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与构建

2019-01-18 07:54苑娟杨欢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6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

苑娟 杨欢欢

摘  要 通过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深度剖析现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各方面原因,关注国内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着手从国家、社会、高校以及个人多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积极反思问题,加强相关教育系统的构建,推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6-0099-03

Reflections on and Constru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Graduate Students//YUAN Juan, YANG Huanhuan

Abstract Through the attention to postgraduates mental health pro-

blem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various reasons for the emer-

gence of modern postgraduate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ays atten-

tion to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

tion, and analyzes its shortcomings. We will start to find breakthroughs

in many aspects of the country, society, universities and individuals, actively reflect on issu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education systems, and promote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universities; social environment

1 前言

由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对各行各业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的压力,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常见的心理适应性问题、自我意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都是研究生学子健康生活的重大威胁。然而,就国内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效果而言,并没有着重落实“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性,诸多问题的解决措施仅仅停留在文件工作上,没有具体详细的实施计划,更没有采取更加主动积极的行动。因此,在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反思当代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问题以及构建更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2 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

研究生有明显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比例低于本科生,但有明显心理与行为问题者却要比本科生更严重[1]。研究生作为社会较高知识层次的精英群体,在年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方面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都显著不同于大学生。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因此,套用既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解决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必定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综合分析,得出社会环境、家庭影响、研究生的个人品德三个方面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  就业,是每个研究生最为关注的问题。面对如今人才济济的中国社会环境,研究生虽然作为高知识群体,但在一定程度并不具备就业优势。譬如个别岗位,在用人成本、年龄婚育等问题上,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不具备更多的优势。而且部分事业单位为避免后期人员的随意解约问题,在录取工作中可能会更多地优先考虑本科生[2]。此外,长期的科研生活也会大大降低研究生在社会交际方面的能力。大多数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更多地关注如何改进实验进程,如何发表高水平文章,以及如何顺利毕业。相比大学生而言,研究生不再有更多的好奇心去尝试新的事物、新的生活,对未来的工作缺乏一定的热情与向往。

就业市场需要新生力量,本科生的热情完全高于研究生。而一些科研岗位需要一批更加优秀的精英,如优秀的海外留学硕士、国内一流大学博士。如此,国内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只能“夹缝中求生存”,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狭窄的信息渠道也会使他们产生逃避情绪,无法直面压力。

家庭影响  有学者对不同家庭社会阶层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及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社会阶层高的被试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家庭社会阶层低的被试[3]。家庭环境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无法忽视的影响。由于家长对学子学习生活参与过度,使其对家长过分依赖,这就导致学生拥有成年人的年龄和样貌,却缺乏成年人应有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部分研究生当初选择读研,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父母以“过来人”的身份,让子女确信“学历更高,出路更多”。然而听从家长建议,选择继续学习的研究生却不能真正意识到读研的意义。一些研究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加上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忙碌与学习任务的烦琐,会让研究生在心理上产生过大的压力。同时,学校和家庭在之前的教育过程中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一味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心理状态的关注,缺少对其健康心理素质的相关疏导和训练。

自身因素  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这个核心的状态直接关系着心理健康的状态[4]。很多研究生在校期间自我意识过强,只顾个人生活,不善于参加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导致其语言交流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明显缺乏。另一方面,他们对自身的较高要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却又苦于无人宣泄,于是会出现抑郁、焦虑、强迫行为,甚至自暴自弃。

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重视程度、工作实效性等方面都比较欠缺[5]。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心理教育的大环境密不可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6],但由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背景的曲折,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相关心理教育机构才开始逐步成立,并颁布了相关文件。21世纪初,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才逐步成立。但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在管理模式上存在不独立问题。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大多挂靠于校级组织,没有自己独立且完善的运行模式,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存在时效性差、不具体等问题。

其次,国内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只停留在理论研究、泛泛而谈的层面。学术研究上已对该问题做了大量讨论,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就研究生自身来说,存在对心理健康问题不排斥但也不关注的问题,出现问题不自知,更不会积极去寻求相关帮助。这就可能导致问题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

4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构建

自身积极面对问题  研究生学子应该正确认识到正面对待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人际交流,参加社会活动,提高自身交流能力。研究生的生活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科研,适度的劳逸结合、社会交往,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树立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心理学可以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7]。

其次,关注时事新闻,关心国家时政,开阔眼界。学习期间广泛查询本专业毕业后的就业信息,按照社会发展需要、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身的不足。家人、同学和朋友也应该加强对其关心及与其交流沟通。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本人想法没有一个很好的输出,自我消化得不到好的解决,才导致情绪低落、精神焦虑。

最后,锻炼身体,积极运动,培养良好的身心状态,不要因为自身的一些缺点就妄自菲薄。部分研究生可能会因为年龄、外貌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不自信的表现,从而忽略自身存在的其他优点。人无完人,发现自身的优势也是有效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更加积极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鼓励彼此,增强信心;一旦发现问题,主动要求与其进行沟通,或及时像身边老师汇报寻求帮助;不能因为一些原因而与其更加疏远,甚至出现歧视心理。

高校改善应对措施  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积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方面要积极响应教育部的相关政策,重点在于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只关注形式,而是要针对性地出谋划策。

首先,对于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管理模式问题,高校可以独立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分拨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运行,在内部再细分管理模块,各司其职,使其能够独立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与义务。如此,就能解决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工作细节不落实等问题。

其次,定期安排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校园心理咨询、集体心理辅导、能力拓展训练、学生运动会、心理情景剧等形式[8],一学期两到三次,加强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可程度。只有在落实具体行动的过程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子对问题的重视。

总之,学校应从研究生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入手,包括生活问题、经济问题,建设文明的校园环境,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研究生的自我实现,培养健康的心理。

国家和社会积极出谋划策  国内如今处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阶段,每个公民在生活水平上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大的贫富差异。研究生作为较高年龄层次人群,却仍然会存在经济不独立问题,甚至一些家庭更加困难的学子由于经济问题,无法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国家可通过增加奖学金、助学金的设立,提供勤工助学等机会,改善学生面对的经济问题[9]。

社会各界也应适当提高对研究生就业的关注,多提供其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适当提高薪资待遇,加强研究生毕业之后的生活保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研究生心理上的生活经济压力,使其能够在校期间更加自信,更加有动力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减少因为心理健康而造成的危害。

5 结语

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目标是不断提高国内学术水平,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以促进社会实现更快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学子无法担当社会重任,甚至无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就需要通过深度剖析研究生心理健康出现的各方面原因,努力找寻解决方法,完善国内教育体系,加强社会各界与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研究生提供更加和谐健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文书锋,俞国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8(5):61-63.

[2]侯环.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9):168-171.

[3]周春燕,郭永玉.家庭社会阶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21(4):636-640.

[4]高爽,張向葵,徐晓林.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

1499-1507.

[5]张莉,芮媛媛,许静,等.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概述[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

242-245.

[6]孙尧.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浅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8(1):85-88.

[7]郑爱明,李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40(6):153-156.

[8]张利,耿晔.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2-135.

[9]赵笛.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5):22-23.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观意识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社会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