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勐 (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新兴实验学校)
优等生是班级中一个重要的群体,是班主任有效工作的一大支点。优等生大多天资聪慧,成绩优秀,思想比较活跃,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往往能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与组织各种活动的小助手。各科教师也常常对这些优等生“青睐有加”,致使一部分定力不足、目光不远的优等生开始飘飘然,极易导致优等生产生各种消极心理。
有些优等生的确在某些方面暂时“高人一等”,致使他们一直自以为是“高贵”的群体,认为自己的想法与理念都是对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我好,什么都好”的心理开始膨胀,不少优等生渐渐形成了“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偏执个性,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古训抛之脑后,长此下去,十分不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
一些优等生学习与生活的圈子一直充满了赞美声与喝彩声,教师倾向性的“关注”,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们在一个相对封闭与固定的顺畅环境中游刃有余,自认为没有自己“摆不平”的事情。而现实却是他们常常经不起挫折,受不了打击。一旦离开熟悉的圈子,遇到重大问题,就只会“纸上谈兵”,遇到困难就会变得束手无策。
部分优等生要么热衷于当干部,喜欢指挥你我他,总觉得这样能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甚至当两面人,教师面前一套,同学面前一套,管理上漠视普通学生,忽略普通学生的心理感受,脏累差的活甩给别人,轻巧好的事留给自己;要么为了学习时间不受影响,以种种借口拒绝参加集体的各种活动,只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极个别优等生满足于在班级领先,而且只是学习成绩的领先,全面发展意识不强,甚至心理阴暗,不能容忍别人超越自己。没有把自己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去比较与竞争,容易渐渐落后。
对于优等生,教师当然可以给予一些特别的呵护,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优等生也是学生,绝不可异化为“高贵”的群体。特别是对待出现以上问题苗头的优等生,更要加强管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平等意识是公正诞生的前提,也是优等生与普通学生“平起平坐”的基础。如排座位,除个别特殊学生外,教师要坚持按照个子高矮来排;再如我搞班级建设金点子评比活动,一部分普通学生因为提出的意见好(全班公示)得了大奖;还有大扫除活动,安排上班主任要做到人人有活,各司其职;再如作业展评,字迹工整的普通学生照样压过了一些优等生而荣登光荣榜。让优等生逐渐融入大集体环境中去,加强公正氛围的营造,能让他们看到别人的长处,逐步摆正自己的位置,“我行,别人不行”的想法也会在事实面前消失遁形。
优等生因为平时的生活和学习都比较顺畅,难免心高气傲。对于突如其来的挫折,往往难以接受。其实优等生受挫之时,也正是他们接受锻炼的好时候。曾经有一位优等生在班级管理上碰了一回钉子,她要将一位早读课上讲话的学生记在黑板上,那个平时温顺的孩子就不让她记,还差点和她动起手来。那个优等生受不了了,哭哭啼啼地到我办公室说不想做班干部了。我耐心地对她说:“你的管理按理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那位同学坚决不让你记?里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你先好好打听打听。”她止住了眼泪,转身调查去了,原来那位同学因为她在上个星期的值日中误解并责怪了自己,所以在她值日的这个星期非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可。真实情况摆在面前,我引导她主动道歉,弥补与同学之间的嫌隙。关系好了以后,这位优等生做事稳健多了。
优等生的奉献意识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方式的僵化和激励机制的落后。任命制下的班级干部往往喜欢围着老师转,而不愿意为班级其他同学服务。我在班级干部选举问题上主动放权,尝试采取全体学生选举制,并且让“选民”一一列举“意中人”的优点,这对优等生的触动很大。一年一度的“最受欢迎班干部”和“我心中最美的班级人”两大奖项是我们班所有优等生最期待的,也促使优等生班干部平时能更加积极地为大家服务,做派也更加公正。
针对个别优等生眼界不高,视野不远的问题,我坚持让班级优等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市区的各类竞赛活动,把优等生放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抬升眼界;同时在活动中看问题、找差距、补不足,一方面引导优等生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另一方面激励优等生“二次起航”,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本领,不断促进优等生前行。
当然,做好优等生管理工作,还要重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校内与校外共同作用、思想意识引领等方面。总而言之,优等生也需要“适时关注”,只有发扬优等生之长,补齐优等生之短,优等生才能变成理想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