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病毒性心肌炎(英文简称VM)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与嗜心肌性病毒感染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极易造成患者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坏死变形及间质水肿,甚至合并出现心功能改变或心肌代谢障碍[1]。临床研究表明,病毒性心肌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干预方案[2]。此次一共入选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2例,主要分析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在其中的应用疗效,如下。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我院心内科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男21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5.3±7.2)岁;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4.3±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已提前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流程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获得本地伦理协会的审核认可。
(1)基础资料:2组患者均实行调节免疫力、抗炎及卧床休息等方面治疗,口服适量辅酶Q10、维生素E、能量合剂及维生素C等,针对心律失常患者予以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
(2)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即每日3次每次2克口服牛磺酸片(该药物由吉林恒和维康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22024676)。
(3)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丹红注射液及牛磺酸联合治疗,即每日1次将浓度5%葡萄糖溶液300 mL与30 mL丹红注射液(该药物为济南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号为Z20026866)相混合进行静脉滴注;每日3次每次2 g口服牛磺酸片(吉林恒和维康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22024676)。
此次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连续进行1个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医治疗效。
(1)临床疗效三级标准为:经积极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水平,CK-MB转为阴性,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消除,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有所好转,CK-MB转为阴性,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总和[3]。
(2)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医治前后心肌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两项指标变化情况。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51例患者,显效4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51例患者,显效12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8.63%。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积极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CK-MB及LDH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变化幅度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CK-MB及LDH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CK-MB及LDH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组别 CK-MB(ng/mL) LDH(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1) 25.3±9.2 19.2±8.3 221.2±71.7 197.8±68.6观察组(n=51) 25.7±9.3 15.3±5.9 219.1±71.5 172.6±56.5 x2 4.328 7.251 4.256 9.578 P>0.05 <0.05 >0.05 <0.05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肠道及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病情轻者可无典型症状,但是病情严重者则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等表现。为了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生存质量,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医治干预方案。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重点提到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治疗方案。其中,中药丹红注射液属于红花及丹参等提取物的中药制剂,以儿茶酚花、红花酚甙、红花色素、丹参酚酸、丹参算及丹参酮为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凝血、加快血管再生及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尤其是丹参不止能扩张微血管口径降低血管阻力,更能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进一步改善微循环及清除自由基[4]。牛磺酸,则可以对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引发的钙内流增加起到抑制作用,使细胞内脱氢酶的释放降低,并对细胞内过氧化物起到清除的作用,进一步对受感染的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著;此次得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研究成果[5]。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治疗的观察组,在积极治疗后的CK-MB及LDH改善效果方面均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行丹红注射液及牛磺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消除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