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幼治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人体表面或深部组织受到损伤,受损部位的感觉神经末梢收到的刺激达到足以引起疼痛的强度时就会产生疼痛。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皮肤表面神经末梢密集,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敏感度高,因此输液中常听到患者诉说穿刺部位及以上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输液疼痛是指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特别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氨基酸、氯化钾、甘露醇等引起的穿刺部位及上臂的疼痛。手阳明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按摩此经络所在的穴位可使气血通畅[1]。在临床上一般只看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而忽略了输液的其他问题,患者出现输液疼痛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可解决。传统的方法是热敷、减慢滴速、50%硫酸镁湿敷,效果一般[2-3]。想要缓解静脉输液带给患者的疼痛,就必须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本次研究运用按摩手阳明大肠经穴现对60例静脉输液疼痛的患者采取指压按摩手阳明大肠经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7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因静脉输液致上臂疼痛不适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9~65岁,平均年龄(27±6)岁。纳入指标:采用“长海痛尺”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均为中度疼痛。滴速除甘露醇要在规定时间内滴完其余均按在正常滴速,一般在40~60滴/min。患者血管良好,输液通畅,静脉穿刺部位在手腕以下。排除标准:(1)因药物外漏、血管硬化等情况引起的输液疼痛的患者。(2)肢体位置不当引起的疼痛:穿刺部位受压或位置欠妥,使针头紧贴血管壁引起的疼痛。(3)部分患者误认为输液肢体稍一活动便会产生渗漏,长时间不敢动,致使肢体酸痛。
选取输液同侧肢体手阳明大肠经络上的合谷穴(在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曲池穴(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连线的中点)、阳溪穴(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偏历穴(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温溜穴(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下廉穴(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上廉穴(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手三里穴(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穴位选好后,标记准确,嘱患者或家属自行持续指压,也可用笔或其他圆钝物按压,按摩力量不宜过大,持续或间断指压按摩至输液结束。按压期间嘱患者做深呼吸。另外,输液中可适当活动肢体、改变体位,取舒适体位。
显效:经过按摩穴位可使上臂胀疼不适感明显减轻或消失,继续静滴液体至结束,输液速度40~60滴/min;有效:经过按摩穴位疼痛缓解,或在输液过程中中断按摩导致疼痛再发,但经按摩后疼痛仍可消失或减轻至输液结束,输液速度20~40滴/min;无效:上臂胀疼改善不明显,输液速度在20滴/min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4]。
60例患者中,显效38例(63.33%),有效17例(28.33%),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14条看不见的经络,能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是贯穿上下的通路[5]。疼痛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的,具体概括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6-7]。人体经脉流通,气血运行上下内外,若病邪相加,气行不畅,血运不调,气血不通,则出现疼痛。手阳明大肠经是气血都很旺的经络,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按摩手阳明大肠经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局部气血,行气活血的作用,故可以缓解静脉输液疼痛[8-9]。
本研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原则,选取输液同侧肢体上臂的穴位,合谷穴、曲池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为主要按摩穴位。其中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镇痛、安神、疏风解表、通络开窍的功效。曲池穴,具有痛经活络的作用。手三里具有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之功效。其他穴位也有温经通络之功效[10-11]。
现代医学证明,中枢神经系统除了有痛觉中枢外,在中枢各级水平还有痛觉调制系统,可抑制痛觉向中枢传递。本研究采用穴位按摩配合呼吸法,一方面人体吐气的同时肌肉松弛,血流速度变慢,按摩穴位使穴位浅部的各类感受得以兴奋,刺激信息沿着各类神经纤维传到中枢神经递质系统,使伤害性刺激收到抑制。另一方面指压穴位阻断了痛觉冲动的产生,传递和感知改善了受损局部的微循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使受损神经得以修复[12]。此方法镇痛效果良好,且立竿见影,无不良反应,操作方便,深受患者欢迎。
综上所述,手阳明大肠经穴指压按摩可缓解静脉输液引起的上臂疼痛,操作经济、方便,而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反应。但是,由于输液疼痛只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看不见,摸不到,有的患者虽然感觉疼痛,但没有表露,因此所得结果可能不够客观和全面,而且,本研究受时间和地区限制,仅收集单个医院住院患者的输液疼痛情况,收集的样本数也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