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

2019-01-19 12:54:25赵炜霞冯丽雅张淑芬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双一流智库一流

赵炜霞 冯丽雅 张淑芬

(济南大学图书馆 山东 济南 250022)

1 引言

随着深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主题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自2014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以来,高校智库研究报告及其产品成果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社会地位持续提升,高校智库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整个中国高等教育都在围绕“双一流”发展。“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智库发展成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契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文献存储中心、知识加工中心、知识决策支持中心的优势,构建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以提供智慧的知识服务为契机[1],将原有的参考咨询、学科服务融入智能化智慧服务理念,进而形成可供经济社会发展所用的分析报告,参与到高校智库建设的进程中,为高校智库决策咨询提供信息资源和学科保障服务。

2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双一流”建设的优势

综观国内外高校发展史,一流大学的建设和一流学科的培育都需要一流的图书馆作为支撑。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Reseach Libraries,简称ARL)统计研究表明,美国10所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图书馆隶属学校主页的“研究”大类[2]。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希望图书馆能跟上步伐,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规划、管理与决策提供解决方案。

2.1 支持学科建设的学术资源保障

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在一流大学创办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图书馆在支持学校教学及科研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高效的科研服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充分保障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保障了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文献需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图书馆重新规划和制定学科资源建设方案。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定位,确立资源建设与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指标,调研已有文献资源对重点学科核心资源的保障力度,调研重点学科乃至全部学科核心期刊的全文保障率,统计分析资源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全面掌握学科文献资源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了解学科课程设置情况,提供完备的教学参考文献。同时,图书馆还应跟踪“双一流”学科国内外各类型文献资源的出版发行情况,开展不同载体、不同语种文献资源的一体化建设,拓宽读者参与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渠道与途径。例如,从2015年开始,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了比较大的机构调整,把全馆所有资源建设都集中到资源建设中心,开展“学科化采访”,学科资源建设由学科采访馆员、分馆馆员和院系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专家团队三方共同完成[3]。

2.2 智能化的知识发现服务

当前,基于知识发现理念开发的知识发现系统已有很多,如Google Scholar、必应学术搜索、EBSCO的Discovery Service、Summon、Primo Central、Find+知识发现平台以及超星中文发现系统等。图书馆可以利用知识发现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并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的深入挖掘和处理。例如,南京大学使用的是与EBSCO合作开发的Find+知识发现系统,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使用Summon知识发现系统。知识发现系统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重要体现。

2.3 多视角的科研分析评价服务

大数据时代,在面对重大复杂问题和自主创新的挑战时,科研人员和科技决策者越来越依赖大数据来帮助他们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因而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服务产品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中。从Web of Science到Scopus,从TDA到Aureka,从Pubmed到NPG[4],支持科研用户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通过关联、计量和挖掘,直接面向用户提供科研评价、分析和战略咨询服务。

图书馆可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如WOS、Scoupus、EI等数据库),利用科研分析工具InCites、Innography、Scival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制作热点研究领域态势分析,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情报分析及决策支持。总之,随着基于数据库的科研分析工具的发展,开展科研情报分析服务、助力科研发展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向。

在“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知识服务构成了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创新型社会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系统化、专业化知识的发展趋势。而这些文献数据的合集在某种程度上符合高校智库建设的要求,若图书馆能够对科研评价指标善加利用,定能为“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智库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 高校智库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流学科的评价性标准涉及科研、教学和师资,而其实践性标准则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校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型学科建设,通常会强调学科的智库功能,而高校智库建设通常也需要相关学科的强力支撑。智库中高质量的报告及研究立场的独立,实则是指学科评价标准中的科研成果及师资。故智库建设的水平高低体现着学科的质量,所以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都是高校践行其大学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二者都服从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5]。

3.1 一流学科支撑一流智库的发展

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智库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流智库建设离不开一流学科建设的强力支撑,高校优势学科的学科背景、科研实力、科研成果往往也是最优质的。优势学科可以为智库建设提供知识支撑、人才支撑、管理支撑和平台支撑,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保障,因而高校智库建设的稳步推进必须在学科建设上下功夫。学科化服务创新集成的有力实施,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科化服务品质,必将对高校智库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流学科与一流智库的良性互动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前提。

有调查显示,美国约75%的智库附属于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高校大多建有世界一流的国际关系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而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智库往往是这些一流学院的标准配置。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为例,该学院不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科世界一流,其属下的一系列智库,如大名鼎鼎的贝尔夫中心也是世界顶级智库。2016年中国网智库名录中共收录45所高校的136家高校智库。其中,北京大学各类智库17所,数量第一;清华大学各类智库16所;复旦大学各类智库13所[6]。《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17)》发布[7],在中国大学智库百强中,超过90所来自传统的985和211高校,大多数是目前的“双一流大学”。它们主要聚焦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这些高端智库定位多与学校自身优势学科一致,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发达国家,智库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是互为前提、双向支撑,在学术战略、研究方向上具有高度的协同性。

3.2 高校智库建设促进社会服务

智库成为联结社会需要和知识领域的桥梁,使大学服务社会的形式发生转变。近几十年来,大学智库在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的重大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出像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等一批著名的大学智库。在第三、第四轮教学评估指标系统中,学科的评价更强调其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而该功能则以各类研究报告的产出加以印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打造了“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北大汇丰经济论坛”“CCER 论坛”“朗润·格政论坛”等多个智库论坛品牌[8]。“二战”期间,美国高水平大学的高端研究几乎全部投入军事领域。冷战时期,美国的一流大学积极建立高水平研究中心,在东部,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重点形成了波士顿科研中心;在西部,以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为重点形成了旧金山科研中心,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形成了“硅谷”,并成功创建了高科技园区[9]。高校智库的政策研究成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一种现代形式。因此,高校智库与“双一流”建设是共赢的关系,可实现协同发展。图书馆可利用自身文献、数据优势,通过学科评价积极推动学科建设,在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服务高校智库建设。

4 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

高校智库是一种学术型的智慧服务,立足“双一流”建设,分析评价“双一流”建设的政策要点、各高校举措,为高校管理层的政策研究、决策咨询等服务,面向科研团队的数据管理、信息分析、专利分析、成果转化等服务,对本校重点学科领域国内外优秀人才进行遴选与分析,为本校人才引进提供备选建议等都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智库建设的着力点。提供高校智库支撑服务是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重要体现。

4.1 决策支持服务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管理决策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层是高等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通过研究高等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把握学科发展状况,明确本校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高校战略发展规划。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图书馆学科决策服务中有关科研成果评估、学科发展规划、战略分析、竞争力分析、人才评估等的研究成果可以服务于高校智库建设。

4.1.1 国内外高校评价

“双一流”建设要了解优势院校、同类院校以及世界一流院校的行业动态,必须对国内外高校的评价指标与排名进行分析。目前国际上至少有40多个知名的大学(或学科)排行榜,并有增多的趋势。图书馆可通过各类数据库、信息平台搜集并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整理,以报告、报表等事实数据的形式提供给高校学科建设智库等部门,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事实依据。例如,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浙江大学与国内外一流大学比较分析报告》《浙江大学与亚洲一流大学比较分析报告》以欧美和亚洲一流大学为参照,寻找浙江大学在国际上的定位与不足,为学校相关部门制订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参考[10]。

4.1.2 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无论是从理论高度还是政策指引方面,都是高校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利用图书馆擅长的数据搜集与计量分析能力以及科研部门对学科发展背景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掌握,对整体科研状况、态势的把握进行更加精准的处理,最终为学校学科建设的决策提供支持。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收藏单位,具备数据资源的保障与提供能力。学科馆员在文献计量学及情报分析方面有着专业积淀,可对学科研究领域的科研评价作相关分析与评估。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把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定为发展目标之一,各图书馆也均将服务ESI学科建设作为核心工作。例如,济南大学图书馆配合ESI数据库的更新频率,每2个月更新1次本校的ESI学科动态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科研论文整体情况、各学科总体情况、进入ESI的优势学科分析和待进入ESI的潜力学科分析等。

4.1.3 人才评估

为缩小与一流大学的差距,高校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因而对人才的客观评估就变得至关重要。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的人才评估可以借助对目标学科的ESI、Web of Science等发文量、排行榜排名情况,结合多种分析工具及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比较指标体系,为高校人才决策提供人才评估报告[11]。同时,对现有的优秀科研人员进行基于数据的评估报告,为学校人才建设提供决策咨询的支持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定期提交学校管理部门各种论文统计数据、院士成果分析等,为人才评估提供分析报告,协助院系人事制度改革。

4.1.4 科研竞争力分析

高校图书馆可以对本校科研优势与竞争力进行分析,剖析本校科研布局,为本校科研规划提供建议。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北京大学科研实力分析报告》[12],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帮助北京大学的科研管理人员更为准确地了解目前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并为科研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4.2 知识咨询服务

图书馆原有可以为智库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导用户利用工具书获取解决问题的线索,而知识咨询主要是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挥新技术在参考咨询中的作用,将参考咨询服务升级为知识咨询服务,进而发展为政策咨询服务,发挥智库的作用。

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大量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跟踪调研,开展针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定题服务。图书馆可以嵌入智库科研一线,为其开展专题知识咨询服务[13]。在立项前期,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扫描文献数据库,提供研究背景及现状综述、决策性情报分析报告、创新性论证报告等,帮助科研团队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协助科研团队及时调整研究动向;在项目中期,图书馆可以及时了解科研人员知识需求的动态变化,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数据和知识、预测性情报等[14],帮助其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结题阶段,提供同类课题的对比分析等;在课题完成后,提供查新、引证分析等科研评价信息。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热点研究领域的态势分析报告》[15],完成分析了21个热点研究领域的23份46件态势分析报告,为协同创新平台提供数据、文献基础。

4.3 技术支持服务

高校智库建设需要专业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的支撑,实现对智库研究相关内容的深度信息采集、挖掘、关联、揭示和知识发现。因而,高校智库建设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研究平台以及具有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能力的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的优势就是拥有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通过抽取、映射、收割、导入等手段对海量异构资源元数据进行清洗、归并和聚合,形成统一的元数据索引,通过搜索引擎向终端用户提供基于本地分布或者远程中心平台的资源统一检索和发现服务。图书馆的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分类标引、信息计量、关联数据、可视化技术、本体与语义网、社会网络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来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提高解决方案。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就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共同筹建的开放科研数据平台[16],为基于数据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一流的支撑平台,为新型智库提供了科学、便捷的技术支持。

4.4 知识存储服务

机构知识库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大学与专业图书馆的重要业务。目前高校智库的一些专题数据库就是由学校图书馆建设或者智库与图书馆合作建设而成。如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与该校非洲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了非洲研究资源特色数据库;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为安徽经济预警运行与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数据库平台[17];复旦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首个社会科学数据平台,为复旦大学成为“国家智库”提供了重要和基础性的支撑。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高校图书馆通过自建或者项目合作,建设了各类特色专题数据库,为特色专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源支撑。

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承担起对智库成果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等任务。图书馆帮助高校智库建设知识库,一种方式是在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中收入智库的相关知识资源;另一种方式就是帮助智库建设独立的知识库,将智库各类专题库、成果库和文献库等进行整合,建成汇集各类知识、能有力支撑智库发展的知识信息集成平台。

5 结语

图书馆为智库服务,为智库研究提供支撑,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图书馆新型能力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应该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宽思路,关注新技术发展,洞察用户的信息环境和信息工具,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将知识服务升级为智慧服务,最终形成智库的决策咨询服务,在服务智库建设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丰富和完善智库服务功能,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双一流智库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微智库
微智库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1:34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 07:59:31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全球化(2015年9期)2015-02-28 12:40:12
建智库,话担当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