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琴,张艳华,包淑云,年四辉,喻丽珍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大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优化、提升和共享,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师水平,服务广大学习者[1],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我国教育部自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迄今已有15年,数以万计的各类学科精品课程不断涌现,向高校和社会免费开放,覆盖面很广.除了教育部评选的数千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还有省级和校级等精品课程.各类、各级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高校教学改革,促进了师资队伍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扩大了社会服务面.
然而,与之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相比,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效率和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目前,大多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教师侧重于课程内容方面的建设,却忽略了内容呈现形式研究的重要性;忽视了信息化理念的树立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使得很多课程虽内容充实、信息量大,但多是填鸭式灌输,缺乏新意,呈现方式单一、落后,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学习和接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要求不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精品课程的实际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更新和维护的艰巨任务.目前,部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存在内容滞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落后等现象,其原因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网络硬件资源的维护和新型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另外,课程内容共享资源也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扩展和完善.
据统计,多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络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式讲解、平铺直叙,课程内容大部分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展现,只有少量的视频,甚至有的课程基本没有动态视频,资源表现形式单一,呈现方式缺乏多样性.对学习者而言,学习过程沉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降低.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宗旨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存在如下问题:①有些课程,其相关内容虽在网上可以查阅,但并不是免费开放,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②部分课程网站很难直接搜索到,需要通过相关学校的二级搜索才能找到或者通过校园网才能进入,这样对于校外的学习者来说使用很不方便,阻碍了资源的共享;③同类院校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课程,导致资源重复开发,造成浪费;④还有少部分网站不定期维护,打不开,不能发挥作用,资源难以共享;⑤大学生自身信息化素养不高,部分高校调查显示[3],仅有10%左右的学生应用手机在学习平台上学习,大多数学生则是浏览其他网页,教学平台使用频率低.
调查统计显示[3],70%~83%左右的学生认为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部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不足,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特色教学模式的应用欠缺.另外,课堂缺乏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环节等引导学习者深层次学习的关键要素,这样的在线课堂已不能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对于观看者的吸引力很有限,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信息化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逐渐多样化,学习的空间和内容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促使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断将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学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信息化资源制作团队,保证课程资源的实时性和延续性,引入微课和雨课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4],形成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免费开放共享,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教师团队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创新能力和师德风貌直接决定着课程的水平和质量.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信息化资源制作团队的建设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至关重要.因此,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遴选对信息化程度把握更好、更容易接收信息化技术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作为团队的主要组成人员,同时,鼓励教师有针对性外出进修、访学,促进团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软件、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学习,树立信息化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丰富课程的呈现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另外,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评教、督导和奖励等政策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目前,我校药学专业相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博士、在读博士和部分硕士的青年教师组成,其中,“天然药物化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团队主要由5名教师组成,45岁以下2人,40岁以下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到66%,博士以上学历达到100%,同时还引入了2名专业数字化资源制作技术人员,形成了人员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校每年为青年教师提供国内、国外访学机会,目前,我院药学专业教师外出访学率约达70%以上,各教研室教师参与省、校级教学比赛率约90%左右.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药学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等不断出现.共享教学资源的实时更新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将与本专业发展相关的最新资源上传网站,保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这是一项长期的、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同时,根据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时对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修编更加适用的教学大纲,重新分配学时,使课程教学大纲紧跟本学科的发展,紧密联系实际,能够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放在首位,制定各课程的最新课程标准.
加强课程网站建设,录制所有主讲教师所授课程的各章节视频,在视频录制和后期制作过程中重视质量,提高教学视频的画质和声音效果,杜绝不清晰的画面和声音上传网站,课程内容除了包括文字和图片,还包括图表、flash动画、短小的视频等生动形式,形成立体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完善与教材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并上传网站,编制完整的理论和实训课教案及各单元的作业习题,建立作业提交、评价系统和在线考试系统,方便同学们课后自由学习和测试.其他材料,如指定教材、参考文献目录、同行专家及学生评价等材料都要在网站上全面体现.
同时,我校注重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安全、稳定和快捷.校园网形成覆盖全校所有部门和学生宿舍的千兆以太网.构建了可扩展、易维护的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网上图书情报系统等应用平台;构建面向全体师生的门户及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方便、快速的信息化网络服务.确保精品课程的网站可以直接搜索、畅通打开,校内外学习者可以快速、免费、轻松浏览网页,学习和利用共享资源.
2.3.1 复杂知识点模块化梳理,片段化讲授
以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例,“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多而繁杂,不易梳理,我们将其内容分成四个模块:第一部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分离技术及纯化方法等;第二部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和技术概述;第三部分,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分离技术和测定途径,该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第四部分,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注重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精心组织教学,深入地介绍各类化合物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效果分析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思路清晰,内容鲜明,重难点突出.
2.3.2 讨论式教学
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提炼成相关的学习专题,制作PPT,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进行课堂讨论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题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2.3.3 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在药学专业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我院提倡研究性教学.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如,“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团队5名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16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教研室教师紧密结合各自的科研工作和成果,以科研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将精品课程建设当作一项研究性课题来开展,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断提升课程内容,由此使课程内容精益求精,体现先进的科学思想,成为真正的精品.
2.3.4 信息化课堂教学
现今的互联网+教育时代,在课程建设中引入先进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至关重要[5].如微课和雨课堂教育资源的应用.微课是教师录制的课程视频,它的优点是短小和碎片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需要将枯燥的课堂内容加入先进的信息化元素录制成精彩、多维、立体的小视频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动态画面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影响深刻,利于记忆.雨课堂是当前研发的一种良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它是将教师教学所用的课程PPT与微信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融合的一项技术.采用雨课堂教学平台,创建并管理班级,课前将每节课的PPT课件、授课微视频等学习资料推送到学生手机中;课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适时推送目标检测习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课后学生可以反馈没有掌握的内容,教师针对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相关资料推送和辅导.雨课堂使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可以使视频学习者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调查显示[3],仅有42.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信息化元素.75%左右的教师可能在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丰富课堂形式,50%左右的教师会提供支架并管控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内容学习[6],说明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普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药学专业相关课程如“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均是理论性很强、内容繁多、枯燥、深奥、不易理解的课程,课堂讲授或简单在线教学方式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大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入微课、雨课堂等先进的在线教学资源,还将使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现代的专业学习平台,提高教学质量.超星学习通是一种顺应现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可移动学习平台,主要针对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学习者通过超星学习通可以自主、快捷地进行学校课程内容的学习、讨论,并可在学校数字图书馆中进行图书阅读和文献查阅,拓宽知识面.蓝墨云班课也是一种用于手机和电脑的移动教学App,其主要的优点是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开展互动教学.通过这款App的应用可以实现在手机上点到签名、教学提问、讨论、点评以及分享学习资料等.
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基于社会化共享模式的课程建设思路,顺应市场导向,突出课程资源的实用性,扩大课程适用人群,建立面对社会免费开放的有效网站和互动平台,使学习者无障碍地自由学习和互动,实现社会化共享课堂,服务于社会大众,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任务.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但一些普通二、三类院校师资问题明显,优秀师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品课程的构建[7],应当在大力引进优秀教师的同时提高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信息化素质、掌握和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首先确保上传网络的教学资源是真正的精品(课程资源优质、呈现形式多样、内容与时俱进、考核体系完善).学生是精品课程资源应用的主体,但目前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学习意识不强,使用网络资源学习人数比例较低[8],应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宣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测试,开展师生、生生间多方面交互,并共享、上传学习资源,丰富和扩大资源来源.另外,精品课程建设中“重申报,轻建设”现象仍然存在[9],部分课程网络资源匮乏、基本模块不全[10],导致课程效果不佳,因此,课程建设阶段性督导是一项必要的任务,学校应组建课程评价专家委员会,定期调研、评价和统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质量、使用频率、教学效果等情况,并给出意见和建议促使课程资源的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