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2019-01-20 05:16江雪茹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江雪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坚定,事关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当前,西方多元价值理念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严峻挑战,这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是危害性最大的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在“理论”上披着学术的外衣,在“舆论”上更多地活跃在互联网隐蔽的世界里,其具有的迷惑性、欺骗性和渗透性特征,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强烈冲击,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挑战。

1 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在国内拥有了一批拥趸者。它已经超越了学术争鸣的底线,其诋毁革命否定改革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给广大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学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就其表象而言,历史虚无主义是打着“学术探讨”和“学术争鸣”的旗号进行传播,在文史哲方面都有涉猎。细究起来,我们发现那些“探讨”和“争鸣”都有明确的落脚点。文,针对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人物;史,针对的是党史、国史和军史;哲,针对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这些落脚点上过度的假说和臆断,直接暴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2 历史虚无主义攻击的落脚点

(1)去中国史。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要颠覆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是灭军史、党史和国史。对于军史,历史虚无主义提出“告别革命”的论点,否定革命诋毁革命,污蔑中国革命对历史只有破坏作用。对于党史,历史虚无主义先是大肆书写“翻案文章”,为蒋介石歌功颂德,接着“任意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把毛泽东领导时期说得一无是处,以此打开缺口,全面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2]。对于国史,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说中国根本没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现在的中国是走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紧紧揪住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不放,动辄就是“定体问”,从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上质疑、否定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历史虚无主义完全不顾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9年历史,因革命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获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2]。

(2)去中国魂。中国精神是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来源,她融汇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融汇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里。历史虚无主义在去中国魂上大做文章,他们从轻蔑中国文化入手,进而轻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反向却是颂扬西方文明,进而崇洋媚外。对于中国文化,他们千方百计地证明“中国文明西来说”,还肆意歪曲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走向没落的黄色文明,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乞怜于西方文明;对于制度文明,说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具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根本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必将会失败;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态度,说中华民族是落后愚昧充满劣根性的民族,中国人需要西方进行殖民化的统治才能进行人种改造和进化等等。

(3)去强国本。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强国之本。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者传播“过时论”,还撰文说“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存在,(马克思主义)是真正极致的历史虚无主义”[3],从而否定我党的指导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罔顾事实,不遗余力地加以否定。

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文化进行肆意篡改,对中华民族进行恶意攻讦,将大学生精神之钙抽空、中国之魂剥离。凡此种种,其用心就是否定我国的强国之本,阻碍我们的强国之路,欲将中国纳入西方的轨道,成为西方的附庸。

3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

历史虚无主义那些唯心史观的假说、臆猜和歪曲,扰乱了大学生们的思想,使他们对历史存疑、对榜样猜疑、对现实怀疑,大大消解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同时,由于历史虚无主义竭力宣扬西方文化思想和政治理念,一些大学生受其影响,思想观念中主流意识形态逐步被瓦解。

(1)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导致思想混乱。大学生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和批判精神,但其思想也易受蛊惑。面对网络上充斥的历史虚无主义种种错误言论,缺乏深刻认知和判断力。历史虚无主义去中国史的错误言论,造成大学生对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合法性的认同危机。历史虚无主义去中国魂的错误言论,造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认同危机。历史虚无主义去强国本的错误言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不信任”[4]。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产生认同危机。

否定完中国共产党,接着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改革创新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再继续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被历史虚无主义消解至此,他们的思想出现了混乱局面。

(2)解构主流意识形态,西方价值观逐渐渗透。当大学生思想出现混乱之后,历史虚无主义进一步解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其解构的惯用手法就是用西方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来评价中国的现实和发展历程,让西方的价值观逐渐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如历史虚无主义用西方改良主义否定了中国革命的意义;用西方民主制度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用西方文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当革命受到否定,党遭到诋毁,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恶果,那就是致使部分大学生产生颠覆性的认知:西方殖民入侵对中国是有益的,会促使中国尽快走入现代化;中国的革命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中国应该走改良的道路;共产党采取卑鄙的方式做大窃取了本属于国民党的国家政权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遭到抹杀,“消解文化认同,瓦解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5]。

(3)西方意识形态代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当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被解构之后,他们的思想意识开始重构,历史虚无主义竭力推行以西方意识形态替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当前建设“五位一体”现代国家的各个层面,历史虚无主义在积极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在经济领域,说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在走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竭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在政治领域,美化“三权分立”,推销西方的民主制度;在文化领域,用西方的“普世价值”代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和生态领域,把控话语权,倡导全盘西化,把西方美化为天堂般的生活。经过历史虚无主义主义者长此以往的鼓吹,结果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西方价值观念的推崇备至,而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则观置若罔闻”[4]。

历史虚无主义试图从源头开始,从否定马克思主义出发,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而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

4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影响了大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正视,“冲击和侵蚀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影响着国家的新一代青年,给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6]。对此,高校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方法。大学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的群体,其思想极易受社会思潮影响。面对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高校要利用掌握思想宣传阵地的优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意识占据大学生的观念世界和精神高地。

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占据两个讲堂,一是思政课堂,一是学术讲堂。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上开设的必修课,就能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若干错误言论。比如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有力的回应“告别革命论”、“补课论”和“社会主义失败论”;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可以有力反击“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虚无论”、“马克思主义是伪科学”等错误言论。在课堂上教师用最真实的声音,还历史以真相,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真实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比较鉴别,让学生在事实面前分清楚对错,搞清楚真伪。学术讲堂,是学术自由在大学集中展示的舞台。高校理论工作者应该有守土意识阵地意识,有责任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有责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纠偏纠错。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引起大学生价值观混乱甚至是主流意识形态被解构的威胁,学术讲堂上要勇敢发声,“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7]。同时对错误言论进行梳理,并进行有效反击,通过正面的发声,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从而有效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2)加强网络思政建设,与历史虚无主义展开交锋,以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感染学生。在高校,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在中国7亿多网民中,青年人是主体,大学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在高校,如何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可控的“常量”?

首先,加强校园自媒体管理,加大校园网络信息的巡查和舆情监督。高校信息主管部门要加强网络巡查,及时发现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一旦发现价值导向偏差的言论,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帮助学生破解思想困惑,积极引导学生不做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上的传播介质”[8]。通过这些管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为青年大学生创设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及时给大学生的价值观领域建一个防火墙。

其次,加大网络思政工作力度,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手段。高校要担负起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责。一方面,网络思政队伍要与主流媒体保持步调一致,适时在校园自媒体平台推送充满正能量的优质资源,理直气壮的积极正面发声,将富含家国情怀的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视频、快闪、动漫等形式发布,鼓励大学生在朋友圈和微博转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9]。另一方面,要组织一批理论工作者针对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方式,在校园自媒体平台系统性的给大学生讲哲学、讲国学和讲史学,与此同时不回避问题,及时找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力点,变被动为主动,撰文发布,精准发力,与历史虚无主义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再次,高举法律之剑,直指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图谋。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在互联网的传播极具隐蔽性,因为它是披着“学术探讨”的外衣,因此高校还需要集合专业人员进行专项审查和甄别,“对于公然违反我国宪法法律,致力于推销西方意识形态、肆意兜售历史虚无主义的网上言论,必须依法处置、限期整改”[10]。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司法机关举报,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惩处,毫不手软。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铺好精神世界的底色,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扰。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校园文化环境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培养和锻造以及最终的成长与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为大学生铺好精神世界的底色。只要底色铺好了,无论其他社会思潮怎么涂抹,大学生自有分辨能力和抵抗能力,能抵御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袭。

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以经典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播为主基调,加强主题教育。通过开设讲座,开展读书交流,组织演讲、朗诵等形式,鼓励大学生听史读史讲史,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以改革文化和先进人物的榜样文化为内容,加强社会实践。催动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自己的参观、采访、挖掘和思考,全方位了解改革开放史,明白爱党爱国的真谛,懂得奉献的价值,确定人生目标,寻找人生方位,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政府、社会以及高校务必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关注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及时关注舆情变化的新动向,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确立层层建好防火墙。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