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标准引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究

2019-01-20 17:0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校企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 300162;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发展前景。因此,如何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及教育规律、更加具有特色便于实施、更加具有推广价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体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以岗位标准设计为突破口,构建了一种立足企业需求标准,校企资源开放融合,企业标准融入,形成培养-锻炼-检验-反思-锤炼-传承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搭建校内企业平台,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培养,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开拓创新的新型师徒关系。

一、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难

(一)职业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首先,要更新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构建系统设计、科学完备的职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形成学徒职业与学历培养结果的互相认证体系,畅通的学徒升学路径。

其次,要强化学校培养质量更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源源不断的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完成职业院校使命。由于一项技能的掌握,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练习,因此,职业教育与普通的学历教育有显著区别。如果在教学上沿袭普通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进行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在教学中仅仅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灌输,过多强调知识传授及理论教学,忽视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职业教育便无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再次,部分学校职业教育创新步伐缓慢,滞后于技术发展需求。现今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中很多知识明显滞后当今技术发展,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马上胜任工作岗位。此外部分职教教师长期脱离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便很难指导和培养出合格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岗位标准缺少规划

岗位标准设置缺少总体规划,人才培养不科学不合理的事情时有发生。专业岗位的多样化,导致职业院校需要跟多个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同时开展沟通协商,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由此将会引起学校人才培养的难度和成本的急剧上升。当难度和成本上升到一定限度时,便严重打击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三)评价与持续优化机制有待完善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是确立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重要时期,长期以来,学校考虑到学生认知的渐进性,对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引导有所放松。在职业教育层面,仍然注重理论知识和原理的掌握,忽视学生的追求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形成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另外评价职业教育主体和评价模式单一,评价机制尚需完善,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机制。

二、岗位标准引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策

(一)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机制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学校始终以造就现代加工产业技能型技术性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按照社会岗位实际需求及天津区域发展的服务定位,布局学校专业设置。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能力提升,锁定岗位群”的专业建设思路,从而严格控制专业设置种类,深挖专业建设质量。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职业教育理念,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加工制造类企业对技能人员任职资格的分析,细化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确立了机械制图、数学、车工(铣工)工艺分析、测量基础技术、数控编程、专业技能训练等学科课程,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实操人员基础能力的需要,根据企业需要进行持续的动态调整,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精准度。

(二)校企合作构建机制

合作中,要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具体工作。学校在专业发展、专业前瞻性及人才培养影响力方面获得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获取,技术合作、关键工艺攻关等方面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把握校企双方合作的利益契合点,是构建合作机制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学校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围绕着机械制造职业技能培养,在该领域有较为丰富的企业合作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并引领现代加工技术发展,很多企业愿意与学校开展合作,基于以上两方面,形成了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伙伴基础。目前与学校形成合作的知名企业共计21家。

(三)校企合作项目引进机制

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船舶装备等先进制造行业,有大量产品存在加工技术攻关课题。以校内企业(长城机床厂)为技术平台,开展多方位的企业项目合作,积极参与到企业提出的课题攻关之中,先后与北京安卡尔科技加工制造了高端真空分子泵,与北京石油机械厂研发制造了井喷精密阀等多个技术攻关与制造过程。在与企业一道完成课题后,学校开展重要加工技术技能的消化与转化,重点分析工艺、工装、设备、编程、测量等技术要点,将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与标准进行转化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形成现有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确保知识技能的先进性,避免学用脱节。

(四)沟通与管理的平台机制

为有效地降低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由于培养目标及方式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实体型的组织机构——产教办公室(简称产教办)。产教办领导架构由学校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产教办任课教师由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企业岗位工艺主管人员组成。学校指导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和校内外的实习教学指导,企业高级工程师负责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内容萃取,企业岗位工艺主管人员开展企业部分的实习指导过程,传授实践岗位的工作标准。构建“培养资源共享、培养方案共建,培养成果定向输送”的两共一定向的校企紧密型管理模式。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产教办,将其企业文化理念、职业素养要求传递给学校。产教办负责将与企业有关的文化、制度、企业人才成长规划等增添至教学内容之中,总结提炼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技能要点,并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将相关技术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向全体学生推广与训练,从而整体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五)新型师徒关系的确立及运行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的项目,往往技术难度较高,师生共同面对项目所提出的挑战,因此本培养模式下,不再是紧紧依靠教师传授所知的技能,学生按部就班学习,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开拓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技术技能的传承。新型师徒关系具体构建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开展职业技能和岗位认知教育,通过一些职业教育建设平台课程、企业岗位体验等环节,植入岗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标准,岗位企业文化等综合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选择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第二个阶段,学校依据学生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的专业学习兴趣,分配具体专业,开展岗位实践,及充分的岗位轮换,为学生最终确定学习方向提供基础。

第三个阶段,学生与教师依据第二阶段岗位实践中的表现,进行师徒的互相选择。确立师徒关系后,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遵守纪律、坚持标准、追求卓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要求教师加强对合作项目的技术攻关,全面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之中,按照项目模式进行学习、指导,在共同开发过程中,师徒资源共享共建,形成共同开拓创新的氛围。当项目开发完成后,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指导,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予以肯定,在技能方面进行总结,对于学生创新的技巧及时推广。

(六)职业技能竞赛为检验,教学内容再优化机制

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其试题主要依据职业标准编写,竞赛实施方案和实际操作规程由学科及行业专家精心设计,难度大、灵巧度高,揉入了行业的高端技术与要求,体现着行业的前沿动态,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卷、人才培养成果的试金石。进行赛后弥补性训练,引导学生开展比赛反思,唤醒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结合企业技能标准,进一步扩展人才培养技能知识面,反复锤炼学生职业精神。

技能大赛是检验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有效标准,由于相关试题体现了先进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学生在长期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可以通过大赛得到充分体现。反过来技能竞赛又可以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因此技能大赛有效推动和完善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是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有效形式。

(七)以标准传承工匠精神

产教办组织师生共同开展大赛加工工艺、操作技能分析,提出针对型训练计划。引导学生传承工匠精神,树立精益求精的理念,进行深度思考,反思比赛中存在的不足,按照赛后制定的训练计划,反复公关,及时总结。训练要求大赛项目涉及的产品尺寸、加工时间全部合格。引导学生将大赛技能,运用到当前校企合作项目要求,形成对企业标准、加工质量、效率的重新思考。养成对专业持之以恒的乐趣和拼搏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八)建立评约束价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考核内容设置方面,实施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产品质量检测等多种考核形式,将出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出具鉴定考核意见及结果。制定每个岗位实训的实习考核标准,从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评价、产教综合评价等三个方面全方位评定的学习情况。考核频率设置方面,“师带徒”培养每个学期考核一次,师徒同步考核。联合企业持续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奖励配套体系建设。

三、结论

以岗位标准引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很强的针对型和可操作性。为有效破解当前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所面临的制度障碍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

一是提出了以岗位标准为引导人才培养新思路,立足企业需求标准,校企资源开放融合,企业标准融入,开展人才培养;

二是搭建校内企业平台,紧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合作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展技艺传授;

三是构建新型师徒关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传承,运用行业技能大赛、持续优化教学体系等多种措施和手段。形成了以职业竞赛为抓手的“培养—锻炼—检验—反思—锤炼—传承”为特色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产教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