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静
(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绵阳四川 621000)
2015年,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想要做教师都必须通过国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这是我国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师的职业资格准入,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全面实施更加严格。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随之面临严峻的挑战。国考制度改革实施起步相对较晚的四川高师院校,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以及优化的课程内容结构,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进出口的统一,即让学生顺利通过国考、获得教师资格和具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由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台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促进教师专业化。规定要取得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考试和面试,笔试通过之后进入面试,面试通过之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说,以往学生学满四年的学业,修够学分,就能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而且中小学通用。现在就算完成学业,修够学分,如果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考试和面试,也无法拿到教师资格证,这是挑战之一。挑战之二在于现在国家规定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不能进入中学任职,拿到中学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也不能到小学任教,不能一证通用,使得就业面缩减。另外就是教育部文件没有明确必须是本专业的学生才能考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也就是说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国考笔试和面试,就能获得相应的体育教师资格证,来争夺体育教师的职位。意味着以往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独有的体育教师职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挑战之三。国考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直接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带来影响,势必带来反思,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保持优势,不断发展。
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由国家层面落实到地方学校。理论上应由上而下,把改革精神落地实处。学校领导把握全局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二级学院领导把握相关学科教改方向。很多现象表明学校和学院领导在课程设置优化方面,显得随意,随性,系统、深入的调研缺乏,造成课程设置的重复、浪费。
地方院校课程设置模式通常是通识课程学校统一安排,学科教育课程由二级学院安排。基于多种因素,川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设置方面,并没有被足够重视,缺乏系统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面对国考教师资格,应具备的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简单参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在实施以往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教师教育课程方面增加学科教学法系列课程和教育实训课时,以此来促进国考教师资格过关率的提高。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不出体教专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体育教师的理念,缺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调查中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除了学科教学法系列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外,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甚至很多教师多年没有参加过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培训或学习。这样就造成从体育专业很多术科课程无法对学生渗透国考理念及相关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仅仅还是像以往传授术科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水平。
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教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面试《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科目内容。为了让学生能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应该有针对性的育人,合理、科学、有效的设置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既能顺利通过国考,获得教师准入资格,又能胜任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教师。
对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相关课程,在一般师范院校通常由学校教务处相关领导在组织实施安排,而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由二级体育学院相关领导组织设置。理论上这种安排不存在问题,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上下级之间沟通不到位,容易出现课程重复安排的问题,或者是课程名称不一样,但内容方向大致相同的情况,从而造成重点不突出,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建议从学校层面,成立相关教育学科团队,遵循教师教育内在规律,合理规划学科群的布局,围绕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培养,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突出每一门课程要解决的重点。并与二级体育院系及时沟通,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现象。
体育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主要由二级学院负责安排,以往都是二级学院相关领导在征求个人教师的意见,结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来进行安排。这样容易造成个别教师意见代表全体教师的意见,课程设置容易以偏概全,以经验为主。建议一方面加强体育学科教育课程改革,另一方面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体育师资素质的要求,成立学科建设团队,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尤其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即通常所说的学科教学法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合理设置课程,并细化、明确所开设课程的目标要求,重点突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学时。
3.3 把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内容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安排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通过教育教学课程来培养,还需通过体育术科课程的实践来培养。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的设置,根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能力要求,设置术科课程,并且把对学生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内容,加入到相应术科课程中,要求担任术科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贯穿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对国考制度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优化问题,首先应从上而下认真学习领会教师制度改革的含义,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再到具体学科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体育学科素养,实现由宏观到微格的整体转变。其次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建立教师教育学科团队,遵循教师教育规律,系统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再次,从体育术科方面加强对学生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增加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学时,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尽快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