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王国武,蔺洪全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主体,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2019年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布文件,对教学课堂建设、教学课程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建设提出了要求,着力抓课程、课堂、教师和管理这4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
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一直困扰着师生,也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比如学生这个课堂主体被弱化,教师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不好等。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教师照本宣科,教材写什么,教师就照着讲什么,教师教学过程是单项的一言堂,与学生没有互动沟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只专注于教材,而不关注学生是否专心或听懂。将讲授完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教学没有创意,忽视教学过程和效果。教师这种讲课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管自己讲,站在教室前面背诵知识或是念PPT,喋喋不休没有重点,语气单一,语速迟缓;不跟学生有目光接触,没有面部表情,讲课模式固定,没有影响力;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关心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照本宣科式教学,学生被动应付,没有自主探索、交流沟通、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输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课堂教学以单向的知识传递为主,交流互动严重不足,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完成认知目标,只注重记忆的训练,非常单一,多以1~2次笔试成绩确定学生的优劣,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的情感。注重考试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弊端。[2]
综上,当前教育教学模式下出来的学生,特点就是缺乏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谈不上批判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就高等学校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应该是给学生点燃一把火而不仅仅是向他们单纯传授知识。发掘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宗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主战场,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新知识学习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革课堂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要重视掌握新知识,也要重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包括了思维、想象、个性等多方面的素质,同时它也分为基础性的和专门性的创造性,这些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培养。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课堂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实现培育优秀人才的目标。课堂最需要解决的是要有好老师、好手段和好环境。课堂教学看似简单,但如何教好是一门学问,课堂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与认真思考,而且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近年来,各高校的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等,一些高校出现片面追求学术成就的重科研、忽视人才培养质量的轻教学的导向,使课堂教学乏味,有的教师激情不再,没有特色与亮点,等等,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学,要狠抓课堂教学,使每位教师都能把握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且在每堂课上都能给予学生新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实现教学相长,成为各高校教育者的共识,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一流大学的教育目的不只是学知识、学能力,更重要是学会一种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为每个人未来的成长确定方向,也就是培养未来强大中国的建设者、接班人。
1.开展小班制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应以授课班为抓手,小班制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脑筋发动起来,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想象力的激发,创造力、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学课堂必须要做两个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思维与能力的提升为主;从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迪式教育,让学生脑洞大开,激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3]
2.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
目前我们大学中相当一些学科考试有标准答案,但考试本身应着重考查学生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重在思考过程,而不应只是用标准答案考查大家的记忆力。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的目的是将学生从死记硬背这种简单考核转变为独立思考、善于想象创新的高水平考核,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学生。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要做到循序渐进,非标准考核所占比例要恰当,基础理论考核和实际能力考核要兼顾,个人与团队成绩相结合。
3.学业评价实施全过程改革
传统的学业评价只注重考试结果,学生出现考前突击,部分学生平时逃课,甚至考试时出现抄袭、作弊现象。学业评价实施全过程改革,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脑筋、想问题、认真领会,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把功夫用在平时,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为学情诊断、综合评价和学业规划提供支撑,实现基于数据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高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代表着一所大学的水平,高校必须要有一支德才兼备、教学优秀、学术卓越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充分发挥课程组作用,加强课程内容的研讨
要讲好一堂课,课前要做好案头工作,如完成好教案,多媒体的运用及板书的编排,梳理重点、难点内容,根据授课对象不同分别进行讲解等。以老带新,对重点、难点的提取与突破的关键问题进行指导,使其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课程组的集体智慧,积极开展课程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大力推行讲授与研讨结合、线上与线下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优秀教学创新案例为示范,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2.加强新教师培训,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提高了,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博士补充到教师队伍,应该说提高了教学深度,期望着大学课堂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而同步提升。然而,有些任教的博士受“重科研、轻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下功夫不够,教学基本功不过硬,教学效果欠佳,不为学生所认可。[4]因此要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知识靠积累,同样,教学经验与方法也靠积累,发扬 “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是提高高校教师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
德才兼备的好教师是师资培训的目标,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的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与学基本理论、教学基本功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教师在教学上投入多少,是否用心,在其整个讲课过程中都能鲜活地体现出来。通过师资培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高校需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模式和培训机制,确保合格教师上讲台,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
贯彻“质量为王,标准先行”理念,除加强标准的制定,凡事有章可循外,还要对教师加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工作规定和发展趋势等的相关培训,使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高校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主角,承担着良好课堂教学环境营造、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品质的提升和学生成长成才重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本科生为本的理念,多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困惑。高校教师要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引领学生学会钻研学问,享受知识和能力并重的人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天赋、特长、潜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是个性化培养的核心。建设多学科交叉培养平台,开设多学科交叉渗透课程,构建多类型、多层次交叉学科课程体系[3][5]等无疑是个好办法。如制定跨学院学习生活学籍制度:鼓励学生跨学院学习,学习其他学科专业知识,感受其他院系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领域知识,又具有多学科宽广的知识面和广阔的学科视野。
信息时代的教育支撑体系应是信息时代的新型数字教师和多元、开放、灵活、适切的数字教育资源;建立数据驱动的过程化、多元化、精准化综合评价机制,进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此外通过举办包括教学公开课、教学工作坊、教育教学改革论坛等一系列教学品牌活动,实现科教结合、优化高校课堂教学,协同育人。
教书育人应把握教学、教材、教师三个关键和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要素,为此,必须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相一致,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结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兼顾,既重视显性教育又要关注隐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担当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在课堂教育上更响亮。
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纳入流程管理,坚持人才培养为导向,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和再造,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建立并运行流程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持续改进和完善管理、监控流程,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6][7]
此外,尝试从“自主学习+深度探讨”方案设计体系出发,以一流课程建设、教学理念、教学技术路径和课题教学模式创新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及时注意学生们是否专心或是否能听懂;变换讲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穿插幻灯片、表格、图表、视频或者电影片段等;教师讲课结构要清晰,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如变换手势和姿势来强调所讲内容;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在课堂中精彩实践,丰富授课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8][9][10]
总之,高校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改变观念,勇于创新,善于学习。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高水平的师资,环境、资源的营造以及改革与创新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改革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