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琪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要提高政治站位,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底线思维,全面防范重大风险;坚守办学方向,全面优化立德树人,立足新起点、融入大变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抓头等大事、抓关键要事、抓安全急事,砥砺前行、团结奋进,不断推进党务思政工作开创新局面。
1.强化政治建设。 一是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绝对忠诚上下功夫,在思想统领上下功夫,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在意识形态上下功夫,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二是改进领导方式。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 从严执行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决策制度,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 三是提升政治能力。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站稳政治立场,做好“四个服务”。[1]四是净化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党内政治文化。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认真落实 《关于进一步激励学院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做到引育并重,一抓人才引进,二抓人才培育,三抓人才服务,既求人才所有,更求人才所用。
2.抓实意识形态。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信息化既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给党的各项事业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学院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要强化提升意识形态重要性认识,准确掌握、严格遵守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要求,严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履行相应职责。所有员工都要增强“教学研究无范围、课堂讲授有纪律”意识,多做团结鼓劲、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排忧解难、解疑释惑的事情。 所有宣传阵地和各类媒体均要着力正方向、正导向、正能量,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工作主线,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文艺创作和纪念活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氛围。适应信息化要求, 强化互联网思维, 提高用网治网水平, 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传统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 无论是大屏还是小屏, 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领。
3.建强基层组织。要推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落地见效,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培育示范党总支、标杆党支部、样板党小组、特色党建活动,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2]
1.科学研判,严密防范政治意识形态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重大风险。 高职院校要按照新形势、新要求、新部署,专题研究、制定方案,细致排查政治建设、意识形态等领域风险;克服化解政治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严峻复杂形势不相适应、驾驭能力与严格要求任务不相适应、常规安排与师生丰富需求不相适应、思维举措与新兴媒体特点不相适应的“四大短板”。 针对风险和短板,一一对应地找出在校园中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拟定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坚决化解,做好防范。
2.综合治理,坚决消除师生校园平安隐患。树立“以制度规范强工作机能,以管理创新增组织效能,以体系健全促建设水平”的安全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一抓安全行为规范,二抓安全意识养成,三抓安全文化建设,切实形成在全体师生头脑中真想着安全、行为上真重视安全。 要切实落实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深入全面排查校园各类安全隐患,针对容易诱发的食品、防疫、水电、燃气、建筑、道路、交通、运动、实训、集会、危险物品、人身财产等诸多安全隐患,定期开展科学排查,细致登记造册,拟定“三单”,及时整改;要高度关注精神、心理有疾病的重点人员,既热情帮助照顾,更要细心观察、管理有度,规避风险;要加强校园安保建设,科学发挥校卫队作用,力求“人防、物防、技防”联动;要加强领导班子带班、行政值班、保安巡逻的管理,及时发现、报告、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要强化涉稳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深入剖析每个时间节点和某项具体变化所涉及到的不同对象、不同诉求、不同影响因素,建立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积极化解矛盾,创建安全、文明、有序校园。
1.完善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等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十个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构建十大质量提升体系。 通过挖掘全院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具体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切实提高育人效果。[3]
2.建强思政队伍。 坚决保证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在学院落地落实,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不断规范完善专职辅导员制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标准精心培养和建设思政工作队伍, 大力培养学院思政工作名师。 要扎实践行德育为先,改进德育工作,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在日常教育中、在生产实践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家国情怀。
3.建优思政课程。 一让理论供给与个人需求相结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进头脑,牢牢守住价值引领的初心,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聚焦其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大胆变革、推陈出新,“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有意义的事讲成有意思的事”,提高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二让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相结合, 聚焦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以广阔的视野、 精深的剖析、丰富的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并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滴灌”,讲道理讲情理、讲现实讲事实,字字讲到最“渴”处、句句暖到心坎上,引导大学生深度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 三让课堂互动和课外拓展相结合,树立“思政课+”和“互联网+”教学理念,线上线下融通,为思政课教学添加“一键启动”,做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互联互通,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4.着力以文化人。 结合校园环境综合治理,抓好文化品牌建设与管理, 着力凝练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推进校园区域、系部楼宇、校企文化建设均衡发展; 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 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图书馆、室内体育馆、牡丹园、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营造科学和谐的育人文化氛围;大力弘扬铜职精神, 宣传学院形象标识的文化精神内涵。 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坚持落细落小落实,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利用重大事件纪念日, 举办形式庄严、 内涵丰富的庆祝和纪念精品活动, 教育引导师生做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真正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 校风学风; 组织好 “快乐午留生” 等系列品牌志愿服务活动,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
5.推升实践铸魂。 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探索1+X 证书制度;要重视体育塑人和阳光体育健康心理建设,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既要让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大学生活动中心座无虚席,也要让我们的风雨操场、篮球场、足球场、室内体育馆“人满为患”,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坚持以美育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不仅成绩美、形体美,而且行为美、心灵美;要弘扬劳动精神,通过工学交替、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以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龙头, 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综合质量、培养大国工匠。 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 要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就必须遵循思想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传播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确立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才能给学生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