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梅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类,其中又以感染性医疗废物为主[1]。感染性医疗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等;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2]。笔者在本院医疗废物的监管中,针对感染性医疗废物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2月各科室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的数据进行汇总。我院共40个科室,每月由职能部门对全院医疗废物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分类、收集、暂存等环节。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年第380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3年第36号)、《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年第292号)、《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年第30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3]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
我院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感染性医疗废物中混入外包装等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内混入少量感
染性医疗废物;感染性医疗废物超过收集袋的3/4而未更换收集袋,更有甚者,感染性医疗废物溢出收集桶,造成二次污染;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后未扎口;感染性医疗废物外包装袋登记标识不全、登记未执行双签名;收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差,收集后未更换手套,未执行手卫生;感染性医疗废物产生量少的科室未执行日产日清制度;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重量不准确等。
1.4.1 成立医疗废物安全委员会 医院于2018年成立医疗废物安全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和责任范围。安全委员会确定院长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为各科室第一责任人,护士长协助科主任具体分管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后勤保障科为医疗废物院内收集、转运、暂时贮存等管理的主要部门。医务科、护理部为临床医疗废物分类的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监控部门。
1.4.2 用目视法进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医院职能部门规定各科室在处置室内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存放,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后勤处在处置室划分存放点[5],颜色的垃圾桶以及醒目标识,并在墙上张贴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图,以目视法进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感染性废物垃圾桶标识清楚,在明显处印制警示标志和警告语,警示标志的形式为直角菱形,底色为红色,边框和警告语的颜色为黑色。目视法可有效防止医务人员混合收集医疗废物,减少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内的可能性[6]。
1.4.3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经过分析发现,近年来,我院实习生、规培生、新职工人员大量增加,其对感染性医疗废物分类意识薄弱,是管理的难点。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经过培训,要求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2)掌握发生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中的安全防护知识;(3)掌握发生医疗废物刺伤、擦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4)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等意外事件情况下的紧急处置措施。对于实习生、规培生,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岗前培训,并督促相关科室进行科内培训。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微信群反馈,并就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7-8]。
1.4.4 定期开展联合督查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详细的医疗废物调查表,在医院医疗废物安全委员会的组织下,每月由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多部门联合督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并发放整改通知书,督促临床科室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持续进行医疗废物管理质量改进。
1.4.5 建立奖惩措施 针对临床科室严重违反医院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提交书面报告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并由委员会制定相应奖惩措施,如:将感染性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将责令相应部门限期整改,并处200元罚款,对重复违反规定者进行双倍罚款,对发现者给予奖励100元。
1.4.6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感染性医疗废物监管的效率与质量[9]针对感染性医疗废物外包装袋登记标识不全、登记未执行双签名、收集重量不准确等管理问题,我院启用了医疗废物追溯系统。该系统可为院内病区医疗废物回收操作人员、病区医疗废物交接人、暂存点交接人以及回收公司转运人员设置唯一的二维码信息。在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工牌二维码、物联网扎带、PDA、蓝牙吊秤、蓝牙打印机、地磅秤等技术工具,将每步操作信息上传至医疗废弃物追溯信息平台,可保证每袋医疗废物从出生至死亡流程透明化,规范化。所有数据都可以实时保存及记录,以达到多部门共享数据、智能管理的目的,还可通过后台提醒对情况进行把控,及时追责溯源。具体流程图见图1。
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手段后,选取2018年4—9月各科室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的数据进行汇总,作为监管后的数据,并就监管前(2017年9月—2018年2月)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对比,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多种手段监管后,各类问题均有明显下降,问题总数从36例下降为8例,降幅达到77.78%,效果明显。
图1 我院医疗废物回收流程图
表1 监管前后感染性医疗废物发现问题占比
通过建立医院医疗废物安全委员会,并持续采取各种监管手段后,医院领导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高度重视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科室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废物,未发现感染性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监控前,感染性废物误入生活垃圾桶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门诊,因患者无感染性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意识,门诊抽血后棉签混入生活垃圾桶内。现已将门诊抽血区域垃圾桶换为黄色医疗垃圾收集桶,并设有明显标识,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引导。
我院医疗垃圾年吞吐量约168吨重,其中感染性医疗垃圾约为163吨,占比97.02%,在5类医疗垃圾中比重最大,是医疗废物管理的重点[10]。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存在量大、分散,难以管理的特点。因无溯源码,更无法追责,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没有有效管理的手段,只能被动解决。运用医疗废物追溯系统后,流程清晰,责任明确,监管有力,基本杜绝了标识填写不规范、登记缺陷、称重不准等现象。同时,可定制各类统计分析报表,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全程数据信息化记录传输,规避人工记录统计,人员效率提升30%。
感染性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除了能体现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群众健康、环境保护、社会安定也具有重要意义[11-12]。我们需要持续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重视培训和督导工作,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知识、规范实际操作。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医疗废物全程化信息管理是现代医疗废物管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