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用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闭塞引发的,造成血流终端以及心肌局部产生坏死的现象,给患者生命以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近年来,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加大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为了更好的提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要在治疗当中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护理当中把护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把患者与临床经验紧密结合,将获得的证据当做临床护理决策依据,把患者当做护理中心,有助于护理工作更加科学,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给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工作当中要严谨认真,随时对患者心理健康进行关注,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当中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年龄为(69.77±7.24)岁;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62~77岁,平均年龄为(69.79±7.26)岁;两组资料并未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当中护士长是组长,按照患者身体情况与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护理方案,对护士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提供指导;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护士要严格根据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定期进行循证护理培训,加强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加强自己的护理能力,为患者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
1.2.2提出循证问题。按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作为参考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充分与患者心理特点结合起来,确定循证问题。问题提出后,检索有关文献,找到问题解决的参考依据以及方式,通过使用理论知识来评价文献的真实可靠程度,确定循证护理的方案。
1.2.3循证护理措施。
第一,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主动与患者展开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对心前区疼痛,要为患者提供镇痛药物。若患者不存在低血压情况,要按照医嘱利用注射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方式,疾病严重的患者,可以利用吗啡。药物期间要对患者的情况密切观察,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血压与心率进行监测。
第二,便秘护理。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保持适当的活动,避免产生便秘。早期要展开锻炼指导,在患者早餐后指導患者下床适当展开活动,例如慢走十分钟等。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饮食中的问题,例如要食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禁止使用刺激性的食物。晨起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应用蜂蜜水。
第三,心理护理。通常患者发病较急促,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造成患者血压上升。护理要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为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为患者介绍临床治疗的方法等,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保证患者心态良好。
第四,发热护理。护理工作人员要告诉患者发热的原因,按时为患者测量体温。按照医嘱给患者提供抗菌药物以及降温药物。护理工作人员利用温水进行擦拭、冰袋等物理降温的方法,指导患者和家属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以及床单,对血象情况进行监测。确保病房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两次,重视日常卫生。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来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证明越严重。(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通过应用SPSS20.0来进行数据分析,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学意义使用P<0.05来表示。
2.1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o.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来说,循证护理要求高,护理人员要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若患者存在不良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循证护理小组的建立,促使研究可以顺利展开,小组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给研究工作打好基础,确定好循证问题,找到循证医护,让护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循证护理方法的实践,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几率。医护工作人员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充分掌握患者疾病情况,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当中利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