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中的“工匠精神”

2019-01-20 05:16施建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谢晋工匠精神工匠

施建平,周 晨

(1.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术期刊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2.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自2015年电视纪录片《大国工匠》播放以来,“工匠精神”一词风靡全国。工匠精神体现在影视界,用著名导演谢晋业师张骏祥(1910-1996)的话来说,就是“拍电影就像两只手捧水,每根手指都要拼命平紧。不然,这里漏一滴,那里漏一滴,捧起来的水很快就会漏完。”[1]电视制作也是如此。

在影视制作中,具备“工匠精神”是出精品的基本要求。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即事情都是从容易的做起,成大事必定要注重细节。影视制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细节的真实。只有在细节上经得起推敲——无论是道具还是情节、乃至人物的表演,都必须惟妙惟肖,方能吸引观众。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演职人员的敬业精神,一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电影如《少林寺》《孔雀公主》《庐山恋》《芙蓉镇》等等,电视剧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等,重播了一次又一次,还依旧吸引着年轻的观众。它们可谓是现代影视史上永恒的经典。从20世纪80年代北京观众的批评,电影要《注意细节的真实》[2],到现在专门为影视作品挑刺的“穿帮网”(http://www.bug.cn),都无不在提醒我们,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影视作品是难以做出精品,给观众带来愉悦的享受的。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命相搏的献身精神

在影视界获得成功的演员、导演、配音等从业人员,往往具有献身艺术、以演艺为生命的精神。著名导演谢晋(1923-2008)更是要求演员一进入场地,无论戏里戏外,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符合角色的气质和风格。以2017年暑期档爆红的《战狼Ⅱ》为例,导演兼“男一号”的吴京,为了拍水下的特技镜头,冒着生命危险数次下水:“(吴京)我有没有受伤?我差点死了,差点死在萨姆·哈格里夫(动作指导)手里,尤其是拍水下一镜到底那场戏的时候,我身上是绑了四公斤的铅,拍了两条之后我真的是没有力气了,也没有氧气了……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念头,就是给我口气吧。”[3]正是这种以命相搏、精益求精的献身艺术的精神,使影片《战狼Ⅱ》处处显得十分真实,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史的神话。

演员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因种种意外而献身的事情也时有耳闻。如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在拍戏过程中被真子弹打死殒命、李连杰的替身在拍戏时因意外情况受伤不治,等等。有时候,即使不冒生命危险,但种种受伤仍然是无法避免的。如1999年《卧虎藏龙》开拍时,以备胎资格在剧组学习武术的章子怡憋了6个月。白天苦练功,晚上啃角色,直到导演试完其他的候选人均不满意之后,章子怡才正式出演玉娇龙。片场中,由于双方持剑打斗的动作非常之快,稍有半秒的不合拍,就发生了手指指甲盖全被削掉的事情。十指连心痛,但章子怡并没有因此而喊停,只是在停工的间隙用冰敷后继续拍戏。有评论认为,与其说是《卧虎藏龙》成就了章子怡,不如说章子怡成就了《卧虎藏龙》!而喜剧演员严顺开最近不幸离世的一个主要诱因就是在拍戏时,以72岁高龄长时间泡在海水里:2009年10月的大连已是深秋时节,海水冰凉刺骨。电视剧《我的丑爹》要求主人公“下海捡垃圾,在海水中跌跌撞撞,绝望时还要往冰冷的大海中央走去”。严老说:“我不记得我下了多少次海,平时我连河里都不敢去,连游泳池都不敢去!……没想到拍这部戏这么难,早上8点不到就开拍,拍到晚上12点。拍的过程中,我又哭又笑,又蹦又跳,拍完我就受不了了,手都发麻了。”[4]这位中国的卓别林拍完戏后就因中风而一病不起,长期住院直到离世。而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演员吴雪为了演好《非常大总统》里的伍廷芳,也不顾70多的高龄,拖着发烧的身体坚持演戏,并引用了自己20岁时的誓言:愿意死在镜头前,死在舞台上[5]。演员张晓敏更是以“你和救世主就是你自己”为人生格言,为了演活宋庆龄这一形象,不仅天天泡图书馆、藏书楼,翻阅大量的图书资料,还与化妆师通力合作,费尽心血使自己无论在形象上,还是在气质上,都无比接近角色:为了上唇略微鼓起,她定制了牙托,足足一个月才适应。宋庆龄的眉毛又细又淡,她竟然把自己又粗又黑的眉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直到符合人物的形象为止![6]正是由于吴雪、张晓敏为代表的全体演职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常大总统》在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7年)上捧回了奖杯。

2 吃透角色的钻研精神

一部影视剧的成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最主要的还是靠剧组全体人员的团结一心和共同努力。其中编导人员对人物角色的揣摩、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编导人员对人物吃透了,然后才能指导演员如何用肢体语言、台词等方式展示人物的形象。谢晋拍的《芙蓉镇》,1987年获得了百花奖等多个奖项,其中一个便是最佳男配角奖(祝士彬饰王秋赦)。在1985年《芙蓉镇》开拍之初,谢晋反复翻看剧本,觉得“土改根子”王秋赦这个人物不好把握,便在湘西的拍摄外场地写信向钟惦棐请教如何理解王秋赦。钟回信说,照他的理解,王秋赦应该是“中国革命中的流氓无产者”。[1]谢晋一看,如获至宝,将此人物进行了准确地定位。演员们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王村的外景地体验生活时,祝士彬拿着当时流行的铝制饭盒和勺子,跟着大家一起在镇粮站的食堂打饭。谢晋看了,脸拉得老长:王秋赦会用你这种饭盒吃饭?祝士彬脸上一阵臊红,赶紧把饭盒、勺子扔在一边,找来一只大粗瓷碗和一双竹筷子。想了一想,还不对。便又跑到院子里,从树上掰下一根细枝,一撅为二,夹在胳肢窝底下撸撸干净,再拿它把大粗碗里的面条扒拉到嘴里,还带着呼噜呼噜让人倒胃的巨响[1]。影片末尾疯了的王秋赦就是用敲破锣的棒槌柄来吃米豆腐的。正是由于谢导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对演员严格要求,使默默无闻的祝士彬随着《芙蓉镇》的辉煌而一炮走红,步入了演艺生涯的高峰。

以《张衡》《曹操与华佗》《庐山恋》享誉电影界的著名导演黄祖模(1921-2011)坚信: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他为了精心设计好电影《张衡》的每一幅画面,不仅埋头苦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国封建社会史论》等卷轶浩繁的著作,还远赴河南洛阳、南阳,陕西西安等地,辗转数千公里,寻觅张衡留下的踪迹。在各地的博物馆搜集了大量资料,一点一点地拼凑出2000年前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形象。此外,他还做了数万字的笔记,列出100多个专题,请教专家学者。大到“朝仪”“宫祭大典”等恢宏场景,小到汉朝百姓“执帚迎门”的普通风俗,甚至像“刑徒墓砖”这样的小道具,黄祖模都进行了认真地考证。至于镜头的运用、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他都经过深思熟虑而绝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只要一进入创作和拍摄阶段,黄导就常常失眠了,即使服安眠药都无法入睡。用他妻子的话来说:“有电影拍,连命也赔上了!”[7]

3 一丝不苟的细节考量

“工匠精神”强调细节的真实,讲究用放大镜察看产品有无瑕疵。沺沺在《注意细节的真实》一文中指出:《雪山泪》中,农奴主家里出现了20世纪70年代才有的电镀钢管桌椅;反映解放前国共双方谍战的《保密局的枪声》中,出现了“百乐门”的简体字(应为“百樂門”)等穿帮镜头,让人啼笑皆非。好比在品尝美味时,忽然吃到了一粒砂子,硌了牙的同时,也让人倒了胃口。在20世纪80年代,创下天量票房记录的《芙蓉镇》,就是将细节的真实进行到底的一个典型。一是场景真实。古华写的《芙蓉镇》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古镇,他的家乡湘西苗族自治州嘉禾县并没有这样的村镇——静静流淌的江水、古老的渡口、蜿蜒曲折的石板街、吊脚楼、乡公所、土圩场……谢晋就命令摄影师和美工把湘西14个县、100多个镇像篦头发一样,一个个过一遍,直到找到满意的外景地为止。摄影师卢俊福和美工金绮芬行程7000多公里,相当于绕了半个地球,才在永顺县猛洞河边,找到了王村镇这个满意的外景。为了使石板街更符合原著的风格,摄影师还造了一个当地风格的石牌坊,为了剧情的需要,剧组还在王村粮站隔壁造了一座新房——胡玉音的“米豆腐店”。就连影片末尾王秋赦暂住的河边的吊脚楼(原取景地没有此楼),都是剧组花了3000块从当地人手中购买后在岸边重新照原样一块板一块板地拼装起来的。后来,剧组撤回上海拍内景,为了保持环境气氛的原汁原味,美工组又如法炮制……但胡玉音家的天井,转角处还是缺几块石板,美工就用泡沫替代,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结果还是被谢晋一眼识破,一脚踢掉,让美工满上海地跑了找石板。终于在一个寺庙的工地上寻到了符合内景的青石板[1]。《芙蓉镇》不仅取景地真实,道具真实,连群众演员都是当地的土著居民饰演的,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表演,释放出浓郁的湘西淳朴风味。

《非常大总统》在拍摄过程中,孙中山该不该穿元帅服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有位孙中山研究的爱好者看到演员孙道临身穿元帅服的造型后,指出:孙中山穿元帅服的照片拍摄于1916年,但他实际上5年后才就任非常大总统。孙道临从谏如流,马上向广州的文史专家请教,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又穿上了元帅服[8]。而《战狼Ⅱ》在拍摄中调用真实的坦克来拍戏、剪辑过程中插入中国战舰在大海巡航的片段等行为,更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许多人在观看时激动得流下了泪水——经历数百年来的外侮,国人总算可以昂首阔步于世界的舞台了。

而最近大获成功的《流浪地球》,其历时数年的精心打磨、耗资数亿的超预算投入,更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8000张分镜头画面,10000件道具制作,3000张设计图纸,每一帧镜头都是呕心沥血之作。到了后期制作,剧组单单为了行星发动机的形状就画了300多张草图,还不时向中科院院士请教;而拍摄之艰苦更是让吴京做“噩梦”、让李光洁累到瘫软……自媒体“小伊娱扒”认为,正是因为一部用心到了极致,才创下了中国票房第二的佳绩。

4 真情实感地投入与把握

一位中国导演由于工作出色在国际上获得极高的声誉,国外的一些同行对此不太理解。后来在访问中国的这位导演时,导演把宴请他们的地点改放在家中,而且安排自己有智障的孩子和他们见面,他们才恍然大悟——真诚待人,以情动人,这位杰出艺术家拥有这样的品质,电影作品哪有不红的道理?这位导演就是谢晋。著名演员宋丹丹早年因饰演《月牙儿》而声名鹊起。她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十分淡然,她认为没有成功之道,有的只是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在童年时期,父母对她百般呵护,而她的童年好友于伟,因为家庭的破裂而中断学业,走向社会,一个人租住在外,以至于在宋丹丹高考前夕,便自杀身亡……她既自责自己未能及时劝解好友,又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正是由于把自身的感悟和情怀注入了角色,才使人物塑造非常地丰满[8]。

导演黄祖模更是冲动而富于激情。演员未入戏,他自己先入戏了。在拍摄《华佗与曹操》曹冲病危时,一个镜头竟然流了三次泪水。原来在拍摄现场,扮演曹冲的小演员董文纲怎么也流不出泪来,黄导只能自己现场指导,没有说几句话,就开始流泪了。小演员受他感染,似懂非懂地也流起泪来。但导演在场的镜头肯定不能算,还得重拍。如此反复三次,方才成功。黄导也为此和小演员一起哭了三次。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制作人及导演、演员等对影片制作过程中工匠精神的追求,有些动作和细节甚至达到了严苛的地步,因而使电影又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来。《战狼Ⅱ》《红海行动》等都堪称追求工匠精神的典范之作。又如2019年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简称《哪吒》)的导演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绝不粗制滥造,有时为做自己心仪的产品,甚至放弃高收入、只能依靠方便面打发一日三餐。而他在制作《哪吒》时,也绝不因为自己籍籍无名而降低要求。有一个合作方的特效师在漫画制作过程中,被逼到崩溃,最后选择了辞职。但在新公司还是继续做这一工作,最终完成了任务。2019年10月,《哪吒》以49.7亿元的销售收入高居中国票房第二位,可以说这一辉煌成就与全体影片制作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分不开的。

回顾历史,用著名导演王扶林的话来讲,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感,慢工出细活的从容和淡定,才造就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渴望》《雪城》《红河谷》等一大批中国影视史上的不朽精品。正是由于电影、电视从业人员以精益求精、一丝不敬的工匠精神来面对观众,才创造了中国影视业的辉煌成绩,形成了新中国文化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观望当下,随着一大批热播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的追捧,我们能在这些热闹的背后,依稀看到影视人永攀高峰、永不停歇的脚步。

猜你喜欢
谢晋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谢晋寻子
工匠风采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工匠神形
缅怀谢晋导演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