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帅
(周口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河南 周口 466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患者病情危重,发病急,致残率高。从病理改变上看,主要是由于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极、合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是挽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命、减轻其神经功能残疾程度、降低复发率的关键。中医认为,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在辅助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1]。本研究将在保守治疗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80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1)经颅脑CT等诊断,确诊高血压脑出血;(2)制定保守治疗方案;(3)神志清醒;(4)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5)1d内发病,脑出血量10~30 ml之间。排除标准:(1)神志昏迷患者;(2)出血性梗死、混合性卒中患者;(3)合并心、肝、肾疾病患者;(4)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脑室患者;(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7.83±12.37)岁,发病至入院1~7 h,平均(4.73±2.15)h,出血量12~30ml,平均(20.36±4.59)ml。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7.99±12.14)岁,发病至入院1~8 h,平均(4.68±2.09)h,出血量10~28 ml,平均(20.41±4.33)ml。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保守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例如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具体包括:(1)针灸护理:取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配合神门、照海、涌泉、心俞、四神聪等穴,采用75%酒精消毒,垂直进针,深度1.5 cm,轻轻提插,以烧灼感、触电感为宜,守气1~3 min,留针20~30 min。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穴位,例如牙关紧闭、两手紧握患者,选人中、太冲穴;目合口张,二便失禁患者选神阙、百会穴,进行艾灸;失语患者选通理、哑门穴;2次/d。(2)中药内服: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丹参、黄芪、红花各30 g,川芎、黄芩各20 g,三七粉12 g,桃仁、茜草、水蛭、石菖蒲、川牛膝、大黄、蒲黄各10g。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治疗,苔黄腻患者酌加瓜蒌、天竺黄、胆南星;舌红少苔配合增液汤;大便不通患者配合大承气汤;头痛严重患者酌加钩藤、石决明、菊花。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服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发现不良反应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处理。(3)按摩护理:病情稳定后,于每日清晨9:00及下午15:00给予患者按摩护理,注意用力均匀柔和,以患者耐受为宜,2次/d,20 min/次。上肢选天府、曲泽、合谷、内关、外关等穴位;下肢选双膝眼穴、足三里、昆仑穴、伏兔、阳陵泉等穴位;同时配合肌肉按摩。(4)情志护理: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剧烈,应嘱咐患者保持清净心态,少思少虑;尤其是素体阳亢患者,应嘱咐患者遇事冷静,做好患者情绪疏导工作;采取“羽”调音乐防止患者的心火旺盛、心气上逆,例如琵琶曲、如日京江羽人、汉宫秋月等,注意音量控制。
1.3评价标准 干预三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采取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包括意识水平、指令、面瘫、言语、水平凝视等方面,最高45分,分数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2]。日常活动能力采取ADL量表, Barthel指数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强[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与不满意(<80分),总满意率为前两者合计。
2.1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分)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明显(P<0.05);见表2。
长时间高血压状态会引起一系列病理性改变,主要为脑内小动脉管壁局灶性出血、缺血或纤维样变性,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出血[4]。50~79岁老龄人是高血压脑出血高发人群,当患者情绪激动、用力时,可能引起突发脑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患者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中医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与肝阳亢盛、风动化火、络破血溢有关,为本虚标实证[5]。近年来,中医治疗的临床优势逐渐现象,中医结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高血压脑出血中医护理体现了中医共性与个性的结合,通过中药内服、穴位按摩、针灸、情志护理等中医护理措施,能够弥补西医护理的不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促进血肿吸收,提升救治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能够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针灸能够刺激受压神经,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加速血肿吸收,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中药内服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法,痰淤同治,攻补兼施,促进破裂血管的修复,增加脑血流[6]。按摩护理能够通过穴位按摩,发挥行气活血、舒经通络、抵御外邪的功效,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通过肌肉按摩,提高肢体灵活度,避免肌肉痉挛。情志护理是稳定患者情绪的关键,有利于减少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解除异常情志对脏腑的损伤。
综上所述,对保守治疗的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中医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