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空域警务教育建设构想

2019-01-18 15:52王占军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空域治安警务

王占军

(铁道警察学院 治安学系,河南 郑州450053)

在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公众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和深化公安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缺乏学历教育、培训教育难以满足岗位需求的空域警务人才培养现状与空域交通安全维护要求提升的矛盾日益突出。搭建建设平台、突破发展瓶颈、强化软硬件条件建设,适应性开办空域警务学历教育、有效满足空域交通安全需求成为现代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空域安保需求提升亟待强化空域警务人才培养

空域警务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美国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推动了世界各国航空安保工作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政府推动制定并完善了航空和机场安全规范、革新航空安保系统、强化航空安全人才培养。其中,空中警察被视为防范“9·11”类型劫机事件的最后一道防线,盛行于许多国家[1]。我国航空警务起步较晚,其源于北洋政府内政部航空署根据1921 年8 月27 日颁布的《航空警察编制章程》而建立的航空警察队伍,历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航空警察、新中国成立后设置的民航机构的保卫部门,直至1981 年7 月设立的中国民航公安机关,2002 年开始组建空中警察队伍,到现阶段民航警务体制改革所形成的中国民航总局公安局空警总队、中国民航总局公安局所直属首都机场公安局和拉萨机场公安局、各省地方机场公安局已经划归各省公安厅或所在地市公安局直属领导并存的航空警务体制格局,再到当前中央《行业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方案》确定的“民航公安实行双重领导,以公安部领导为主。首都机场公安直接归属公安部领导,余下交给地方公安”。中国航空警务已经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但航空警务专业教育仍然处于相对缺位的状态,没有学历教育,仅仅存在职后培训教育。而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空域交通运输网日益密布、交通运输里程和运输能力日益增加,航空运输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06.4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1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8.5 万吨,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31%,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达到37个,3000万级机场10个。我国民航的基础设施也日趋改善,航线网络也日臻完善。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35 个,全行业运输机队规模达到3638架,我国航空运输企业达60家;全年新增航线航路里程6643公里,航线总数为4206条(国内航线3420 条、国际航线786 条);新辟国际航线167条,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航线105条[2]。我国民航业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已一跃成为世界航空运输大国和民航强国。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和区域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化,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反恐压力不断增加,空防安全威胁持续加大,航空运输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于空域安全维护警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空域警务职业教育的缺失明显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空域安全维护需求不相适应。职业培训教育远远满足不了职业发展的要求,职业学历教育缺位与职业要求提升呈背向演进,严重影响到空域警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安全局势和空域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空域警务职业教育,加大空域警务人才培养力度,构建空域交通运输安全共同体,有效满足空域安全保障要求,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服务公共交通运输安全的必然要求。

二、空域警务人才培养要求

空域警务人才培养应当立足于航空运输安全维护和保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培养定位、学生招录、课程设计以及人才培养过程设计等方面对空域警务人才培养进行全方位构想,才能适应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整体来看,开展航空警务专业方向教育,宜按照“站、机、线”一体化防控的要求,把空、地统筹起来,培养既能从事机场治安,又能从事空中警务的复合型人才。考虑到基础问题,可先争取承接机场公安、空警及安全员的在职培训任务,抓紧从中孕育课程、锻炼师资、储备人才,适时开展专业学历教育[3]。

(一)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科学定位是专业能否得到良性发展的前提,其人才培养的范围和目标定位应当明确。空域警务人才培养主要限定在空中客机或运输机里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的警务人员和担负机场区域安全维护的警务人员,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民航公安”的范畴。通过建设与发展,大力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软硬件建设,建成治安学专业空域警务方向,实现空域警务本科学历学生的招生与培养,填补空域警务学历教育的空白,有效满足新时代空域警务人才需求。同时,经过不懈努力,将空域警务逐步建设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公共安全服务学科。

(二)培养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赵克志部长及公安部党委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专业师资和课程建设为抓手,以需求满足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分阶段持续建设,有序推进,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要求和空域警务实务部门人才需求推进和加强空域警务建设。

(三)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1.学生招录:学生以治安学专业空域警务方向招生。严格考录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和《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的通知》要求,按照民航空中警察体格条件在身高、视力、体能等方面严格控制,确保毕业生达到空警体格标准。而机场区域地面警察则可按照普警招录体能条件招录。专业学生的招录与培养要体现空域警务岗位特色,与普通公安院校普通公安专业相比更具差异性和针对性,要具有极强的岗位适应性。

2.课程设计:陈东升博士曾深入阐述了治安学空域警务专业方向的课程构建,为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他建议以“前期趋同、后期特色”为原则,即前期的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按照治安学专业“国标”要求来设置,同时瞄准未来参与制订“行标”的方向,补充开发关于机场治安基础理论、航空安保基础理论、空警执勤基础理论、客舱安保基础理论等课程,打牢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后期的特色主要通过专业主干课程来体现,可借鉴当前民航公安、空中警察的培训课程体系以及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实战需求,提升、转换约5 门专业主干课,如民航公安治安管理、民航公安刑事执法规范、民航治安灾害事故调查与处置、空中非法干扰行为的识别与处置、劫机事件处置程序规范等。同时,综合开发若干特色技能培训课程,如武器与警械使用、危险物品识别、反恐防暴技战术、客舱擒敌和制敌技战术、尖锐性武器的防御与控制等[4]。总的来说,整合空中警察课程和机场公安课程,打造治安学专业空域警务方向课程,应以2018 年1月30 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治安学专业标准为依据制定。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等通识类课程严格执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法律课程、公安理论与警察素养课程、公安实战技能课程等公安基础课程按照公安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课程开设要求开设。而专业基础课则区分为治安学专业通识基础课和空域警务方向专有基础课两类开设,治安学专业通识基础课开设治安学导论以及侦查学、公安管理学、公安情报学等课程,空域警务方向专有基础课开设空域警务史、航空安全保卫原理、空域警务概论等课程,以强化学生掌握治安学专业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课则按照“通专结合、知识整合、保源固基、务求实用”的原则,在治安学专业设定的治安秩序管理、公安人口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治安案件查处、社区警务等知识和技能单元的基础上,整合专业必修知识内容,根据空域警务特点重新划分授课知识单元,开设航空法学、机场治安勤务、航空运输危险品管理、客舱危情处置、客舱执勤技战术、机场反恐防暴、空域治安防控、空域案件办理等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既保证专业必修知识的学习,又凸显特色,减少学习内容的重复性、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满足实务部门人才需求。同时,根据空域警务的特点,设定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飞行与航行基础(可整合为民航基础知识)、狭小空间制敌术、空域安保执勤器械使用、空域执勤心理学、民航安防涉外警务、机场内部单位保卫、机场治安纠纷调处等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习。结合机场勤务对象的特殊性,将航空英语作为专业外语列为必修课,设计针对性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和涉外案(事)件处理能力。

3.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简单的建大楼、招大师与买设备的集合,而是逐步积累与深化的过程,要求深化认识、综合考量、建章立制、逐步培育、与时俱进、有序推进。空域警务的人才培养实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督促、跟踪、评估、调整有机结合,忠诚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等的塑造贯穿始终,强调职业化、专业化、实战化、法治化的有机结合,理论授课、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专业实习、警务任务锻炼、毕业论文撰写的有机结合,基本体能、人身防护技能、应急救护技能、必要装备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专业实务问题解决技能的有机结合,全过程培育,务求适用、实用、实效。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空域警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空域警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满足用人需求。

三、新时代空域警务教育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以团队人才建设为基,不断优化成员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师资水平

师资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生命线,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以“高标准”和“专业性”为基准,通过在职培养和逐年引进的方式,逐步构建配置科学,学缘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合理的空域警务师资队伍,有效满足空域警务建设与发展的人才需求。现阶段应当按需有序引进空域警务建设所需的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公安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作为师资骨干着力培养,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现有师资团队深化空域警务研究。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空域警务师资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在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专业技能、行业技能逐渐熟悉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不区分专业、不注重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注重研究兴趣的培养、不考虑后天服务行业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拔苗助长,盲目分配课程建设和教授任务是不可取的,而且与人才培养的初衷亦相违背。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针对个体实际,强化职业个性化培养是专业师资的培养之道。当前,国家本科教育目录中没有空域警务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中也没有此研究方向。空域警务在职培训教育的教员也是从其他同民航或同公安相接近的专业后天学习实践发展而来,多存在熟悉民航不熟悉公安、熟悉公安不熟悉民航,通公安通民航又不具备专业教育背景,创新发展难免受限的问题。故在师资紧缺的公安院校(当然其他行业类院校也存在此类情况)难免出现“三无”教师(无专业知识学历教育背景、无行业在职培训经历、无行业基层实践锻炼)为专业学生授课的不正常现象,师生同起点,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故熟悉机场、熟悉民航、熟悉机场公安是开展空域警务教学科研的基础,空域警务教学科研团队与民航公安实务部门要协作联动、一体化发展。以中国香港警察教育为例,香港警察教育训练与警务战略实现了“一体化”发展格局。警察学院以“命运共同体”的姿态充分体现了其教育训练职能对警队整体发展的价值,并紧随现实执法需求的变革而不断创新、成长,保证了其训练内容的前瞻性、现实性和有效性[5]。立足于先熟悉—培养研究兴趣—凝练研究点—开发专题—扩展知识面—形成研究框架—开发相关课程。要先积累,有些许积淀,再逐步拓展。教育训练和内容设计要体现实用性和有效性,要与空域警务实践同步或超越,体现前瞻性和指导性。

(二)以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为载体,有效激发和提升教师教学钻研意识和能力

以史、论、专为主线开发空域警务特色课程,以特色课程建设为契机,强化特色专业方向建设与特色课程教材建设。坚持专业课程建设与专业学科建设同步进行,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努力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课程建设体系[6]。课程设计要求满足专业课程开设标准(国标),在此基础上突出行标(空域警务方向目前没有行业标准,以后适时研究制定专业行标)和校标(学校专业标准),凸显特色。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的相关研究,以有建特,以特显优,通过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激发专业教师研究兴趣,提高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要以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不断丰富、更新、优化教学内容。要拓展教材建设途径,建立适应空域安全防控要求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设计要适合空域警务人才培养的特点,突出航空行业针对性和区域特色,开发实用性实战教材和案例教材,集知识性、系统性和资料性于一体,真正成为培养空域警务学生有实用价值的教科书。

(三)以强化教师实战能力为本,变革师资培训模式,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为基层实战服务的问题

基于客观条件限制,“理论强、实践弱”成为公安院校专业教师大多存在的现实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实战技能的培养。故要切实实行“调研、办案、教学三结合”的教师实践锻炼制度,极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其一,尽快开拓空域警务有效教师实践点,为团队成员实践锻炼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基础。同时遴选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空域安保警官担任空域警务课程实战教官,从制度层面细化和落实相关待遇,以防形式化;其二,实行同学同训,可考虑与有关民航公安局培训中心或航校合作,交流师资、优势互补。特定时期、特定课程安排在有关民航公安局培训中心或航校完成,有关专业教师同学同训,既可解决实训条件相对不足的弊端,又可完成专业教师相关知识的培养,促使其顺利完成知识结构的转换;其三,实行双师同教。某些实战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客舱危情处置、机场治安勤务等课程可试行“双师制”,由学院专业教师和基层公安机关有经验的民警共同授课,主辅结合、优势互补、查漏补缺,既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亦可培养专业的师资。

(四)以内外贯通为途径,加大专业实训硬件条件建设力度,积极构建空域警务实践教学平台

空域警务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专业课程实训教师“实训场景”的设计和运作。实训教师只有真正融空域警务课程教学者、空域警务问题研究者、有经验的空域警务实践者为一身,才能大幅度提升空域警务课程的实训效果。而实训设备、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它直接决定着实训场景设计的仿真性与实用性,实训项目开设的可行性和完整性,也决定着实训的最终效果。要围绕空域警务岗位核心能力和实战需求,与空域警务实战部门联手联动,建立和良性运行空域警务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校学习、实训与校外实习融为一体。要注重实训设施的功能性和实训的有效性,利用学校校区建设的契机或科学规划与拓展实训场地条件,同步设计或科学改造以建设切实可用的空域警务实训中心,先期要建设必要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场地,建构模拟训练平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实训中心在空域警务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五)以在职培训为能力提升突破口,督促教师凝练专题,以局部深入研究扩大研究范围,带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要基于现有团队成员的学历现状、知识底蕴和研究兴趣,选取合适的“研究点”和“研究角度”,以小见大,逐步扩展。先凝练、打造合适的培训专题。先期可考虑航空安全员的培训、航空企业内部要害岗位人员的培训等。可借鉴有关院校成功举办的铁路公安局要害岗位人员培训班、警察警衔晋升培训班、外国专业警种培训班等各层次专业培训班的培训经验,根据培训的需要开设相应专题,多加锤炼、务求满足要求,经得住考验。也可根据团队成员的研究兴趣和警务热点自行凝练专题作为研究课题,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由点到面,逐步架构课程内容框架,进行专业教材建设。

(六)以学术交流为平台,加大空域警务研究中心建设,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科研是教学的支撑,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师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如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全国治安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同时,争取学校支持建设跨学科研究机构——空域警务研究中心,举办全国性“空域警务”学术研讨会和专家论证会,逐步建成空域警务研究的联系阵地和枢纽,借鉴已举办的全国性论坛成功经验,定期汇聚全国空域警务理论研究者、实务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有效促进空域警务研究,促进空域警务人才培养,同时以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激发团队教师的科研兴趣,集聚、凝练研究课题共同开发研究,以团队智慧提升个体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积累,在扩大团队影响力的同时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空域治安警务
Me & Miss Bee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我国全空域防空体系精彩亮相珠海航展
空中交通管理中的空域规划探讨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浅谈我国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现状及发展
舰机协同防空中的冲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