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矛盾论》

2019-01-22 04:37侯秀娟吕晓洁
山东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矛盾论

侯秀娟 吕晓洁

摘 要:《矛盾论》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在抗战的背景下,主要针对党内教条主义所作的一篇文章,对于中国哲学和中国革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此文章包含着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详细系统的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关键词: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时代意义

毛泽东的《矛盾论》,是继《实践论》之后的为着同一个目标而著的又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哲学著作,是第一部系统地阐述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专著,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在实践方面,《矛盾论》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及其各方面的改革实践。在理论方面,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汲取了《矛盾论》的思想,《矛盾论》中的原理和方法论需要我们继续继承和创新。

一、《矛盾论》写作的时代背景

《矛盾论》是毛泽东既《实践论》之后发表的又一篇哲学文章,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帝制压迫的斗争历程,首先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创立太平天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纲领,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农民起义最终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革命派主张使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而改良派主张使用非暴力实现社会变革,然而实力远远弱于守旧派,最终以失败结束。

中国的革命派诞生于辛亥革命,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经过一次次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直到1937年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的胜利,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对中国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进行深刻思考,探寻符合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一)《矛盾论》发表的现实背景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之一,写于1937年8月,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当时共产党内的思想状况来看,存在着相当严重的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矛盾论”是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产物,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从两个方面总结了丰富经验。从1936年开始,国内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研究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各种问题。

(二)《矛盾论》发表的理论来源

《矛盾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宇宙观、辩证法思想、对立统一规律等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矛盾论》除了来自于扎实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来自于深厚的理论文献,主要包括来自于本土的中国古代哲学中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列宁的矛盾论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周易》中,己经有“矛盾”思想的体现,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中,基本都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宋代的张载等都明确提出过相关的观点,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情,并且指出促进此事发展的力量来自事物自身。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等等,都承认事物是有矛盾的。承认矛盾普遍的存在,是从古到今从未中断的思想,从秦国统一之前的时期,到秦国的统一,再到宋元明清,每个朝代基本都不否认事物中存在矛盾的观点。[1]

从希腊的“雄辩术”到17、18世纪欧洲形而上学思想,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作用。

二、《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矛盾论》作为毛泽东的伟大哲学著作之一,从引领中国的革命胜利,到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果,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寻,乃至以后中国数十年、数百年的发展,《矛盾论》都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论》是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

(一)关于两种宇宙观

毛泽东在《矛盾论》第一部分就指出:“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2]

何谓宇宙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世界观即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对这个世界普遍性的问题持有一种怎样的观点和看法。它的内容不仅包括世界本原的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又包括世界上万事万物是有联系的还是孤立的;还包括世界处在什么状态之中,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假如说发展的,那么发展的路径又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事物的外部还是内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正式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3]

两种宇宙观的根本不同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催促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承认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内部的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才能说明内部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才能深刻的认识到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的同一性。”[4]在矛盾中,事物由多个侧面组成,但会有一方面以另一方面的存在为基础,且一方矛盾的存在以与之相矛盾的一方矛盾为前提,矛盾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正所谓祸福相依、生死相依,说的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另外,矛盾的同一性还表现在事物内部所存在的两方面的矛盾,可能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毛泽东看来,矛盾普遍性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都会有矛盾,这是一种共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由于受到发展阶段的影响或者其各个侧面的不同特点,使矛盾具有独特的地方,这是一种个性,是相对性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普遍性而忽略特殊性,也不能只看到特殊性而忽略普遍性。我们正确对待矛盾的这两种特性,在处理具体事物中,既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共性,又要弄清楚事物的个性,坚持辩证统一的方法来对待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毛泽东认为,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必有一个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称之为“主要矛盾”;對于这个事物中其他矛盾,称之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着此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和前景;次要矛盾依附于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另外,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到:“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变化”[5],这句话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在伴随着条件、环境等因素在不断变化,由于事物的变化,依附于事物中的矛盾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无论是主、次矛盾还是矛盾的主、次方面都是相对的,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运用不同战争时期中的矛盾,来说明这一原理的。这一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做好核心工作,从而推动全局的发展。在矛盾的主次方面中,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占据主导地位,推动矛盾的解决。也要求我们要认清各种矛盾以及矛盾各方面伴随着时间、形势的变化,不要机械、僵化的看待问题,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化解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

三、《矛盾论》的时代意义

毛泽东在创作《矛盾论》时,以批评党内的教条主义,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矛盾论问题的精髓,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又提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6]所以,此著作立足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抓住辩证法的精华,对其进行吸收和革新。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也打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门,为后续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宏森.《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0.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0.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7.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3.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0.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00)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矛盾论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哲学路径——纪念《实践论》和《矛盾论》创作80周年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时代意义及其有效措施
论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结构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