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旭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重庆 401220
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器官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衰退,这时很容易得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其病理机制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的减退,肺容积变大,充气过度膨胀导致气道壁的破坏。由于COPD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肺部由于炎症影响导致的功能下降以及活动受到限制,患者的心理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慌等负面消极的情绪,如果子女不在身边陪护,则会加重这种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时,作为院方,我们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疏导,以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与患者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该文2017年2月—2018年2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80例的心理状态做出调查分析并对心理干预方案做出探讨[1],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在呼吸内科住院的50~70岁之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80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选取案例的标准是:肺功能检测和气血分析结果均符合呼吸病学会制定COPD的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必须意识清晰,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使用患者的相关资料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以取得患者的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筛查完后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各90例,年龄均在50~70岁之间。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53例,女性患者为 37例,平均年龄为(63.7±5.1)岁;实验组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1例,平均年龄为(65.3±3.9)岁。在使用患者的各项资料时,经过患者同意,并且该实验通过了能力委员会的批准[2]。
对照组按照正常护理流程护理患者,每人各自按照医生开的药方进行规律服药,作息保持个人以往的生活习惯,身体各项指标进行定期监测,除了对照条件外其他方面尽量不要出现大的改动,以此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状况分析以及做出心理干预与疏导。该院医生及护士要在专业的心理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疏导,以此帮助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消极情绪。具体方法如下。
①创造一个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将实验组的病房在医院的允许范围内精心布置一番,比如:每天在病房内的小桌子上换一束散发着自然清香的鲜花,在减轻病房内消毒水的同时给单调的病房增添一抹生机,每个人都喜欢整洁舒适的环境,尤其是处在低落情绪中的患者,会令他们心情舒缓[3]。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少不了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人们的心理状态更加阳光积极。对于患者来说也是这样的,安排病患住院之后,在常规的治疗当中,护士是跟患者交流最多的角色,在与患者的日常交流中,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要做到理解患者心理的不良情绪,安慰患者,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③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在患者入院时,认真记录每一位患者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也要在心中牢记患者的病情,在沟通中会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④亲人陪伴照料: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家庭为重,古话说“家和万事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尤其是病中的老人,是非常渴望子女的关心和照顾的,该院应根据这一传统鼓励家属来院照顾护理老人,因为很多老年COPD患者的精神支柱就是自己的子女,每天视频或是打电话会让老人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关心。⑤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在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定期组织心理疏导,除了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疏导焦虑抑郁的情绪外,还可多引导患者深呼吸,正确的深呼吸同样可以有效帮助缓解COPD患者焦虑情绪[4]。在为期60 d的观察护理后观察组和实验组分别再一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对肺功能进行检测,观察肺功能指标的升降,与护理前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应用SPSS 21.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n(%)]来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如下表所示,在进行护理前,研究对象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73.61%,抑郁发生率为69.58%。肺功能FEV1(L)指标平均值1.71,FEV1/FVC(%)指标平均值74.58%。在进行为期60 d的护理后,对照组COPD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75.68%,抑郁发生率为74.53%,参数较为护理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肺功能FEV1(L)指标平均值也降低至1.68。FEV1/FVC(%)指标平均值为72.31%。看得出来肺功能指标在向下浮动。但实验组COPD患者的情况相比之下要乐观许多,在60 d正常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从73.61%下降到48.21%,抑郁发生率从69.58%降到43.35%。在心理干预与疏导下,实验组COPD患者的身体状况也跟着好了起来,肺功能FEV1(L)指标平均值由原先的1.71上升至 1.87,FEV1/FVC(%)指标平均值由原先的74.58上升至80.17。
表1 焦虑发生率干预前后的比较(%)
表2 抑郁发生率干预前后的比较(%)
表3 肺功能FEV1(L)指标平均值与FEV1/FVC(%)指标平均值干预前后的比较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上无法治愈,是一种终身慢性病。需要持续消耗金钱和精力,在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再加上要花费很多精力在这个慢性病上,照顾自己,观察自身病情发展,还有许多得病后被禁止的事,比如不允许抽烟,这对喜欢抽烟的COPD患者,也会加剧自己内心的痛苦,也不允许出入粉尘较多的环境。这种压力会使患者产生自我价值观不认同,否定自己的焦虑感,会认为自己是家人的拖累,觉得活着很累,生活很没有意思,甚至会出现想死的想法,该文研究案例中焦虑发生率高达73.61%,抑郁发生率高达69.58%[5]。这种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发生改变,比如晚上睡不好觉,经常在睡梦中惊醒,吃饭没有胃口,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等。心理状态的异常加上生活质量的下降久而久之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就此走向生命的终结。
这时医护人员就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干预和疏导,可以在病房配置一台电视机,让患者随时了解外面的时事,分散一些对于自身疾病的注意力,在病房位置的选择上,选择阳光照射角度好的病房,同时要保证医院内的绿化工作做到位,另外试着鼓励COPD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因为COPD患者这时的肺功能下降,活动受到了限制,只能在窗边晒太阳看看花花草草,可以鼓励喜欢花草的患者养一些简单小巧的没有花粉的绿植,转移部分注意力到美好的生活中来,另外医护人员空闲时间也可以多去病房跟患者交流,聊聊生活琐事和国家大事,在查房过程中多慰问患者,可以通过一些日常中的小关心来增进医患间的关系,如给患者倒杯水,盖被子等。对待COPD患者就像对待家里人一样,尽量使老人感到被重视被关心,在交流过程中要观察COPD患者的性格和个性,根据不同性格变换不同的交流方式,为每一位患者打造为其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6]。
使其感受到家人般的呵护。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时,或是患者的生日,护士应为患者在医院允许范围内进行节日的庆祝,吃点小蛋糕,做做小游戏等等,可以有效调节患者不良情绪。力求人性化的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除了医护人员的努力,COPD患者的家属的配合疏导也同样密不可分,医护人员要多鼓励家属来院照顾护理老人,就算是不能每天来医院进行陪护,也应保持3 d至少探望一次的频率,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可以每天都和患者进行视频通话,让患者知道自己是被关心着的,这会给患者精神上很大的鼓舞。在经过心理数到后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实验组较之前抑郁发生69.58%,焦虑发生率73.61%已经降为43.35%与48.21%,由此可以看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和干涉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该次研究结果与卿春华等[7]研究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相比,明显低于其研究时的抑郁发生率52.32%和焦虑发生率67.45%。因此,在治疗老年慢性组赛性肺病患者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和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该次研究结果看,患者肺功能明显上升,生活质量也有相应的提高,这很有力的突出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状况分析和疏导干预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的消极负面情绪,而专业的,人性化的护理及心理疏导对于消除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自身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