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改改
摘 要:随着国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我国众多地区水文条件较为复杂,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难度较大,并且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水利工程周边的自然环境,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完善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更是关注的焦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使用,是工程地基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足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索出一套高效提升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手段,才能在源头上把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性的第一关。
关键词: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实践应用
1 引言
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从国家决策,到前期筹备,到设计施工,再到最终竣工,需要经历漫长的努力,因此,我国现有的一些已经投入使用的水利设施,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开始兴建并使用至今,就以今天的技术手段來衡量,其中难免有一些技术漏洞亟待我们去解决。例如:水利工程整体或部分设计不尽科学,难以完全适应当地实际的自然条件,工程投入成本过高,施工效率相对较低,水利工程的基础防洪功能较弱,采购原材料过程中质量标准不达标,对水利工程周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等情况时有发生。水利工程作为大型基础设施,在防洪抗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旦出现问题,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而言,能够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灵活调整技术手段,也能够针对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应急处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在世界各地得以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原本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的有效手段。
2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简析
灌浆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将不同原料制成的浆液,通过液压工具压送到工程建设中需要填补的缝隙中,进而改善原本恶劣的基础条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科学选择适合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施工部分的抗渗能力,将原本松散的部分,牢固的结为整体,也能够有效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牢固程度,抵抗更为严峻的自然条件。
灌浆可以针对岩基进行加固,通过对岩基钻孔的方式将浆液注入岩层中,进而提升岩层整体的耐受度;还可以通过铸建防渗幕墙的方式,有效降低基础渗水的可能性,从加固与防渗两个角度提升水利工程基础的稳定性。随着灌浆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工程施工过程中自然地质条件恶劣以及地基防渗问题,并且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多种原材料的广泛应用,我国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3 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 岩溶地区的技术实践
广泛分布在我国贵州地区的岩溶地貌,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喀斯特”地貌,始终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该地区山地为主,山体坡度较大,水溶性岩石分布广泛,断层广布,地形破碎,地下水渗漏严重,水流的运动对地下岩层的腐蚀严重,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自然环境极其脆弱。这样复杂恶劣的地质条件对我们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1)制定科学的技术施工方案。这种地理环境虽然统称岩溶地貌,但是不同的施工地区依旧面临的不同的地质条件,首先,我们要深入实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量,结合测量得出的实时数据,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预期计划的施工目标,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还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准备多套备选方案以及应急方案,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将危险的防范工作做到首位。
(2)把好材料质量关。面对岩溶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选择可塑性强、抗高压、耐腐蚀、防渗漏的材料,是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够在高压的环境中进入到断层的缝隙中,牢牢的将断层部分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并且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与侵蚀中,依旧维持工程基础的坚固。
(3)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在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高压水泥灌浆法,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高压技术,将水泥浆液均匀的分布在地下岩石间的缝隙中,高压作用下也会将浆液作用的更加紧实,首先确保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而面对一些较深的岩溶时,其他技术手段难以深入到内部进行作业,此时,反倒是最基础的灌浆技术更能够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利用灌浆的压力,加速浆液与岩石之间的融合,进而实现对深部结构进行填充的目的。面对一些浅层岩溶来说,砂石的滑动性对水利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直接将表面的沙土进行清理以后,在利用最基础的灌浆技术,将水泥浆液重新进行回填,即可实现工程基础稳定性的强化。严重渗水情况下的技术实践。渗水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处理方法不得当,在未来水利工程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将会大大降低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增大水利工程设施倾覆毁坏的风险。为了防范后期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渗水环境下相应的技术方案。
3.2 渗水
渗水部分时常伴随的问题就是岩石腐蚀严重,基础耐受能力下降,灌浆技术的使用能够同腐蚀严重的岩石重新结合起来,大大加强整个基础的耐受能力。在灌浆材料的选择方面,首先要选择亲水性好、粘结性强的原材料,进而将渗水部位结合的更加紧密,保证基础工程的抗压性与稳定性。
在灌浆技术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根据施工的实际部位,实地考察工程的受力情况,从灌浆材料的选择、工程设计、实际施工,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模袋灌浆法和高压喷射灌浆法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式。模袋灌浆法相对其他灌浆技术,模袋形状更加多变,束缚性强,耐磨度更高,能够牢牢束缚住灌浆材料,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后期投入使用阶段再次发生水土流失,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后期将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弥补。
而高压喷射灌浆法,通过高压泵将灌浆直接均匀的作用在地层深处,通过高压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作用于灌浆地层,对地层原本的自然状态进行破坏,将灌浆材料和原本的地层重新进行搅拌和混合,重新形成结构更为坚固的整体,这种灌浆技术的使用,不但对原来的岩体进行有效的加固,还能够对原本岩体中的缝隙部分进行填补,以更低的技术成本和更高的施工效率,实现同样的工程目标,但是技术人员在实践操作前期,一定要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地下土层结构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在实时数据的基础上科学调整灌浆方向,以及高压强度,避免对当地原本已经脆弱的地貌造成二次伤害,这样后期再进行修补工作将会造成巨大的工程负担和资金浪费。
4 结束语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使用,是工程地基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安全使用的基本保障。同施工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选择最优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施工部分的抗渗能力,将原本松散的部分,牢固的结为整体,也能够有效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牢固程度,应对更为严峻的自然条件。因此,深入挖掘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索出一套高效提升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手段,以技术指导实践,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加强水利工程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文煌.江坪河水电站基础灌浆试验[J].水电与新能源,2010.
[2]杨秀成.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
[3]刘晓娟.浅议大坝基础灌浆设计思想[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
[4]李宇辉.浅议水利工程建设中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