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助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图书馆)
社会科学领域的叙事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以及存在主义的发展,叙事学吸取其中的观点,采其所长,研究方法逐渐成熟。叙事学之正统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盛极一时的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1]叙事学在我国发展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随着研究的深入,叙事学研究呈现出研究疆域不断拓展的整体景观,[2]其研究范围开始向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电影、建筑、教育等领域延伸拓展。由于其理论的开放性、可延展性以及自身独具的特质,叙事学研究在各个领域均取得很大成就。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图书馆的作用日益突显。关于图书馆理论研究很多,但将叙事学应用到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很少见。
笔者以“图书馆叙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出11篇相关论文,时间范围为2004年2016年;以“图书馆”和“叙事文本”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只检索到1篇论文。可见,将叙事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和延伸到图书馆学方面的成果较少,说明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的人群不多。
图书馆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术界对于其学科定义众说纷纭,将其归类到服务管理学科有之,将其归类到技术应用学科方面有之。长期以来,由于学科研究的交叉性和滞后性,图书馆一直附属于教学科研机构,多以教学科研单位的可操作的使用工具身份属性保持运转。随着科学飞速发展,传统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纸质和电子资源并存复合式图书馆将会成为现实。纸质资源到电子资源角色的转换,是图书馆发展的分水岭,必将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电子资源的出现为计算机信息检索提供了可能,使各种各自封闭孤立的信息源链接成网状链条成为可能,从而为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建立了很好的条件。
未来学科交叉领域将成为学科理论创新的发源地,图书馆学理论创新也要突破自我封闭与故步自封的馆内研究,不断寻求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新兴学科之间的融合。[3]图书馆不仅可以采用科学的、逻辑的、理性的、规律性的方法指导工作,而且还应该采用叙事的、情感的、感性的、暗示的方法谋求发展。长期以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更多的从图书馆管理学、应用技术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忽视了从叙事学的角度展开理论研究。传统图书馆的固有思维严重抑制图书馆发展。[4]兰开斯特(Lancaster)教授曾警示,过分关注技术已经导致图书馆员远离用户。[5]幸运的是,自21世纪伊始,图书馆领域及图书馆人就开始注重责任、精神、价值、关怀等层面的图书馆本质内涵,这种价值转向为新时期图书馆学发展奠定了契合社会发展的理论基调,当代图书馆学理论创新更应秉承“勿忘初心”的社会价值理念,深度融合人文与科学、技术与精神,建立起人文价值导向下的理论创新方向。[6]在技术改变世界的背景下,图书馆学未来的理论创新要合理定位,要协调好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促进人文与技术融合。[7]当下,叙事学被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社会科学成功移植,对于将叙事学移植应用到图书馆、推动图书馆学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抽象逻辑的、普适实验的传统图书馆理论研究更多的从图书馆管理和应用技术层面指导图书馆科学发展,涉足的理论基本围绕在应用理论层面,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助长这种理论研究的可能性、说服力和现实性。由于缺少宏大的理论视角,直接切入到应用理论层面进行理论建构,必然造成理论研究动力不足。抽象逻辑的、普适实验的传统图书馆理论叙述模式由于采用科学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本身结构上僵化,缺少灵活性,导致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僵化及与社会需求的脱轨。批判性、创新性和包容性成为其最大障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全球图书馆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转型。[8]有人将其描述为图书馆的生存问题,[9]有人称之为图书馆对未来的选择,[10]有人喻之为图书馆发展的十字路口,[11]有人甚至开始争论图书馆的去留问题。[12]这些研究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图书馆研究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图书馆科学面临着理论与理论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面临着理论水平和时代发展脱节的矛盾。
部分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信息、情报和设备等图书馆工作对象的研究上,忽视了对人特别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研究。[13]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图书馆的设备、资源的存在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强对信息、情报和设备等图书馆工作对象的研究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关于图书馆人员的研究并没有因此滞后,理论阐述文章很多。但更多的是从图书馆员人才培养和能力素养提升角度展开讨论。研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论从信息、情报和设备还是人员角度对图书馆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建构,都是采用科学的语言和逻辑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关于人的要素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发挥,对人的要素的论述和强调更多的是将人进行抽象化研究。由于人的要素被抽象化,采用科学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抽象逻辑的、普适实验的理论研究理所当然盛行。如对图书等资源进行研究的时候,直接将其当做一个客体对象,剥离其中的其他相关功能和属性,强行将其作为一个流程线上的产品进行操作。这样研究和实行的结果,必然造成其中营养成分的缺失。图书的加工、编目、流通包含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经验、情感和感悟,也包含着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这些都是推动图书馆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和更好为读者服务的必备条件。综上,传统图书馆研究由于偏执和狭隘必然带来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滞后,延缓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叙事学即研究叙事的科学,[14]是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叙事文本进行研究的理论。结构主义是在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等哲学理论的启发下开展研究的,本身具有很好的哲学理论层面的支撑。叙事学同样吸收了这些哲学以及其他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从而建立、发展和丰富自己的理论。采用叙事学研究图书馆学,从叙事角度激活人的要素,突出人员在图书馆各要素的位置,强化人员在图书馆中的主体地位,以人员为主线、厘清各要素之间关系,以其他各要素为支撑点构建叙事文本,进而重新诠释建构图书馆理论,可以解决图书馆很多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图书馆来说意义重大。由于叙事学强调人在叙事中的位置,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叙事学是研究人的学问和科学。叙事学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一定意义上纠正了传统图书馆理论的研究方向,重新审视和确立人的突出地位,对于祛除人的抽象属性,还原人在图书馆要素中的本来属性和功能,发挥人的因素推动图书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叙事学的视角重新描述和研究图书馆,可以补充传统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内容。由于传统图书馆采用科学的、逻辑的、理性的、规律性的方法指导图书馆开展工作,缺少新鲜血液的补充,理论研究必然出现一定的偏执和动力不足现象,通过引入叙事学,为图书馆学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野,这种研究带来的结果对于活跃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氛围、充实图书馆理论研究内容、强壮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机理架构、解决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读者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人是社会的产物,按照叙事学观点,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一个个故事构建文本,以事件的形式表明存在。保罗·利科(Paul Ricoeur)认为,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知叙事者为谁的故事,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更为坦率地指出,叙事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15]人员是图书馆的主体因素,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必然结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人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员与外界读者之间的关系等。按照叙事学的研究视角,这些关系与行为活动必然以故事事件或行为的方式存在。故事事件或行为大部分被遗忘,部分可能会形成文本,如工作人员日志、部门日志、图书馆博客、会议记录、阅读推广等。实际上,图书馆围绕工作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看做叙事的行为,都会形成一定的情节。情节表现了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16]如果把这些叙事的特征、行为、情节集中起来用叙事学的角度展开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将会变得更加丰满和科学。换一个角度,在社会科学领域,任何科学研究对象必然包含社会属性。研究对象必然具有鲜活的形象,并且通过一系列行为或事件表现而存在,必然包含叙事成分。任何抽象逻辑的理性科学研究都是对对象叙事属性的抽象变形和对对象逻辑理性的认可,或者说是对对象感性的拒绝和对对象理性的拥抱。反过来,重新回到研究原点,描述看到的事实,并按事物呈现的本来面貌描述,[17]对图书馆对象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或许会给我们新的启发和认识。具有直观性、感性、想象性特征的叙事学研究在图书馆理论研究成果产出效应和社会效应方面可能会比传统图书馆理论更具有优势。把发展比较好的图书馆组织和图书馆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个人以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分析其情感、态度、动机和理念,探寻内在缘由,提炼成功经验,探寻发展脉络,有利于丰富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18]
如前所述,图书馆包括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等。从叙事学角度展开图书馆的研究,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人员是主体,图书(包括电子资源)是对象,设备和方法是手段。按照叙事学的定义,图书馆工作应该是图书馆的主体(人员)借用一定的手段(设备和手段)操作对象(图书)的过程,图书馆日常工作是由不同的主体借用一定的手段对不同的操作对象施加影响过程。这些过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构成一系列叙述事件。叙事学的任务是采用一定的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叙事行为对这些叙事事件或行为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话语组织。叙事的过程就是叙述者采用一定的叙述视角进行叙述的行为。由于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讨对图书馆客观规律的认识,在叙事研究中尽量排除叙事者个人的主观意识,非聚焦性叙事要优于其他叙事策略。在图书馆叙事过程中,为了增强图书馆叙事的逼真效果和较好的感染效果,可以灵活地采用内聚焦性视角进行叙事,但尽量避免过多的主观性、非理性的叙事声音参与其中。形成叙事文本后,叙事学的任务是对这些叙事文本展开研究,通过对叙事文本进行话语分析,通过行动元找出这些事务性事件背后或隐或现的情感、态度、动机和理念,形成理论研究,丰富图书馆事务性叙事理论内涵,为图书馆读者服务提供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推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根本宗旨。图书馆服务就是利用馆藏设施和资源为读者提供文献和情报的一系列活动,[19]关于对图书馆服务研究的文章非常丰富,且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文献和情报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文献复印传递、参考咨询等服务活动同样包含一系列叙事行为和情景。[20]这些行为、事件、情景促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到读者信息传递的畅通。这一系列事件或行为形成了丰富的图书馆叙事材料,采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形成叙事文本,采用某种叙事话语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行之有效的为读者服务的经验,指导图书馆读者服务。
一定意义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而不是“解释”的过程。“理解”包含两个主体,两个意识,且双方处于对话状态;而“解释”只包含一个主体,一个意识,是一种独白,传统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过程是属于“解释”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只能造成图书馆工作的被动和研究的残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读者作为叙事对象,首先是感性的、情感的、想象的、思想的存在个体,作为叙述主体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同样具有这些特征,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需要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需要采用一定的叙事技巧和方法,双方的活动采用情景化、场景化和形象化的沟通交流方式会比单纯生硬的教条式的信息交流更为有效。叙事学中存在叙述者和读者、隐含读者及理想读者的关系,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同样存在类似相关关系。图书馆的任务是尽量的将隐含读者和理想读者转换为现实读者,完成对读者的重塑。这其中对隐含读者和理想读者的挖掘,同样需要采用叙事学的研究角度去促成实现,需要叙事学中叙事技巧的运用和叙事话语的建构。
《爱上图书馆》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制作宣传的一个微视频,其由于创新的理念、独特的构思和良好的效果而获得第十届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一等奖。该视频仿造中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一共分为五集,每一集中都有句式整齐的题目,每集大概五分钟。一位女大学生寻找的图书一直迟迟未归还,在一次邂逅后发现一位男生正在利用,并且该书严重超期仍未归还,女生从男生座位拿走图书并归还图书馆。两人的故事由此展开。第二集,男生喜欢上了女生,并主动帮她寻找座位,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批评。第三集,双方选择靠墙的阅读环境,透过玻璃看到对方,他们用眼神沟通交流。第四集,双方约定在图书馆新馆见面,并且体验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资源。第五集,图书馆是两位年青人爱开始的地方,并且他们爱上了图书馆。该微电影选取的视角独特,以大学生熟悉的环境展开故事,画面温馨,环境优雅,属于典型的图书馆叙事文本研究和运用的成功范例,对于宣传图书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宣传图书馆和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是图书馆职责所在。很多时候对于图书馆的宣传和对读者的引导仅依靠传统的逻辑理性行为很难收到效果,如发布新闻、信息检索知识授课、引导读者参观图书馆等。这样的指导行为容易忽视读者的主体性,导致读者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读者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强化理性行为而忽视情感及感性行为往往导致图书馆宣传手段的生硬和宣传效果的偏失。事实上,很多时候图书馆无法通过传统的逻辑式的描述和科学的阐述传达思想和信息。如图书馆的“情境”、无法言说的经验、感性的认知等是无法通过科学的言语让读者心领神会。习近平同志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21]同样,讲故事也是宣传图书馆的很好方法。《爱上图书馆》这部短剧宣传图书馆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抓住读者心理,采用叙事学的方法,通过架构故事,将大学生向往的爱情故事和图书馆环境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以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图书馆环境、图书馆服务内容、图书馆资源等为故事材料,主题突出、形象鲜活、立意新颖。将图书馆环境、图书馆服务内容、图书馆资源等宣传内容通过短剧形式,将其中难以通过科学描述的“心境”“情境”通过故事轻松完成,达到图书馆宣传的目的。
《爱上图书馆》通过叙事的表现形式推销宣传图书馆,有几个比较典型的叙事学亮点。① 情节连贯集中,由于短剧时间要求严格,为了在很短时间中表现主题,该剧采用章回小说标题概括主题,设计巧妙,弥补了短剧由于时间限制造成的叙述内容的不完整性问题。② 选取视角比较独特,以大学生为主角展述故事。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受众群体为高校师生,因此选取大学生为主角更容易拉近图书馆与大学生的距离。③ 为了避免故事枯燥,从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爱情入手,既宣扬正确的爱情观,又巧妙灵活地宣传了图书馆。④ 以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作为叙述者。通过叙事行为插入温婉的叙事声音,宣传图书馆的理念和思想,避免了传统图书馆宣传的生坚和冷硬。⑤利用短剧短小的特点,在叙述文本中大量使用“空白”和不确定点,召唤读者参与。总体说来,图书馆短剧服务可以在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及图书馆影响力等方面带来全新的价值。[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