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挥武,熊小明,沈 海,邹 礴,熊建华,赵忠明,刘志刚,张 鑫,梁 超,赵大仁,郑思伟,王贵梅,刘 蓓,张瑞华
2019-06-17,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 级地震,四川省骨科医院在接到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指令后迅即集结出发,并先后派出4 个梯队的应急医疗队员积极投入“6·17”长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圆满完成了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四川省骨科医院始建于1958 年,是中国第一家体育医院、中国第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骨科医院、经中国奥委会授予的“国家队运动员指定医院”中唯一一家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牵头医院,曾参与救援了“5·12”汶川地震、“4·20”庐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等,在历次灾难救援中,应急医疗队得到了实战锻炼,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不断强化,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救援工作得到地震伤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的广泛认可。在“5·12”汶川大地震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06-17,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地震发生后,我院作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牵头医院,迅速作出响应,科学实施了紧急医学救援,现报道如下。
2019-06-17 22:55,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 度,东经104.90 度)发生6.0 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地震,地震造成16.8 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3 人,受伤199 人,紧急转移安置15 897 人。截至2019-06-18 11:00,倒塌房屋72 户73间,严重损坏房屋12 户19 间,直接经济损失1 081.8万元[1]。我院应急医疗队赴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在长宁县中医医院实施紧急医学救援,遂行了筛查评估伤病员、专科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夹板钢托外固定)、术后康复治疗及巡回医疗服务等医学救援任务。
地震发生后,我院启动应急预案,作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牵头医院迅速作出响应,开展紧急动员,30 min 内完成人员点名,并要求应急医疗队作好随时开赴震区的准备。按照“科学指挥、有序救援”的原则,在上级主管部门暂时未对我院指派应急任务的情况下,我院始终保持待命状态。在此期间,我院医务处牵头,对急诊科、麻醉科、手术室、各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车班、应急物资库房、应急药品储备库等部门进行了全方位应急工作巡查,相关科室均已做好床位准备、物资筹备等各项工作。我院在短时间内做到任务具体、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行动迅速[2]。
接到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指令后,我院在1 h 内完成应急医疗队集结、药品物资准备等相关工作。并于06-18 先后派出四个梯队的医疗专家,由业务副院长担任队长,队员包括急诊、足踝、上肢、下肢等医学专家、应急管理人员及驾驶员合计19 人次。根据灾区应急救援医疗救治需求,携带了充足的药品耗材物资,包括丁桂活络膏、郑氏舒活酊等内服外用特色院内制剂,以及骨折复位和固定专用的夹板、指骨铁丝架、钢托等医用耗材等价值合计约3.2 万元。
到达灾区后,我院应急医疗队立即投入应急救援工作,始终坚守一线,满腔热忱为灾区患者服务。06-19 上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在前方组织召开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会,我院业务副院长被确定为中医骨伤救治专家组组长,负责长宁县中医医院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指挥工作。专家组成立之后,立即对地震伤员的伤情进行排查,将54 名伤员进行分组管理,并根据需要对部分伤员进行了临时处置,以便进一步开展治疗。同时,我院业务副院长带领专家帮助受援医院完善应急体系,优化应急救治流程,提高了当地医院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系统性、科学性。
截至06-30,我院筛查评估伤病员累计494 人次,负责地震伤员应急救治累计282 人次;急诊接诊累计29 人,会诊累计6 人,巡回医疗服务累计16 人次,运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诊治伤病员累计277 人次,开展手术累计13 台次,手法复位(夹板钢托外固定)24 人,免费发放药品价值约1.5 万元。第二梯队派出的医疗专家组以术后管理和康复治疗为主,为灾区伤员提供中医骨伤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专家到达灾区后,对术后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精心管理,把需要术后康复的患者转往康复病区,第一时间开展康复治疗,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及第四梯队专家组合计开展康复治疗237 人次。
3.1 紧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发挥好紧急医学救援组织功能需要完备的体系做支撑,包括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领导指挥、人员组织构架、队员的选拔与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等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3]。此次地震医学救援过程中,该体系不够完善主要针对受援医院而言,在初期的现场医学救援中,由于受援医院受地震的影响,该院自身的脆弱性使其不具备充足能力及时建立起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和开展科学紧急医学救援,因此在救援初期出现了“救援无序”的状态。并发现以下两方面问题:(1)暴露了基层县级医院开展灾害脆弱性评估与分析还不够到位,使医院在遇到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不能及时、主动、有效应对;(2)基层县级医院无法及时实施科学紧急医学救援和进行伤员救治,又反映了紧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3.2 医疗队的核心能力建设不够全面 应急医疗队的核心能力建设,应当包括了环境适应能力、医疗救援能力、机动部署能力、应急准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4]。但是应急医疗队核心能力建设除了需要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支撑外,还需依赖于各类紧急医学救援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和应急医疗队的相关培训。(1)应急医疗队物资装备保障能力相对薄弱,这与我院应急医学装备支持和模块化管理相关。此次地震医学救援中,我院物资和医学装备携带齐全,但是在前往长宁县紧急医学救援准备过程中,并未完全达到“保障物资的最小模块化 、便携化”要求,在出行时物资占据车辆的空间较大;(2)从历次地震紧急医学救援中,暴露出我院应急医疗队员缺乏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反映出我院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中,不能全面开展应急医疗队员的环境适应能力等相关培训,尤其是技能和体能方面的培训[5]。
3.3 科学救援理念运用不足 科学救援是整个紧急医学救援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在现场医学救援中,科学救援是主导、代价最小、效果最好的救援[6]。国内著名医院管理专家石应康[7]提出分级整合式救治模式,要求三级医院应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两种角色演练,“前方医院”主要角色为伤员分类与紧急手术挽救生命,“后方医院”主要角色为危重患者的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此次地震对于医学救援、科学救援等理念运用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救援初期,由于受援医院受地震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援难度,加之临时组建前方医院的医疗队员来自不同的医院,在救援初期医疗队员整体未进行统一化管理,在救援过程中出现领导指挥不统一、患者救治流程混乱、医疗队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造成了初期地震紧急医学救援效率低、科学性差等问题。
4.1 建立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 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不仅指区域内、部门间、机构间的协调统一指挥体系,还包括在紧急医学救援中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两个层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一方面针对支援医院而言,需要不断完善本院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在地震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快速响应、准确判断、科学预测、综合协调,充分发挥紧急医学救援的组织功能,实现指挥与保障、管理与救治的有效联动[8]。此次地震医学救援我院在第一时间响应、及时安排部署,做好了人员待命、物资准备充足等各项应急准备,得益于医院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另一方面针对受援医院而言,更需要及时建立并完善现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在此次地震救援中,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及时部署,安排我院业务副院长任中医骨伤救治专家组组长,在第一时间内完善长宁县中医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科学安排抢救流程,使得长宁县中医医院迅速恢复了医疗秩序,但是基层县级医院仍不能忽视对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建设的重要性。基层县级医院需完善本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开展灾害脆弱性评估与分析,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等[9,10]。在培训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将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医疗队的培训纳入全省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体系中。
4.2 加强应急医疗队核心能力建设 作为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1)加强物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完善医学救援装备,使医院紧急医学装备达到“全”和“专”的要求。(2)加强应急医疗队技能和体能培训。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国家医疗队统一纳入培训体系中,并开展技能与体能相关培训。在技能方面,需要加强野外生存、个人防护、通讯装备及方法、交通工具的认识与使用等技能,开展在极端条件下的自我生存及紧急救援训练[11,12]。在体能方面,医院应在应急队员的选拔准入环节,应对人员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和评估,避免因人员准入不严,而导致其在紧急医学救援状态下发生危害较大的隐匿性疾患。同时,加强医疗队员的体能培训,通过制定队员体能计划,每周体能培训内容重点包括核心力量训练,旨在提高救援队员的体能耐力,为顺利完成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奠定基础[11]。
4.3 强化科学救援理念在救援过程中的运用 在地震医学救援中,应按照“科学指挥、有序救援”原则,针对国家应急医疗队,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都应将科学有序的理念贯穿于紧急医学救援之中[13]。在紧急医学救援中:(1)重视科学救援理念的应用,在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前,前方医院需及时建立临时领导组织、制定患者救治流程、合理医疗队员分工等,进行科学指挥、有序救援。(2)若前方医院队员来自不同医院,则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第一时间协调安排,成立临时领导指挥组织管理体系,作为实施科学救援的组织保障。(3)制定并完善患者救治流程,全面进行伤情进行排查,明确医疗队员的分工,使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及时、系统、科学地开展,提高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效率。
四川宜宾“6·17”地震医学救援,我院响应迅速、组织有序、实施了科学救援,救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受援医院一致的肯定与好评,体现了四川省骨科医院作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牵头医院的责任、使命和担当。近年来汶川、玉树、芦山等重特大地震的应急救援表明各地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建设与本地区潜在地震灾害风险水平不匹配[14]。因此,无论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机构还是市县级医疗机构,应该将开展灾害脆弱性评估与分析作为紧急医学救援的重要工作,对医院存在潜在的灾害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不断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加强应急医疗队的核心能力建设,强化应急救治技能,不断通过演练与实战培养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为灾害医学救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