具体是表达劳动者自身不幸的身世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充分抒情特点。节奏不适合采取整齐划一的形式,结构表现出多样性。通常是独唱或齐唱,这部分作品哀怨和曲折,节拍较为随意。
第二,抒情民歌。这种数量最多,牵涉的体裁和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对人民各方面生活有效反映。重点展现男女爱情以及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曲调顺畅,抒情优美,多见于独唱。
第三,叙事民歌。有较长的歌词,语言曲调科学配合音调韵律,一般都表现一个十分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演唱者多是专业民歌手。
第四,民俗民歌。与民俗活动共同产生的歌曲,密切联系有关的礼仪活动。比如在婚礼中演唱的《祝婚谣》、中秋过节的《秋夕乐》等,这种类型的歌曲有精悍的结构、轻快的曲调,由一领众唱的形式演唱。
第五,儿童民歌。主要对儿童的思想、游戏与生活整体反映,这部分作品拥有鲜明的节奏、生动的内容、窄小的音乐,其凭借口语化的曲调被大部分儿童喜爱,比如《月亮,月亮》是一首天真烂漫的民族歌曲[1]。
第六,新民歌。将近现代作曲家创造的传统民谣作为基础,根据民族音乐风格,融合西方音乐节拍特点科学改编创造。主要描绘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大多数是颂扬祖国的山水风光,表达爱国情感。这种民谣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形成极高的传唱度。
歌曲通过心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与交流,一定程度丰富了歌曲内涵。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若我们按照旋律的音调风格与特点划分歌曲,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出现最早的是京调,具体在朝鲜中部地区流行。代表作品是《汉江水打铃》等。该类民谣烘托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愉快的心情。大多数歌词的设计,都凸显了一种自然的风格以及浓厚的爱情、美好的生活,之后通过演唱展现。这类歌调积极烘托出深沉压抑的情感[2]。梅那里调在朝鲜半岛东南沿海流传,速度缓慢,节拍轻松,规定比较宽松,类似于蓝调等。擅长抒发个人情感,比如回忆、伤感等。愁心歌调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产生了丰富的代表作品。比如《山念佛》、《难逢歌》等,该类歌谣通过浑厚的摇声演唱长音。产生铿锵有力的声音,情绪高涨。
歌曲节奏欢快、简洁,变化多样。歌词采取朝鲜语通过传统演唱方式,即“语短声长法”,同时强调彰显语气以及语汇中的侧重点。比如《阿里郎》歌词长音为“啊”,短音是“里郎”,这种结合“语短声长法”科学配置词语内部长短音节,发展语言音节的组织和旋律的逻辑性,成为判断长短基本形式的标准。高度联系语言侧重点,体现出以民族音节语言为前提的长短音乐特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长短变化的节奏积极展现,即科学应用固有的长短特点,获得不断改变的韵律与节奏形态。比如各个版本的《阿里郎》,在不改变曲式曲调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节奏表现相应的版本。
通过正音音阶调式,形成统一的民族风格。在平调和界面调的前提下使朝鲜族歌曲与其他民族歌曲出现显著不同。显著的调式提升了音调的倾向水平,也获得十分鲜明的旋律,旋律表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同时,由于朝鲜族语言独有的发音特色,歌词可以完美搭配旋律,彰显了最佳的艺术魅力。
在歌曲中一般都是三拍和复合拍等,这种较强节奏性形成的节拍便是特有的民族风格。众所周知,朝鲜语通过长短音节实施区分,在一般沟通表达上朝鲜语更加凸显了节奏性,充满韵律感。基于三拍与复合拍,与长短语音有效融合,自然呈现了朝鲜族语言的韵律美。人民在创造音乐中充满智慧,利用歌曲传达情感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在创作过程中,较为普遍的调式包括:上平调、平界面调、下界面调、平调与界面调;正好对应汉族音调的五音,二者相似度很高。在色彩与功能上这五种调式存在显著不同,还可以基本划分为平调与界面调。歌曲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具体是创作中应用了本民族的语言,并借助旋律组织产生民族色彩。将调式与音级关系科学调整,加之音乐节奏发挥的作用,产生独特的调式风格。对歌曲平调来说,大多数是大二度音阶,也可以理解为任何音阶之间展现出纯音程与大音程之间的联系。在《青春歌》中,展现了清晰的听觉效果。针对界面掉分析,一般是连接二度和四度的调式,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旋律感。在如此调式下展现出含蓄的歌曲,抒情的歌声会给人带来一种震撼感[3]。
在歌曲旋律中曲式体裁最普遍,包括若干小节,表达了顺畅,体现出代表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里郎》中的歌词。通过分析“打铃”歌曲了解到,基本是由简单基础的乐句形成单乐段曲式,划分为上下句。在歌曲《花》中,包含一个乐句的曲式;在《乌龟歌》中,彼此对应上下句。通过分析曲式可知,其十分简单,一定程度展现了创作灵感[4]。
另外,在创作中曲式乐段也有三个乐句,体现出非正规特点,一般由两个句式的单乐段发展形成,如此产生非常独特的乐感。在《农夫歌》中,具体是对前面两句内容有效摘取形成第三句,之后在处理乐感过程中变化节奏和音域,形成全新的乐段,令人体会到变化特点,形成显著的听觉魅力。
另外,在创作中还包括四个乐句的曲式表现形式。比如《阿里郎》,在第三句中变换第一个乐句,在第四个乐句中变化第二个乐句。创作歌曲时,重复乐句利用不同的节奏与音域展现歌曲整体曲式,这也是歌曲的重要风格特点。
综合分析,朝鲜族歌曲体现出较强的包容与开放特点。其将民族音乐艺术作为基础,对特色音乐艺术努力挖掘。朝鲜族的民族风格与语言体系高度融合,产生一种独特的歌曲内容、曲式、节奏,进一步体现出歌曲特殊的民族艺术风格,推动了民族歌曲的发展。更为关键的是,朝鲜族歌曲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其他文化与风格,兼容了艺术性与民族性,并逐步达到现代化转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