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理解的四个观点

2019-01-19 06:10顾明远
中华家教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业本质观点

观点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首先是要尊重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需要和人格。

有些教师布置作业、对学生体罚,包括父母打骂孩子,看上去好像也是“爱”孩子。他们自己也说这是为孩子好,是“爱”孩子的表现。类似,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需要无限制的满足。这看上去也是一种“爱”,但是那叫“溺爱”。

那么我理解的“爱”究竟是什么呢?

“爱”是尊重孩子人格的发展,不是爱成绩。如果孩子分数提高了,但是心理扭曲了,这便不是“爱”。爱孩子是要为他们将来的幸福做长远地考虑。听到这里,有的人就要说了:“现在是牺牲童年的幸福,来换来将来的幸福。”我要说的是:“如果童年没有幸福,那么将来也不会有幸福。”

观点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对于“学业负担重”这一问题,我觉得其主要源于“心理负担”: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固然感觉不堪重负。

一些国外优质学校,其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很重,但是他们与我们有着不同之处:学生自己喜欢并愿意主动去学习,而我们的学生是被动学习。由此看来,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需要放弃强迫的手段来促使学生学习。然后,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要形成心理压力,有空余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习他喜爱的课程和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选择喜欢的东西。

观点三“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学生的感情是相当丰富的。越是低年级的学生,感情越是丰富,同时又很脆弱。所以往往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的一句表扬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进发潜在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会将此铭记一生;同时,教师无意中说的某句伤人的话,往往会导致不同的严重后果,学生也会记住它。

观点四“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学生的成长并不单单是依靠教师的言行说教,而更重要的是依靠与学生自己的活动。“活动”包括他们学习知识,让他们在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品格得到锻炼,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诚信都能得到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教育的工具性太强了。过去是说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后来又提出为经济服务等等,不强调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本质應该是为了人的发展。

教育成了一种工具,是家长为孩子追求幸福的工具,是学校追求名誉的工具等等,没有把人看作第一位。教育当然不能脱离政治和经济,要为政治经济服务,但只有人得到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为政治经济服务。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学业本质观点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