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荣
(辉县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453600)
下腹部手术是妇产科最主要的手术类型,为减少患者疼痛、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术前需选择麻醉,麻醉方式多为全麻或区域麻醉。罗哌卡因属长效酰胺类麻醉药品[1],在妇产科麻醉中使用率较高,多处理为重比重罗哌卡因,效果良好,但需要对患者体位进行调节,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研究显示,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药品的处理方式可直接影响麻醉效果[2]。为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罗哌卡因处理方式,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探讨了两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在妇产科麻醉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需行腹部手术患者186例,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93例,年龄21~47岁,平均(32.9±11.5)岁;体重51~83 kg,平均(67.3±5.6)kg;其中子宫切除术2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卵巢囊肿摘除术37例,其他5例。研究组93例,年龄22~48岁,平均(33.5±10.9)岁;体重50~84 kg,平均(67.5±5.7)kg;其中子宫切除术2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9例,卵巢囊肿摘除术35例,其他4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50周岁,本院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确定需行腹部手术者,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外周神经性疾病者,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或用药方式有禁忌证者,ASAⅠ级或Ⅱ级。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罗哌卡因处理为重比重罗哌卡因[将2 ml盐酸罗哌卡因(100 mg/10 ml)与1 ml 10%葡萄糖注射液混匀],麻醉方式采用蛛网膜下腔静脉注射,麻醉剂量为2.5 ml。研究组患者罗哌卡因处理为等比重罗哌卡因[将2 ml盐酸罗哌卡因(100 mg/10 ml)与1 ml氯化钠注射液混匀][3],麻醉方式及麻醉剂量与对照组相同。然后所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每隔2 min测试一次麻醉平面,对于麻醉平面未达到T6的患者继续注射6 ml盐酸罗哌卡因(2.0%)至麻醉平面达到T6。
1.4效果判定 完全无痛,肌肉松弛良好,无不适感,手术顺利为优;轻微不适,手术进行顺利,但需要其他药物辅助为良;其他记为差。
1.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优良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
2.1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麻醉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例(%)
组别优良差优良率研究组50(53.8)38(40.9)5(5.4)88(94.6)对照组51(54.8)35(37.6)7(7.5)86(92.5)
2.2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 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组别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研究组6.40±1.85*53.21±14.06*6.94±2.03*71.07±9.57*对照组7.67±2.0163.38±17.897.87±2.3584.22±18.7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近年来,子宫疾病、卵巢疾病等妇科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4],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往往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可使人体释放内源性物质,如皮质醇、儿茶酚胺等,可使心血管系统负担增加[5],同时,女性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甚至恐惧等不良情绪[6],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不仅可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而且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围术期镇痛管理成为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是常用麻醉药布比卡因的一种左旋异构体[7],与布比卡因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以及药理性质,但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在麻醉方面有着更长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更少的中枢神经及心脏副作用[8]。罗哌卡因麻醉机制为可抑制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从而将神经的传导与兴奋阻断。相比其他麻醉药,罗哌卡因可明确分离患者的感觉与运动,且麻醉优良率高,肌松效果良好,起效时间快。用于妇科麻醉,其具有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低、对内循环干扰轻等显著优势。因此,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尤其是妇产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广泛。目前,罗哌卡因用于临床麻醉尚无应用比重的准确标准,常用的处理方式主要为与10.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制成重比重罗哌卡因和与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制成等比重罗哌卡因。有研究指出[9],重比重罗哌卡因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可使麻醉平面扩大,受体位影响也可能使麻醉效果超出预期。另有研究指出[10],罗哌卡因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一定毒性,用药比重和用药剂量可影响麻醉效果,从而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本观察于进行的两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方式在妇产科麻醉中的效果探讨。结果显示,研究组麻醉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显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显著;研究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本院等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妇产科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