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县石窟寺的选址研究

2019-01-22 04:37张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选址石窟风水

张潇

摘 要:巩县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老县城东北约13千米的南河渡镇,开凿于寺湾村大力山断崖之上。石窟一字型横向分布,分为西、中、东三个区域,现存有5个窟、1个千佛龛、3尊大型摩崖造像及331个摩崖造像小龛。自北魏始凿以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唐至明清时期,各类造像与题记丰富,在中国石窟寺发展史上及佛教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出发,对巩县石窟的选址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石窟寺的选址原则进行了推断。

关键词:巩县;石窟;选址;风水

1 地理位置

巩县石窟寺是大力山十方净土禅寺的简称,故又称为大力山石窟。广义的邙山亦称为北邙、邙岭,是崤山支脉、秦岭的余脉。巩义市境内的邙山西起徐柏坡,东至神堤河洛汇流处,长24千米,大致可分为小平山、神尾山、大力山三段。

康店镇礼泉村往西称小平山。神尾山又叫神都山,是邙岭的最东段,俗称邙山头,洛河在这里汇入黄河。大力山是石窟寺所在地一段的邙山,当地居民习惯称之为大力山。《巩县志》载:“小平山东北十五里曰大力山,山下有石窟寺,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太和年间所创。”唐代时称为笑花岭,又叫限山;自宋代以后称为大力山,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9千米,地理坐标东经113.04°,北纬34.82°。历史上属于河南府,现由郑州市巩义市管辖。大力山段的地势也较平缓,上层为黄土层,下层为岩石层,石窟便开凿于岩石层上。

巩县石窟是洛阳周边石窟群中非常重要的一处,除巩县石窟外,以洛阳为中心的石窟还有龙门石窟、吉利万佛山石窟、孟津谢庄石窟、新安西沃石窟、渑池鸿庆寺石窟、宜阳虎头寺石窟、伊川鸦岭石窟、伊川吕寨石窟、嵩县铺沟石窟、偃师水泉石窟等。由上述可见,巩县石窟的开凿具有其地理优势。

2 自然环境

在气候环境方面,巩义市属季风暖温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浅山丘陵,北部为邙岭。常年降水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地下水量分布不均,富水区分布在沿黄、沿伊洛河两岸,西部、东部、南部山区,北部邙岭、大峪沟、竹林、官殿等区域为贫水区。气候条件适宜,有开凿石窟的天然优势。

水文方面,巩县石窟位于伊洛河下游,靠近伊洛河注入黄河主干道处。经过洛阳的两条重要河流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华山东麓)和伊河(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熊耳山东麓)在洛阳偃师市杨村合流。伊洛河水系全年流域降水量受到诸多气候和地形影响,且结合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的空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随地形海拔增加而递增,形成以山地为多雨区、河谷及附近丘陵为少雨区的基本态势;再加上山地对东南气流的屏障阻挡作用,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东南向西北有伏牛山、熊耳山、秦岭等,年降水量分别为900~1100毫米、800~1000毫米、750~800毫米。而位于上述山地间的河谷区域,处于背风区域,且海拔高度较低,降水量显著减少,较邻近山地少200~300毫米。气候条件也是石窟寺能够开凿成功的重要因素。

3 水利和交通地理条件

3.1 水利

河南境内的伊洛河水利开发历史悠久。《水经注·榖水》记载,西周时洛阳附近已修有阳渠。又有《水经注·水注》载:按陆机《洛阳记》、刘澄之《水初记》言,城之西面有阳渠,周公制之也。昔周迁殷民于洛邑,城隍逼狭,卑陋之所耳;晋故城成周以居敬王,秦又广之,以封不韦,以是推之,非专周公可知矣。(阳渠)亦渭九曲渎。《河南十二县境簿》云:“九曲渎在河南巩县西,西至洛阳。”

阳渠是东汉为解决洛阳供水及联系黄河、洛水等问题,于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在洛阳城西开的渠,引洛水一支绕城而东,纳谷、瀍二水,至偃师复注洛水以通漕,时称阳渠。使山东漕船由黄入济,经阳渠直抵都下。《水经注·榖水》载:“洛水又东径巩县故城南,东南所居也,本周之畿内巩伯国也。”因而巩县石窟所处位置亦为伊洛河下游重要水路交通所在。

3.2 交通

陆机《洛阳记》有云:“汉洛阳四关。东成皋关,南伊阙关,西函谷关,北孟津关。”巩县石窟位于巩县东北9千米处,距离西侧的偃师、东侧的荥阳20千米左右,距离洛阳40千米。陆路巩县一日即可往返,而洛阳则可定期禅修。石窟寺的坐落位置靠近巩县又和当时政治文化中心洛阳保持适当的交通距离。

4 石窟寺的选址与原则

约公元3世纪中国石窟寺开始出现,自魏晋南北朝佛教石窟寺艺术勃兴以来,降及隋唐更加兴盛发展,直至两宋时期,新建的石窟寺基本结束。石窟寺的周围环境特点具有相对的一致性,现存的一千余座石窟,都是经过勘察石质地、观察山势、查看水脉后,而慎重选择的绝佳位置。无论是敦煌莫高窟所处的鸣沙山和党水,还是龙门石窟所处的龙门山、香山和伊河,抑或云冈石窟周边的武州山和十里河,都是如此。

高僧法显所著《法显传》中就曾多次提到,禅、佛、石窟是关系紧密且无法分割的。巩县石窟所处的大力山为北邙山支脉,北邙山为洛阳平原北界,是所谓的福地。从方向、地质、交通、风水、都城关系来看,鞏县石窟的开凿都符合也体现着石窟寺选址的特点。

4.1 方向选址

方向选址是从气候和地理环境判断,坐北朝南、面东而立为最佳位置。巩县石窟选择在大力山南麓的峭壁断崖上,坐北朝南,与南面的伊洛河相邻。

4.2 地质学要素

地质学要素是考虑岩石特点和岩性,岩石特点和岩性是石窟是否易于开凿,并且是否适合持续开凿的关键所在。巩县石窟颇得石质条件的优势。

4.3 交通地理条件

交通是影响石窟寺开凿的重要原因,交通的发达会带来巨大的便利。巩义石窟寺位于邙山东部、虎牢关内,是中原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洛阳更是东西方重要的都会,起到了核心作用。

4.4 “风水”原则

按照传统“风水”学的观点,巩县石窟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选址原则。巩县石窟伊洛河下游汇入黄河,是为水口,水流不绝,符合传统风水学“藏风得水”的原则。巩县石窟北倚山崖,下临深川,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体现了“负阴抱阳”及“背山面水”的选址理念,所选位置可谓风水最佳之处。故人们常说:“嵩邙并峙,河洛汇流,钟灵毓秀,巩固不拔。”

4.5 僧人坐禅需求

僧人坐禅修行需要远离闹市的寂静之处。据后秦鸠摩罗什译《禅秘要法经》载:“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四部众弟子,若修禅定,求解脱者,如重病人随良医教。当于静处。若塳间。若林树下。若阿练若处。修行甚深诸贤圣道。当密身口,于内心中修四梵行,修四念处,修四正勤,修四如意足,修五根,修五力,修七觉道,修八圣道分,修四禅。”

据北魏昙曜等译《付法藏因缘传》载:“常着商那衣,成就五支禅。山岩空谷间,坐禅而念定,风寒诸勤苦,悉能忍受之。心善得解脱,智慧自庄严。犹如空野象,坦然无忧患。”石窟寺古时有山有树有水,环境优雅,适合古代僧人坐禅。

综上,我们根据自然环境、地质条件、交通地理、风水要素等各个方面,对巩县石窟的选址成因进行了分析,也可以通过巩县石窟的选址情况对古代石窟雕刻的位置选择进行宏观把握,这对于中国石窟寺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通过明晰石窟寺的选址,我们也可以对石窟寺的性质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西汉)刘向.战国策注释[M].何建章,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91.

[2](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校证[M].陈桥驿,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07.

猜你喜欢
选址石窟风水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风水吉兆
风水
夜宿石窟
关于场地因素影响下滑道结构的分析
夜宿石窟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商业地产选址评价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
一只风水罐的知天达命
基于GIS的银行网点布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