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源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州 51000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开设校本特色化课程成为体育教育中的重要课题。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特色,使每一位学生从特色鲜明的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益处,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对接新课标精神,高中学校应对特色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究,对运动项目深加工,使之符合高中生学习的需要。本文关注高中气排球课程设置问题,探讨如何有效计划和实施课程,使气排球在高中校园落地生根,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气排球运动是一项本土球类运动项目,由6人制排球衍生而来。[1]气排球运动的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1)以软塑料制成,重量约为传统排球的50%左右,富有弹性,不易伤人;(2)球体大,在空中飘移速度较慢,易于控制;(3)球网低。男高2.10米,女高1.90米。打球时可减少跳跃,运动安全;(4)运动量适宜,适应对象广,体能弱的人也可较快学会;(5)规则灵活,可手脚并用,易于普及;(6)集体性强,要加强合作才能取得良好表现,可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气排球的特点决定了其非常适宜于在高中校园实施。高中生在体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内部差异,设置气排球课程,有利于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习心理,让气排球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为使课程体系切实起到育人作用,要加强规划、明确细节, 使之成为学校长态化和正式化的教育机制。
课程教学计划包括学生能力标准和教学形式设计两个基本方面。有了系统性的计划,学生才能循序渐进,不断攀登能力发展的阶梯。高中气排球课程教学计划可设置如下:(1)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气排球基本技术,逐步加上移动技术。此阶段多使用游戏教学法,使用一些趣味器材,结合小组合作的方法开展教学。游戏教学法能够克服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习得基本技术[2];(2)高二年级巩固基本技术,加深对防守技术的学习。当具备一定防守技术时,可开展简单的比赛,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气排球的趣味;(3)高三年级学生学习更具难度的气排球运动技巧,此时可多以常规的气排球比赛推动学生能力进步,每次比赛后教师总结评述,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体会后,再进入下一次课的比赛。在每个年段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加强观察,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课堂中实践教学的需要。
足够的课时量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课时充足才能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并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如果课时量不够,学生未能形成完整经验,对气排球运动的兴趣也无法得到深入发展。
教育部门相关文件中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不应当超过课程总量的25%。参考这一要求,高中学校可将体育总课时的四分之一用于教学气排球,主要的课时安排在高一和高二年段,每学期学习8个学时,分解教学内容逐步授课;高三年段中,在第一学期安排4学时授课,以班级内气排球竞赛为主。因为高三为毕业年段,学生学业压力大,第二学期中不再开课。通过以上安排,将主要的课时用于强化气排球技能基础,并且兼顾了学生升学备考的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部分学生受成长背景影响,对体育课程学习兴趣较低,面对学校新引进的体育运动项目,可能从心理上较为排斥。学生的兴趣是一切高效教学活动的前提,为推进排球课程在校顺利实施,在开课前期有必要加强宣传,引发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好奇心,在心理上进入有益的准备状态。
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宣传:(1)利用学校宣传栏、主题墙,粘贴表现气排球运动场景的图片,介绍关于气排球的基本知识;(2)利用学校公共场所的多媒体播放器,播放高水平的气排球运动比赛。学生对体育比赛普遍具有一定的兴趣,相关视频能够吸引学生驻足观看。以上宣传方法能够使气排球在开课之前便先行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可拉近学生与此项球类运动的心理距离;(3)体育教师立足课堂加强宣传,例如将气排球与传统排球对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评价是科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既是评估教育效果的机制,又是促进教育过程改良的中介。气排球课程评价系统应当体现出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是标准化原则,教学评价切忌随意。高中体育教师要加强校本教研,根据气排球运动的内在机理,结合校本课程标准设计评价方法;形成评价方法文本文件,包括能力评价方案、实施细则、结果记录表格等,由全校体育教师统一使用。第二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体育教学的基本精神是“健康第一”,即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实现运动的内部价值,让主体在体能、运动技术以及心理情感上提升到更高层次,而非以同一的标准判出高下。教师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对于参与度高、表现活跃的学生,在过程评价部分评出高分,以激励学生端正态度,投入学习。
为高效开设一门课程,除了要明确课程计划、课时数量、开课准备以及课程评价等内容外,还应当关注影响课程的外部因素,使之成为推动课程进行的基本保障。
教师资质是影响教学的直接因素,教师具备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长时间不接触气排球运动,对于相关的运动技能就会产生生疏感,示范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要让更多高中生从气排球运动中受益,就要首先着力提高教师资质。[4]
当确立气排球开课意向后,学校可设立培训计划,由校内具有较高水准的教师担任培训师。如果校内师资不足,可从外部聘请相关专家入校教学。培训应分为理论教学、气排球运动技术以及教学组织策略三部分。培训活动中可配套设立考核机制,教师在培训项目结束后通过考核才可获得结业证书。体育教师自身要重视专业发展,及时补齐个人的能力短板。
气排球所要求的场地面积较小,设备简单,便于实施。但是如果要将气排球作为学校一项必修性质的体育课程推广,则需要教学管理者善于配置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5]学校要投入资金购置气排球球架、球网以及球体等基本设备,对球体存取规范管理方法,以便不同班级教学使用。应尽量避免将气排球场地与羽毛球场地合用,以免产生课余活动争夺场地的现象。如有条件,学校应建设气排球专用的场地。
气排球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在高中阶段开设气排球课程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高中学校要明确实施策略,落实外部保障,以推动课程落地。气排球运用于高中学校中起步时间较晚,为了将其设置为系统性的课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学校管理者要提供资源,加快营造有利于气排球教学的外部环境。体育教师要合力教研,顺应教学规律,提出可行的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使该项运动在学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