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艳妮,张 颖
(渤海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近年来啦啦操运动凭借其阳光、健康的特点在我国发展迅速。例如,花球啦啦操、爵士啦啦操等,在学生人群中广受青睐。为了实现“生命—和谐”的教育理念,我国大力发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活动,而啦啦操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间活动项目。在首届中国啦啦操文化节上,学生和教师们用经典传统的诗词歌赋配合啦啦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卓尔不群的大课间,这是啦啦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尝试,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发展模式,为我国校园啦啦操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开辟了新道路。
19世纪后期啦啦操起源于美国,21世纪初又传入我国,因为其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和青春活泼的表演风格,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受好评。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学校中推广啦啦操运动,使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校园中发展得蒸蒸日上。据统计,到2017年底,全国上下共有2200万师生参加了这项运动。2019年1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我国大中小学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实证研究》,其中包括啦啦操的技能等级标准,更加规范了啦啦操运动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啦啦操在我国校园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成为了校园大课间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校园大课间啦啦创编形式各具特色
校园啦啦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着自己的发展模式。传统的大课间活动一般是全国学生统一做一套操,没有按照年龄、班级、性别来划分不同类型的操,学生缺乏做课间操的积极性,在啦啦操进入大课间以后,各个学校开始尝试创编自己风格的啦啦操,例如,西藏自治区山南第一高级中学的“藏式啦啦操”,融入了藏族传统舞蹈元素,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特色;河南省金水区艺术小学的“戏曲啦啦操”,将古老的戏曲元素和啦啦操结合在一起,呈现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北师大新余附小学的“街舞啦啦操”,把受孩子们喜爱的街舞元素编入啦啦操中,充分展现出了孩子们的朝气蓬勃。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元素被加入到啦啦操中,啦啦操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2.2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队形变化莫测
对于传统的课间啦啦操,通常按照体操队形站位,一般是方形队伍,学生们做完一套完整操后位置几乎没有移动太大的距离,只是死板的完成动作。那么怎样才能把大课间活动变得活跃起来?怎样让人看到以后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不仅需要啦啦操的动作元素丰富,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各式各样的队形变化,许多学校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纷纷组织学生排练队形,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课间啦啦操体验,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例如,葫芦岛连山区世纪小学编排的花球啦啦操,队形变化流畅迅速,像两路纵队变一路纵队、直线变斜线、左右交替做动作等,增强了整体画面感,给我们带了视觉盛宴,为大课间啦啦操又增添一抹色彩。
2.3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音乐需富含文化意蕴
由于啦啦操起源于美国,所以音乐风格偏向于欧美,而我国的啦啦操主要是以健美操的动作风格为主,所以一般采用节奏感、律动感较强的音乐。在学校方面,通常会把重点放在动作的编排上,从而忽视了音乐的节选,导致了音乐缺乏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在“经典咏流传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推广活动”发起后,学校开始关注大课间啦啦操配乐的选择,人们在丰富课间啦啦操动作和队形的同时,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有文化、有内涵的音乐,而“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以中国经典诗词歌赋为主题的音乐便成为了首选,这也成为当前大课间啦啦操发展最火热的一个方向。这样的创新结合增强了啦啦操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并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央视经过两年的策划,在2018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推出了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推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在如今这个声像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各大综艺节目占据了荧幕,随处充斥着快餐文化,而《经典咏流传》便成为综艺节目界的一股清流。作为一档人文综艺节目,它将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与当代流行音乐相融合,经典与时尚相碰撞,和诗以歌的创新方式,让观众焕然一新,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并且贯彻了十九大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它让经典穿越时空重换新生,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在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会议上,冯小刚、成龙等十七位政协联名发起“经典咏流传进校园”的提案,在政协一次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做出回应,将把经典咏流传的曲目推送进中小学的大课间,作为校园啦啦操的配乐,从此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发动了“经典咏流传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推广活动”,并且向全国征集评选优秀示范套路,自此我国掀起了校园啦啦操结合《经典咏流传》的热潮。
4.1 诗、歌、操相结合,实现啦啦操艺术创新
如果说《经典咏流传》是音乐与诗词的有机结合,那啦啦操与“经典咏流传”就是体育锻炼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曾在十九大中指出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结合现代社会积极创新,争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持久的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年轻学子们,更加倾向时尚、新鲜、富有活力的事物,而“经典咏流传”与啦啦操的结合恰好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它将中国古典的诗词、脍炙人口的流行曲目和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啦啦操结合在一起,进行独具匠心的改编、融合,起到独树一帜的作用,最终使经典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使当下流行元素增添了一抹古典的韵味,让学生们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节目中的《将进酒》,一首李白感慨人生的诗词,经过谱曲之后加入了现代摇滚元素,将这首诗的豪迈之气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们在运动的同时记住了这首诗,了解了诗人背后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实现了良好的互动[4]。诗歌操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世界的改变,以及人们与日俱增的生活水平。
4.2 延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的璀璨文化,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国的一些文化已经渐渐代替我们的传统文化,例如,大家崇尚的国外节日和逐渐被大家遗忘的中国传统节日,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啦啦操表演中注入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经典咏流传”与啦啦操结合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受到浓浓文化馨香气息的耳濡目染,在运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蕴。例如,节目中的《苔》原本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创的一首不见经传的小诗,并不受人们的关注,在谱曲之后被人们认识,进入校园后,被学生们学习,在这样的熏陶下,更有助于孩子们了解进而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4]。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诗词与流行相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国民教育模式,他曾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创新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一定能在青少年中生根、开花、结果。”就在今年除夕夜时,500多名日本华侨在日本东京铁塔下,跳动着整齐的舞步,齐声高歌中国的唐诗,这也正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啦啦操传入世界的体现,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真正地“活”起来。
4.3 增加艺术表现力,提升文化内涵
啦啦操原本是作为比赛助威的一项活动,所以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它传入我国后,迅速发展,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向多元化的风格趋势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中国的民族元素也融入到啦啦操中,08年北京奥运会上,在运动员休息期间,我国啦啦操队表演了中国风格的啦啦操,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文明。而近期将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融入啦啦操的提案,又进一步提高了啦啦操的艺术性。一套优秀的啦啦操能够把丰富的动作、美观的队形和与之相一致风格的旋律完美结合,音乐就成为啦啦操的灵魂。台湾知名音乐人林谷珍说过:“音乐是一种文化表达。”如今我们将《经典咏流传》与啦啦操相结合进行创新,正使它的动作韵律更加多元化,增加了啦啦操的艺术立体感,提升了啦啦操的人文内涵,促进了啦啦操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文化。
4.4 实现素质教育,促进改革创新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但传统的中国教育观念是以提升成绩为主的应试教育,这导致学生出现学习负担过重、身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有些学生为了追求更高分数,花大量的时间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这样做不但不能体会到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真正蕴意,而且还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为改变这种发展趋势,我国在不断改进基础教育课程基础上,将“经典咏流传”与啦啦操完美结合贯彻了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领会历史文化的蕴意,在锻炼与学习中做到坚忍不拔和不畏艰辛。此外,还能熏染学生热爱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塑造良好的性格。自“经典咏流传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推广活动”发起后,山东日照金海岸小学首当其冲,第一个施行了该活动,该校选取了《明日歌》、《声律启蒙》等5首传唱度较高的曲目作为配乐进行啦啦操创编。在2018年3月30日下午,该校3700名师生共同展示了《经典咏流传》与啦啦操相结合的首个样例,在孩子们青春活泼的气氛下以及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前来参观的体操奥运冠军杨威也受到感染,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此次活动的成功,让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看到了校园啦啦操新的发展趋势,不仅焕发了学习啦啦操的热情,而且再次兴起了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潮。同时,这项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又添一份动力。
5.1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相关文件政策
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新媒体的引导,不定期举办相关活动,提高中小学的经典咏流传大课间啦啦操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在政府方面应加强管理、统筹计划,联合各地区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等,健全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活动的监督检查机制,颁布相关文件政策再把责任分配到个人,制定相关等级评定标准,编写权威教材和完善场地器材设施,在训练经费、比赛经费上给予支持,大力建设《经典咏流传》结合啦啦操的实验学校,并带动其他学校跟进,培养“经典咏流传”啦啦操大课间特色学校,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优秀示范套路和“经典咏流传啦啦操大课间活动”的规范套路。
5.2 明确创编目的,增强创编效果
教师应在创编前明确创编目的,根据目的构建大课间啦啦操的整体框架,确定主题风格和选择音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先收集“经典咏流传”的音乐素材,根据音乐确定主题风格;或者是先定主题,再从“经典咏流传”中选取合适的音乐。确定好音乐和主题后,就可以依据音乐的时间和节奏编排与主题相符的组合动作,并适当融入地方特色或者民族传统元素加以创新,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构思队形和路线,增加大课间啦啦操的层次感和观赏性,最后完成整套大课间啦啦操的套路[10],形成各个学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盛宴。
5.3 完善教学体系,丰富课程内容
改革体育课程的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推广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文化课程,对大课间啦啦操“经典咏流传”的配乐做深刻解读,让学生不仅仅把乐曲当做啦啦操配乐来欣赏,还能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词中所流露的思想,让学生带着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传承先人流传下来优秀传统美德的感情来完成大课间啦啦操活动。在节目中谱曲的《三字经》,涵盖了华夏大地的沧桑变化和人文典故,是经典的启蒙读物。我们应在排练啦啦操前先解读和学习《三字经》,使学生受文化熏陶,实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格,彰显“经典咏流传啦啦操大课间活动”的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5.4 定期举办联赛,加强合作交流。
由于各地区的民俗特色独有千秋,所以应设立赛事联动机制,定期举办省市间中小学“经典咏流传”课间啦啦操联赛,各校派出代表队参赛,这不仅能展示各具特色的大课间啦啦操风采,还能加强各地区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再根据本地区特色加以创新,同时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竞赛体系和相关奖励以及评奖标准。此外,学校还应成立组织协会,并定期举办“经典咏流传啦啦操大课间”的联谊活动,如展演活动、社团活动等,创建校际间啦啦操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大课间啦啦操的创新,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和学校的关注度。
啦啦操运动,虽然引入时间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随着社会的进步,啦啦操的校园文化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经典咏流传结合啦啦操进入大课间活动”是将啦啦操文化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创新,促进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开辟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新领域、新观念,也彰显具有中国风格啦啦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