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

2019-01-19 06:03周春尔
艺术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微课

摘 要:本文以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及2016年北京市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应用大赛的比赛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两者的特点,创造性地将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运用于微课之中,创新其设计方式。具体而言,本文对研究对象进行多维度的探索,其中涉及内容、模式及技术应用,并从探索结果出发,构建灵活运用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新模式。

关键词:微课;网络影视课程编导;微课教学设计

0 引言

微课是当下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追捧的对象,认为其是革新教学方式的一大利器。诚然,“微课”确有丰富课堂、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但由于当下从教者对“微课”的认识并不深刻,微课设计缺乏创新性,因而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本质而言,这些微课设计仅是将课堂搬到虚拟空间。

微课所传授的知识是基于人的需求,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而影视课程主要是呈现知识,以媒体的形式将知识还原于生活,使受众无形中吸收知识。将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运用于微课的课程设计之中,无疑契合了受众的心理特点,使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

1 研究背景

微课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越发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微课中的“微”指的是时间短,不同学者对微课的“微”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差异,譬如麦克格鲁(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即为微课的最初形式,之后黎加厚则认为微课的“微”为10分钟。总而言之,微课指的是通过多种资源有机融合,聚焦于某个主题,浓缩知识,在短时间内进行阐述的一种学习方式。

微课符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结合移动互联网,能使人们随时随地学习,充分利用时间。微课具有传统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备受教育界追捧,同时举办的各种微课比赛也吸引众多人员积极参与。例如,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及2016年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应用竞赛。本文以这些比赛总计2000多份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

2 研究过程

本文以两个比赛的作品为数据库,随机抽取300份作品作为样本进行抽样统计,以评判员的角度,从内容、策略及技术应用角度进行微课分析。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主要是设计量化评价表,对微课内容进行分析统计。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可信度,研究前先对评委进行培训,以统一评价标准。

3 研究結果与分析

3.1 教学内容分析

在教学内容分析中,以教学模式为标准进行分类,300份作品可分为不同的阵营,分别为以知识教授为重点的微课、以协作为重心的微课及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的微课。不同类型的微课的份额存在差异,具体见图1。

其中,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微课占比超过70%,遥遥领先于后两者。其余类型的微课份额相差不大,但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较之以协作为重点的微课,前者以超7%的占比领先。不同类型的微课有不同的短板,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微课在知识点的教学中存在不够深刻的特点,因而教学质量并不高,由于其占主体地位,因而整个比赛的作品在教学内容上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3.2 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作品的策略,本文以微课如何引入这个角度进行划分,可分为冲突引用型、悬念应用型和平铺直叙型。不同策略作品的成绩如图2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以悬念的方式引入微课能更好地打动人心,分值领先于其余两种方式,而平铺方式最缺乏吸引力,分值仅为15.6,远远落后于其他方式。具体而言,平铺直叙型多运用于讲授型的微课,其一般以非常平淡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解读,极容易引起学生的疲惫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悬念型多运用于以协作为重心的微课,这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增加了课堂的悬念性,易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以叙述问题方式的角度来划分微课,研究对象可分为多条叙事线型微课和单条叙事线型微课,在分类后对其分数进行统计,可得到图3。

从图3可得出,以3条叙事线作为叙述问题方式的微课得分最高,4条及单条均分处于50以下。叙事线可划分为主叙事线和辅叙事线,前者是故事的脉络,后者则通过各种技术的介入对前者进行补充,丰富前者,使叙事变得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由图3研究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灵活使用多条叙事线能够增加微课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单一的叙事线会使微课变得刻板,不能引起广泛关注,而过多的叙事线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强度。

此外,本文也对“移情”效果进行了研究。所谓“移情”,是指微课通过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或内容情节,深深地吸引学习者,学习者则产生积极向学的心理,同时促使其不断更新课程,以习得与微课主题相关的知识。这极大地强化了微课的教学效果,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上文的分析,微课将影视创作的技巧与内容有机融合,能提升微课的魅力,提升其教学质量。

4 基于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转换

研究发现,当下大部分微课在教学理念上未能得到创新。在传统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其在教学内容上易出现教学重点不明确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教学策略上,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吸引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同时在媒体应用上,会存在“过犹不及”的现象,导致微课的本末倒置。基于此,本文将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运用于微课中。

4.1 微课教学内容转换

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微课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学重点不明确,可利用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相关人员可将教学内容作为剧本,以影视创造的方式叙事,搭建知识互通平台。

在微课教学中,教学设计者应就教学内容为学习者作一个简要的背景介绍,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的大致方向,以此降低教学的难度。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一方面是在时间上,一般设定在10分钟之内,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是在内容上,主要讲述一个小的知识点,在短时间内讲述浓缩的知识,其对教学要求更加严格,需做到无难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第一,在教学设计中,设计者应结合生活,借助现实经验将知识传达出去,并且运用视觉效果或声音全方位进行知识的渲染,促使学习者产生强烈的感知力;第二,设计者要学会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以此使知识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第三,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搭建,促使学习者融会贯通。

4.2 微课教学策略转换

在微课教学策略上,可运用影视课程的引入方式、叙事方式及人物塑造方式,提升微课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1)恰当引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首先,在微课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冲突,一方面其能够引发讨论,通过不同知识体系的碰撞,不仅扩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能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冲突能改变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习惯,通过冲突,学习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想法,从而深入探索,以此使学习者在被动与主动中切换,使其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使课堂更有效。

(2)转换问题解决策略,持续吸引学习者注意。设置问题不难,但如何解决问题则成为微课教学中的难题。在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充分利用人们心理特性设局,进而解决问题。

在叙事线设计中,教师可交叉运用多条叙事线阐述问题,一方面克服单一叙事线的刻板及单调,吸引学生,如作品《低頭族的颈椎保健》,从富含生活气息的角度出发,根据人们饱受颈椎病折磨引出当下社会存在的现象,采用VR技术,并利用多种叙事线的叙事策略,结合悬念,制造兴奋点,吸引观众的注意,以此使观众在无形中学会颈部操。当然,过多的叙事线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因而叙事线设置要适中。

5 结语

本文以全国微课大赛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提出当前微课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将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融入微课教学设计中,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的措施。这对未来微课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并非完善,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微课设计者应顺应时代,设计符合当下教育的微课,以提升微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许琼,胡博.基于影视艺术的教学资源建设新模式——网络影视课件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2):153-160.

[2] 周丙锋,谢新水,刘星期.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9):30-36.

[3] 余威一,范玉风,岑岗.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05):363-367.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网络课程对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2019-R-68331)

作者简介:周春尔(1983—),女,浙江慈溪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影视数媒。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