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学 李建华
数学和现实生活、科技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主要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较大。小学数学是学生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大作用。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生长久发展三方面。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式,也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数学学习的不单单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逻辑思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敏锐,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化;数学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作用于现实生活推动着现实生活的进步。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学科,可以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数学基础,所以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长久发展意义重大。
习惯成自然,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状态。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所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来说意义重大。小学生的反思意识、自我管控能力和意志力都不是很强,想要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保持一个不错的成绩,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和数学学习之间搭建了一种无形的桥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最直接最明显的益处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成绩上。好的学习习惯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学习习惯是共通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会对其他学科学习方法的改善带来思路。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中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乐观地迎接学习上的挑战,顺利实现由数学到所有学科的转换。
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路上的指明灯,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对社会有利的好少年更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所以,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发挥着指导、引领的作用。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学校学习,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合理引导,督促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人;其次,教师发挥着监督、督促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标准,更要监督学生落实这些行为规范。如果只要求、不监督就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当作一句空话抛之脑后。
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懂问题、学会审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固然要教会学生知识性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能够读懂问题。正如现在所提倡的学科融合,学科和学科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关系,能够读懂问题、正确理解问题、提升学生阅读、审题的能力也应该是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审题过程中注意勾画重点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题干的时候,把重要的条件以及重要的知识点随时进行勾画,勾画的过程是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审题能力的一种途径。其次,还可以采取一种大声读题的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年龄比较小、年级较低或是题干条件复杂的问题。大声读题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但在最初引导学生审题时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在读重要条件时可以适当加重读音,由此让学生养成一种在阅读中发掘重要条件的审题习惯。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独立,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而独立这种能力更需要从小培养和锻炼。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会让他终身受益。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应该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很多时候,明明讲过很多遍的例题学生还是会出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在接受这个知识时没有经过自我的思考和理解,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记忆性的知识,所以学生经常会忘记如何正确处理此类问题。想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收放自如”。所谓“收放自如”是指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或例题时,不应该给学生讲得过于精细,也不能直接就将结论、结果告诉学生,这样只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更大的依赖性。教师对于一些知识点要做到点到为止,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果学生在独立思考方面确实出现了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提示和思路上的引导,但整体上还是要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
现代社会更加重视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达到更完美的目标,团队协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一种形式。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充分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合作和团队的力量。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得到合作能力的提升,将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各种形式贯穿于具体的教学实际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想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就需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所以,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习题或是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是团队共同探究解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学习和探究的主体参与到其中,让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合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形式做出一些创新,例如实习小组竞赛制,定期开展“我是计算小达人”等数学活动,让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参与任务,共享目标和资源。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教师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学生更是如此,想要让学生的成绩得到长久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能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成长。关注学生反思能力、总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是教学实际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课时相应减少,这就预示着传统的题海战术和教师的强制性长时间低效学习已经不再是大趋势,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需要提高学生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学生也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反思、总结的意识,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反思、总结的平台,在长期的锻炼中最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首先,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例如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让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反思总结,通过发言发现问题并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其次,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让学生做好做题的整理工作,在整理的过程中形成、巩固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追求严谨、科学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知识,也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习的课程。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段,数学学习正是对学生大脑的一种开发,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好的学习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在这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授之以鱼”的阶段,而应重视“授之以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更应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助力学生的学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